Alpha远去,Beta和Gamma横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点击蓝字

关注二叔

Alpha套路深

由于听过了太多的路演,走过了深深的套路,所以如今只要一听到管理人提alpha,我就比较警觉起来。

较为简单容易判断的套路有几种:

1.做股票的,拿出业绩图,居然对标上证指数,说大幅跑赢有多少alpha。事实上追涨杀跌满仓抱团,最近一地鸡毛。

2.做债券的,拿了一堆交易所非公开城投和ppn、永续债,甚至包销假AAA垃圾债,所谓挖掘信用alpha,成本法或者交易所收盘价打价格估值,曲线“做得”完美无瑕高收益无回撤,最终一个违约马上倒腾转移,说“我们从不踩雷”。

3.做量化的,跟踪误差极大,来回折腾,还经常暴露下各种敞口,说千亿不是顶,底限是20%超额,结果连个中性策略却做出来个年化-20%的业绩。

4.做CTA的,明明是加倍的beta,非得拿个南华商品指数来对标。有些明明连续n个月不赚钱,稍微一赚钱就出来忽悠。你可知,这两年是量价CTA闭着眼睛画图也“高收益低回撤”的年代。

5.还有我们这种做FOF的,那简直更是万金油,说产品名字头头是道,“张坤、九坤、蔡徐坤;乐瑞、幻方、心不慌”。事实上面试问到第二个问题就基本连问题都听不懂,他们过去躺赢在中性和CTA策略上,硬要说自己是大类资产配置的alpha,拆开一看连资管新规的投资约束规定都没遵守。

这每个人动不动说alpha,仿佛中国市场alpha随时随地可得可捡一样?

即使是alpha,也要根据不同策略和资产,给出一定时间段来比较才合适吧?

如果是真正稳定的alpha,好吧,为啥我就那么难找难投呢?

Alpha越来越成为了Beta

事实上,很多alpha并不是alpha。

有些是smart beta。我们发现,大量的公募基金经理越来越赌赛道,持仓风格越来越极致,而且很多还是风格轮换追着搞。如果我们把风险因子进行简单的barra拆分的话,你会发现,大量的都不是alpha,甚至连smart beta都不算。只是简单的拿个指数来对比(拜托以后不要拿上证和沪深300,不用说风格修正,就起码的要拿“50%沪深300+50%中证500+5%”来年化修正吧)。因为事后总有人业绩会在前面,所以就会被宣传为alpha。

大量过往的alpha策略和业务模式变为beta。就以中性策略为例,最近7,8个月基本上是大量中性策略的垃圾时间,很多人不但没赚钱,而且还亏不少。某曾经规模头部管理人去年规模暴增到千亿以上,结果惊人的给投资者做出来负alpha吧,到现在都没起色。

不仅如此,中性策略无论在超额上还是在基差收益上居然与牛市强相关。要涨一起涨,要跌一起跌,不跌的可能也会大跌哦。

很多CTA事实上在依赖行情追逐商品beta。趋势跟踪策略就更不用说了,商品越是牛市,越是高点,涨幅越大,稍微一调整,跌幅也大。因为是保证金交易,可能带止损,业绩极度依赖时间序列上的beta行情。

有些是玩估值方法和净值游戏。举债券产品为例,目前的各种估值方法并没有完全统一,都有腾挪空间,甚至流动性差的资产并不能时刻得到市场清算价值,所以大量的alpha事实上是连流动性和信用风险补偿都没有。

别把IP和gamma当alpha

以上可能还不是重大问题,我们还发现,很多人事实上在交易gamma。

举股票私募产品为例,大众往往对认为收业绩报酬是因为他们是“绝对收益目标,回撤小,会择时”。但我来告诉你一些冰冷的现实:

1.绝大部分私募股票基金经理没有择时能力

2.回撤小可能是因为仓位本身不满,但是本身浪费了仓位带来beta的收益,你不信看看过去两年业绩

3.很多人回撤也不小好吧。你们好好关注春节前后的净值就知道了,回撤两周超过30%好多哟

很多私募管理人事实上在玩gamma游戏,当净值曲线涨到有安全垫后,到牛市末期时,拼命的参与趋势交易,无论从仓位还是持股“追涨杀跌”,无视性价比,非常的忘我参与搏杀。公募有95%仓位限制,私募通过各种工具,有人仓位都在120%以上。这本身是在追涨杀跌gamma交易。

如果净值上涨,便会被标榜为alpha。

如果净值下跌,微信都不愿意回。

还有很多人把追求IP当做确定的alpha。

我经常被很多“购买产品资深客户”以及机构同行问,你那有没有股票多头“谁谁谁”,有没有“稀缺资产”?他们名字都是一些大IP,确实过往业绩不错,而且很多家的IR和品宣做的确实不错,培养了一堆粉丝。

可是,拿着后视镜看“股票多头”,而且是持仓非常赛道集中的股票多头私募,真以为把握了“核心资产”和“确定的alpha”?我反正打死都不信,况且你给我FOF是年度甚至月度考核,不信你投投试试?

这都是IP,适合代销的IP,好吧?不适合我们做FOF。在投资面前,我不信任何IP,我只信团队投研实力和能力圈适应市场与否。

寻找与创造真正的Alpha

写到这,我来给大家汇报下看管理人和产品心得吧

1.目前中国市场相对国外发达市场确实由于投资者结构,成熟度及制度安排等原因,在不同的资产和策略领域,确实存在一些管理人能创造较为稳定alpha。但,并不是随手可见、唾手可得,大量的alpha并不是真正的alpha。

2.一般而言,在交易高频往低频的过程中,底层资产和策略alpha和夏普值均逐渐衰减,但容量越来越大。每家管理人都要注意能力边界不断迭代,不要拿投资者的钱瞎搞。

3.从单一策略或资产的alpha稀缺性考虑,我们认为大面来说:好的高频策略最稀缺,其次好的主观期货及另类套利策略,再次是好的量价CTA,然后是股票量化,最后是优秀的股票公募和私募。

4. 对于每个管理人每个策略而言,规模基本上是alpha的天敌。

5.市面上大部分做FOF的,过去都是看脸出身的,没有好好搞过底层,大家过去躺赢在底层管理人的高夏普值曲线上,去年由于我们的加入和几家银行的无脑代销上量,众多策略变得拥挤,alpha逐渐衰减,未来挑战巨大。我们感觉做过底层的资产投资和策略开发的人员,要相对更专注和接地气些。

6.真心认为:目前中国FOF市场最大的alpha是不同资产和策略非相关性,其次是优秀管理人的真正alpha,最后才是FOF管理人对底层、组合、客户目标风险和收益率的理解及配置能力。

7.“基本能做到10%以上收益率,2%以内的回撤”,说这话的大部分都是忽悠和骗子。

8.最后,很多人我们FOF感兴趣到处打听,我们稍微说说吧:中国50通过FOF模式落地买方投顾实践,但真的不是只有中国50,也不是为了搞资管做FOF产品而发FOF,这确实只是服务客户很好的一个工具而已,目前FOF规模已经400多亿,今年目标1000亿(摘自领导公开和直播发言,虽然我觉得挑战极大)。欢迎大家多交流和合作。

请分享和转发货真价实alpha(真话)

万水千山总是情,打赏小编行不行

全部讨论

2021-05-20 16:54

请问,我想配置量化CTA,广发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