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3喜欢:5
插句嘴,这白酒我倒也抄过次底。上次我重仓选的是洋河,也顺带选了老窖作陪标。这洋河没让我失望,但这老窖真让我稍有点失望。

个人意见,我认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倒不是窖池,甚至不是品牌。关键是领导者与股权结构。从这个角度,我认为洋河还是蛮有市场竞争力的,甚至是白酒企业中最有竞争力的。

老窖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在国企文化下,这些资源似乎没有转换成应有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在股权结构未变的前提下,似乎未来也很难乐观预期这种优势资源能转化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个人意见,未必全面,您参考。//@宁静的冬日M:回复@颂礼乐:别激动,没说五粮液卖得少。不用等到双十一,现在我就可以肯定届时五粮液一定比1573卖得多得多,不用比[笑]
不过,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八十年代后期的时候,$泸州老窖(SZ000568)$ 的销量一度在全国所有白酒中排到第一,相当于当时$五粮液(SZ000858)$ ,剑南春,郎酒,全兴四大企业的总和。泸州老窖特曲在七十年代是当之无愧的浓香型第一高端品牌,为什么后来从名酒变成了民酒?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量放得太大。所以在八十年代,在老酒鬼们当中的口碑逐渐被五粮液超过了。表面上这不重要,独自一个人在家都要喝酒的老酒鬼毕竟是极少数,绝大部分白酒消费,都是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因此有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当时,用你的话说“招待用酒放泸州老窖特曲就是比放五粮液更有知名度,无需解释这一桌的招待规格就定那里了”[笑]然而,小看那些饮酒达人的错误是致命的,他们才是真正左右某个品牌未来市场销量的意见领袖。所谓马太效应,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这种影响几年内可能不明显,但十几二十年累积下来(互联网时代甚至有可能更快),结果就是:
到了1999年,中国的传统四大名酒,代表浓香型的泸州老窖营收10.14亿,代表酱香型的$贵州茅台(SH600519)$ 营收8.9亿,代表清香型的$山西汾酒(SH600809)$ 营收3.03亿,代表凤香型的西凤酒营收2亿,而五粮液一家,营收就达到33.08亿,比这四家的总和还要高出37%!
同样,当五粮液泛滥的时候,茅台的口碑却在提升。十五年以后,茅台的营收又反过来超过了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三家的总和。由于酱香型在白酒总体消费中的比例远远低于浓香型,这种反超就尤其难得。当然,这十多年中胡总的力推,茅台优秀的管理层也起了很大作用。但老酒鬼群体中的口碑,长期来看影响却也绝不可小觑。
我并不是说将来1573的销量会反超五粮液,也不关心这个问题。我相信,泸州老窖一定会吸取当年特曲的教训。对烈酒行业来说,正确的道路不是越做越大,而是把品质做好,打造一个真正长期不倒的高端品牌,比争做第一有意义得多。
有人会怀疑,你真要维持稀缺性,守住3000吨的销量,能赚几个钱?难道价格还能无限上涨?对股东来说有什么意义?没错,价格无限上涨,表面上看是违反直觉的,但真正的事实是:长期来看做得好的高端嗜好品,比如名烟名酒,的确可以跑赢通胀。绝大多数商品,不要说汽车,家电,手机,甚至是大家感觉中价格在不断上涨的鸡蛋,米,油,其实都是远远落后于通胀的。真正跑赢通胀的一般来说只有人力成本(所以说烈酒企业的人员过度扩张很危险,人一多,短期压力就大,就要被迫上量,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笑])。但做得好的嗜好品却很特殊,七十年代的时候,如果有人说某一天泸州老窖会卖到几百块,大家一定会觉得是天方夜谭。然而现在事实就是如此(尽管高端酒的价格并不是只涨不跌,它有自己的周期,这个周期主要是它自己的库存周期决定的,不一定是经济周期的结果--改革以来白酒行业的三次大的下行周期,一次出在1989-1992年,一次出在2001-2004年,还有最近的一次,2012-2015年,都不是经济下行的结果,而是长期涨价-经销商囤货-消费者囤货-某个诱因引爆库存-价格下降-各环节去库存,这个周期循环的结果,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三次引爆库存的诱因,都是政府高层的变动,难道政府领导喝酒特别多?[大笑]但总的来说是涨多跌少,牛长熊短,跟股票指数差不多[笑])。泸州老窖在过去几十年犯了那么多巨大的错误,净利润依然比九十年代初高百倍,也就是靠的这个。
未来如果1573的口碑能维持,三五年后销量达到3000吨不是问题,那时它一定会涨价,假如十年后它的厂价涨到一千以上,仅这一个系列,就可以赚六十亿,届时泸州老窖的整体税前利润,就可以近百亿了,怎么会没意义呢?$奥驰亚(MO)$$雷诺美国(RAI)$$百富门(BF.B)$ 这些公司之所以长期以来给股东带来了巨额的回报,靠的不是扩大产能,争做第一。而是守住自己的核心产品,让价格跑赢通胀。尤其对中国的浓香型白酒来说,在价格跑赢通胀的同时,连核心设备--酒窖都可以永不更新,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儿吗?
很多人都以为,泸州老窖缺乏高端形象,是张良谢明放任低端贴牌的结果。放任低端贴牌是不对。但五粮液茅台集团,一样放任低端贴牌(开个玩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上市公司也就是集团旗下最大的两个贴牌厂商而已,只不过是高端贴牌--茅台去年给集团交的贴牌费是3.2亿,五粮液是2.8亿[笑])却为什么没有人觉得贴牌影响了茅五的高端形象?真正的原因,不在于贴牌,而是在于泸州老窖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根本就没有自己的高端品牌!所以,真正毁掉泸州老窖高端形象的罪魁祸首,不是贴牌,而是八十年代的不断扩张。这种扩张的恶果体现得最明显的时候,不是现在,而是上一个下行周期末段的2004年。
佛教有一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某一个时点的销量也好,财务成果也好,其实是多年前的众多因素的体现。还好,泸州老窖现在已经开始走向另一个因果循环[笑]
引用:
2015-11-05 14:07
$泸州老窖(SZ000568)$$百富门(BF.B)$$帝亚吉欧(DEO)$$五粮液(SZ000858)$$贵州茅台(SH600519)$

全部讨论

2015-11-17 21:32

涨姿势。

2015-11-07 13:34

老白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