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的长期市场估计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6回复:12喜欢:9

微创的价值观很正,专注于创新技术(本集團致力於成為以患者為本的國際化集團,通過持續創新,提供能延長和重塑生命的普惠化真善美方案。----2020年报),让人钦佩。

微创子公司众多,多数处于培养期,个人能力有限,搞不懂这么多业务,对微创估值期间没有概念,于是选一些子公司看看。

看了心通医疗,感觉还是价格不够好。

以下是我对心通所在的主动脉瓣市场,大约2030年的预估:

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手术15万台

主动脉瓣(牛心包)出厂价:3万元


手术量15万台的依据:

心通招股书:2019年中国大约2400例TAVR手术, 渗透率0.3% VS 美国 66800例手术,渗透率23.4%。预计中国2025TAVR手术量4.2万台,渗透率4.5%

亿欧智库预计中国2025TAVR手术量6.1万台。(未列举估算逻辑)

美国2019年TAVR手术量为7.3万台,而SAVR手术量为5.7万台。原文在这里:网页链接

中国人口是美国4倍,老龄化比美国严重,但2030年,中国人均GDP仍然比美国低,医疗费用占GDP比例估计仍然比美国低,假设美国2019年TAVR属于成熟市场,根据美国2019TAVR手术量外推:7.5*4*50%=15万台

以上估计很粗略,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可以根据70岁以上老人患病人数,这些人的收入来测算,但同样缺乏详实数据,也需要做假设。


主动脉瓣(牛心包)2030年出厂价3万元的依据

主动脉瓣膜市场主要由国内企业主导,国产企业市占率超90%。3-5年内佰仁医疗、蓝帆

医疗、乐普医疗、纽脉医疗等企业的产品有望获批(------亿欧智库)

心通招股书显示2020年出厂价大约8万元,终端价格19.6万元,如果加上手术费,住院费,这个价格很贵,大多数患者承受不起。

截至目前,心通医疗已经获得贵州、广西部分城市的医疗费用报销批准并获得上海和云南的报销代码。我们预期未来3-5年,大部分主动脉瓣膜企业将主动与医保接触寻求进入医保目录,并实现产品一定幅度的降价。(------亿欧智库)

2020年,心通Vitaflow产量应该在1500个不到,如果2030年销量5万个,产量增大30倍,估计成本会下降很多。

牛心包,疯牛病应该不会成为供应瓶颈。


心通主动脉瓣市场价值:

假设2030年心通拿15万台手术的30%(参考冠脉微创市占率),估计心通产值在5*3=1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估计5亿元,市盈率我觉得在25倍左右。市值我认为在120亿元左右。

以上没有考虑主动脉瓣的国际市场。

以上没有考虑二尖瓣,三尖瓣。


参考资料:寻找明日之星  2021年中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  (亿欧智库)


 $心通医疗-B(02160)$  

全部讨论

忍不住记录一下现在极端的市场情绪。市场可以给前两年的猪股,今年的新能源永续增长估值,讨论新能源可以讲2060年的故事,而一个新兴的创新医疗器械赛道,却讲十年后即是终局…//@假面888:3万元出厂价的假设过于武断,tavr和支架不一样,是生物材料,金属支架,输送系统的复合体。爱德华的量和发展时间符合文里2030年的数据,但在国外的售价和成本都没有明显改变。国外有一千块的冠脉支架,但没有3万的tavr产品。而且这个假设也没有考虑到换代提价,tavr的产品各方面需要提升的空间非常大,也就留下了不停换代的空间。 不能拿设计已经接近完美的金属冠脉支架和关节来套其它一切医疗器械。 更何况,目前tavr只是心脏四个瓣之一的主动脉瓣狭窄其中的一个适应征刚刚起步,其中二尖瓣,以及主动脉瓣反流都是比狭窄更大的市场...如果结构性心脏病都只能讲十年终局,那医疗器械整个行业就完全没有投资价值了$微创医疗(00853)$ $心通医疗-B(02160)$

2021-08-09 08:38

二尖瓣市场空间更大,怎么可以忽略二尖瓣部分的估值呢~?

2021-08-08 18:53

只能投佰仁,其它的都没有瓣膜,投什么投

2021-08-08 17:00

如果用分部估值,这个对于主动脉重度狭窄大致算靠谱,而且也考虑了医保谈判问题了。看2026年,大概率整个中国市场是5年5倍,差不多在5万患者人群。我个人预估稳态的年置入量大致在12-15w,这是只考虑新发患者,不考虑以往的存量患者。5年后,到2031年,大致行业整体增速预计在25%。2026年之前,医保谈判的概率比较低,体量有限,植入量也有限,医生能操作的也有选。5年后,可能增速更快的是二尖瓣。公司很可能5年后依然维持30%+的收入增速。大致其实可以有一个估值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