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联研究」密尔克卫股价跳水背后,化工物流前路如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7

核心导读:

1)密尔克卫股价发生跳水,之前资本盲目进入或许导致估值虚高,市场对大牛股的期待太过迫切;

2)化工物流企业收入得到翻倍成长,但不断扩张中利润率却不断下降。从长期投资角度看,其发展价值还有待观察;

3)化工物流赛道巨头林立,但仍然逃不出母公司直接引流的现状,纯第三方突破更需要做横向延伸,“把路走宽”;

4)成功的并购不是追逐热点拉高股价,而是根据自身业务及战略稳扎稳打。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 | 运联研究院 朱敏杰,编辑 | 小L

1、化工物流领域股市动荡

1.1 股市动摇,A股化工物流上市企业估值迎来跳水

1月7日,密尔克卫股价发生跳水,报价122元/股,较上周下跌8.84%,又回到了200亿元的水平;同样的,当天,宏川智慧也发生股价波动,下降到了24元/股,市值蒸发了12亿元,落到了103亿院的水平。

此外还有做石化物流的上市企业恒基达鑫,其股价降到了5.82元/股。恒基达鑫估值相对另外两家就不太高,经过这轮行业动荡,其市值较上周下降了5000万元左右。

一时间,虽然没有到高台跳水的地步,但资本以及散户那些对危化物流领域保持的信心,已经有所动摇。

1.2 反观2021年底股盘高开,或将是资本带来估值虚高问题

再看2021年,年底密尔克卫在经历了2次涨停收盘后股价最终锁定134.78元/股,市值达到了221亿元之高。特别是3月,高盛、大摩、平安、高毅等国内外资本巨头在密尔克卫高开后入局,为密尔克卫市值再提升升一波。

宏川智慧2021年底每股价格为25.85元,市值高达115亿元;恒基达鑫年底收盘5.95元/股,虽然也见不到2016年每股16元的股价,但其市值已经稳定在20亿元左右。

危化物流企业在2020年频频高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以及散户关注,这与2021年初的景象截然不同。

1.3 事故只会“爆”小公司,把握住供应链条的标准化企业则利好

再往前追溯,看看去年大家比较关注的化工热点。

2021年,国内共发生了至少100起能源化工事件,特大事件至少10起。这一系列事件对化工上游产业链产生了较大影响。那些小型、不合规、管理存在较大问题的化工以及物流公司所受冲击较大,而对于像密尔克卫宏川智慧这样服务于上游头部化工企业来说,他们的服务更标准化,操作管理更规范化,行业的加速整合会为他们带来更快的增量。

2、收入翻番,利润骤降,头部企业能否保持长期增长

我们分别截取A股上市公司密尔克卫,以及新三板上市公司京博物流的2020年年报以及2021年的报表,来看化工物流的投资价值。

2.1 化工物流巨头收入翻倍增长,行业整合正在加速

从2020年报业绩来看,密尔克卫2020年收入34.27亿元,同比增长41.68%。三年来,密尔克卫收入翻倍增长,主要是由于其多年来相继对外并购/收购并表所致。2021年三季度,密尔克卫获得了59.50亿元的巨额收入,相信,2021年度可以再次实现翻倍增长。

再看京博物流。2020年,其收入28.12亿元,同比增长32.43%。三年的时间,京博物流的收入也获得了近2倍的增长,分别来自普货运输以及供应链贸易业务的增长。京博物流2021年半年报显示,收入达到了22.22亿元,实现去年同期100%的增长。

不同上市板块的双巨头业务都获得了极大的增长,说明化工物流行业正在整合,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正在加速出局或被巨头吞并。

2.2 利润骤降,长期角度的发展性该从哪寻

利润方面,由于2021年报还未披露,我们来看密尔克卫2021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密尔克卫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42.64%;净利率则是5.06%,同比下降42.82%。

而不同板块的京博物流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0.6亿元,同比增长55.23%;净利率2.7%,同比下降22.86%。

收入增长确实可以作为一个成长性指标,来反映企业短期内的成长空间;但如果要从长期投资价值来看,利润情况更具有说服力。此轮净利率的大幅度下降,说明在收入翻了一倍的情况下,企业的成长性有待深究。

2.3  业务增长较大,主要集中在贸易端

分业务来看,密尔克卫的业务主要分为物流及贸易两个方面。细分来看分为货代、运输、仓储、化工贸易。2020年密尔克卫业务增长最快的是贸易,主要是由于其对外收购做供应链的延伸,收入6.91亿元,占总收入20%,增长222.10%。

货代业务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该业务收入13.38亿元,占比39%,同比增长26.13%;运输业务收入8.86亿元,占比26%,增长31.76%;仓储业务收入5.05亿元,占比15%,同比增长9.44%。

再来看京博物流,其业务覆盖面比较广,有危化品的物流、仓储、供应链管理业务,以及铁路装卸、普货运输、汽修服务等其他业务。京博物流的收入主要集中在普货运输以及供应链管理业务,2020年这两项业务收入分别为8.04亿元和8.36亿元,占比分别为29%和30%,同比降低2.20%和增长670.72%;危化品物流收入6.69亿元,占比24%,同比降低22.93%;危化仓储收入1.84亿元,占比6%,同比增长31.62%;铁路装卸收入2.95亿元,占比11%,同比增长87.97%;汽修服务收入0.09亿元,占比1%,同比降低38.8%。

2.4 链主的重要性:不断收购的重资产模式更能把握话语权

通过更深入地了解,可以发现,密尔克卫从2016年至今一共对外收购了21家企业。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覆盖了从运输、仓储、货代到港口运营,以及上游商流的化工贸易和加工生产等。

京博物流近两年也是不断通过对自身子公司的股票回购、内部投资以及对外合作参股等方式,来扩大自身业务量。

这时候不禁有人问,大家都在鼓吹轻资产,你一个重资产企业背着这么大风险不怕暴雷吗?

刚好相反,化工领域更注重链条话语权,而链主是上游商流企业,不是做服务的物流企业。商贸企业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这也是为什么几家化工物流企业前五大客户占比普遍不高的原因。

其实,不管是密尔克卫通过不断的并购还是京博对内外的投资,二者都是试图打造更全面的化工供应生态,把握供应链条话语权,为自身物流业务做导流。

3、化工物流细分没错,但仍然要“并”

3.1 回归合同物流本质,壁垒决定一切

从化工物流企业回到合同物流的本质,还是要在运营中建立自身竞争壁垒。

首先是危化仓库,需要各类法律法规文件以及资质证书、规划许可等。此外,国家对危化品库的审批流程还要经过各个部门的意见书。所以,国内危化品仓库新增速度极慢,这也加大了大部分玩家想进入的难度。

再往前延伸,危化仓库建设主要优先依赖化工园区配套的基础建设,也就是说得先拿地。这就限制了大部分公司的资金以及拥有的土地量,许多玩家如果想进入这个细分赛道,还是要先考量一下自身。

3.2 细分赛道内对比:细分后要做合并,否则远不如国企子公司

回看危化物流赛道的发展,会发现密尔克卫爬到头部很不容易。其前后还有中化、正本、中外运化工、中远海化工等一系列巨头。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纯第三方化工物流企业的密尔克卫,已经拿下了艾郎、万华陶氏、巴斯夫、科思创等多个化工巨头;而其他头部企业多半背靠“大山”,作为贸易企业的子公司存在,很容易就将体量做大。目前,危化赛道是切的足够细了,也有着万亿市场规模存在,但具备先天成长困境的第三方企业仍然需要横向整合赛道,“把路走走宽”。

3.3 成功的收购更需要稳扎稳打,不能一味地为了拉高股价囫囵吞枣

往上成长,直接扩大规模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无非是并购。对此,海外有不少典型的案例,比如德迅、XPO等,但国内企业的并购并没有得到较好的预期,最后的结果无非也只是把标的公司拆得七零八落,有用的并表无用的直接舍弃。

密尔克卫近几年多次对外收购,从仓储、运输到货代、港口装卸,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化工供应链服务巨头。但我们从京博、宏川、恒基达鑫的业务情况可以发现,危化物流企业中普遍存在大量的普货以及其他货类业务。而不同货品之间资源、运营模式是不共用的,这种并购更像是表面关系,到真正并表整合的时候,很大一部分以前积累的资源都不一定能留下。

而且,并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上市公司追逐市场热门话题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也不会浪费任何一个拉高股价的机会,这也是明面上许多上市公司突然收购标的进军别的领域,让人看不懂的各种操作。餐饮领域,湘鄂情先走环保,并购失败马上辗转智能电视,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不力,违背自身发展战略通过抢占热点来提升股价,最后落得一个市值蒸发的地步。

现在看来,密尔克卫的收购也存在这样的隐患,慢慢开始脱离自身主营业务,并且伴随几家资本相继减持与自身做增持的表现,让市场对其火热的期待被浇了一盆冷水。

全部讨论

2022-01-25 08:17

作者不看看净利率下跌是什么原因

2022-01-24 21:15

密尔克卫虚高?你不是这个行业的不要瞎掰掰。短期看300亿,中期5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