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招保万金”1/2的崩溃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4回复:5喜欢:13

2006年之后,万科保利招商地产金地集团成为股市中表现最具代表性的四大龙头地产股,“招保万金”正是由此而来。不过,近十年,国内房企规模“大跃进”,金地和招商地产“过于保守”掉队明显,行业大势倒逼着房地产企业求变和快速发展,规模化成为必经之路。领地已失去,未来,金地和招商是否有机会重回第一梯队?

十五年前,地产江湖的四大天王还是“招宝万金”。现在“碧恒万融”被称为“新四大天王”,“招”,“金”,“保”踪影难觅。

十五年前,招商地产,金地地产的销售额是万科的一半,是保利的四分之三。

如今,金地和招商蛇口分别是头名碧桂园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招商蛇口甚至还吞下了与前者曾经独自齐名的招商地产

招商,金地是2007年房地产牛市之后如教科书般的陨落题材。他们的掉队显得不太自然,又显得顺理成章。

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提速的招商蛇口营业收入只有166.8亿元,金地集团营业收入224.8亿,被万科A保利地产远远甩在身后。为了重回第一梯队,招商蛇口和金地集团都提出了冲击2000亿元规模的目标。

如今看来,招商蛇口前十个月全口径1791亿销售,想达到并非太难,而金地前十个月1575亿全口径,度过了“金九银十”之后,目标似乎又一次要Miss了。

金地一直给人过于“保守”的印象,虽然金地这两年的拿地节奏很快,但从结果看,地拿了,钱投了,但不论是销售额还是营收都不见成效。

在行业里其他企业借着杠杆狂奔的时候,金地想要用”合作拿地“,慢半拍布局来突围,是否过于保守?

//“雅过敏”//

冯小刚在2013年回归喜剧《私人订制》之前拍过很多“高雅”电影:《夜宴》被舆论淹没,《集结号》艰难小赢,《一九四二》直接扑街。在通过《私人订制》回归时候,冯小刚在片中留了一段“雅过敏”的段子,自嘲自己想拍高雅电影想入魔,最后又回归老路子。

2007年,依托广州城建棚改,常年根植广州的“巨兽”碧桂园横空出世,当年利润首次超越万科成为全中国排名第一的房企。“包工头出身”的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没有万科的现代管理体制,没有“招万金”的资源禀赋,以至于很多人当时觉得杨老板是“昙花一现”。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喊出“活下去”的万科是最审时度势的,因为十年前他就是那副“拿得起放得下”的样子。

2007年底,万科内部曾针对碧桂园搞了个《碧桂园高速发展之谜》的专题报告,里面“酸”到:碧桂园项目概念设计只用一天,开工许可只有几天,拿地到预售只要7个月,预售到结算最快8个月。碧桂园青睐三四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郊区,主打低密度配套,这些都和万科的路子相左。

也许万科自己都没想到,《碧桂园高速发展之谜》后来成为了所有房地产企业在2008年后的10年城镇化大潮中,所有追赶者的圣经。

不过,“招金”当时患上了“雅过敏”。

招商地产和金地地产均以高端地产起家。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民逐渐致富,“谢国忠”们红遍大江南北的日子里,招商地产和金地地产的战略是专注高端地产,主打“高毛利低周转”的代表企业。

直到2009年,招商仍然以主打高端为主:深圳曦城项目均价十年前卖到了7万,蛇口工业区被卖到了5万;天津西康路的独栋单位面积高达900平米,苏州的低密度豪宅被抢购一空,均价2000万的豪宅成为业绩主力。一公里到高尔夫球场,地区CBD独享是招商式销售的惯用语句。

资源禀赋让招商拿到了最好的地,不愿意放弃资源禀赋让招商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期。

2010年开始,招商察觉到了房地产调控的西北风,首次表示“要增加中小户型,加快去化”。不过招商没有万科那么没架子。“质较好的偏大户型,公司考虑采取继续提升项目的附加价值来吸引客户,而不会以降价作为首选营销方式。”当时招商面对媒体的采访如是说。

金地的“雅过敏”与招商有着些许类似,但又略有不同。

2011年,已经掉队了金地放出了“再造一个金地”的豪言。受困于高端市场去化问题的金地把问题归结于“品牌”。当年7月份,金地集团在上海举行了住宅产业品牌发布会,把公司旗下的主要产品归为“褐石、名仕、天境、世家”四大系列,目标直接对准了中产阶级和富豪。

金地似乎没搞明白,上海的富豪们也想在所有CBD都买一栋楼,但事实上因为限购,如果不离婚,他们真的只能买一套。

当年金地的三季报结实地“雷”了一把——利润153.6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高达98.63%;每股收益为0.0001元,同比下降99.67%;广告费5.5亿,同比增加一倍。

金地曾经想到了转型,转型的方式是“地产+金融”,金地则美其名曰“一体两翼”。

很多人从业者至今都没闹明白,从高变现的地产走到高限制资金的金融,从一个行业转向一个与原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的行业,金地的“大脑”是如何想到这种“妙招”的。

2012年,金地收购星狮地产意图走商业地产收购兼并,同期金地旗下稳盛地产连做数个子基金投向商业物业,养老庄园等等。金地似乎还想把战线继续拉长。

//逆水行舟//

过去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宛若一出“逆水行舟”的史诗。房地产调控与城镇化同趋,调控与地王同时诞生。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在狂奔,“快”是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

金地董事长凌克在2018年年报《致股东》里说,“不放过每次市场调整带来的成长机会,助力公司规模不断增长。”但数据显示,金地集团自2012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以后,2013、2015、2017年营业收入均在300亿元和400亿元区间徘徊不定。公司虽在2016年销售金额首次突破千亿,却难以转化为实际收入。

金地集团先后两次在拿地策略上踏空,先是2007年公司162亿高价拿地,2008年遇上楼市低谷,金地忙于资金回笼,错过了2008年低价拿地扩张的机遇。而到2009年至2010年下半年土地市场再次火热之时,金地再次频频出手抢下诸多高价地,并选择重仓华东市场。然而,随即出台的最严限购令出台,令金地旗下80%的项目处于限购区域,因此栽了一个大跟头,去化变得异常艰难。

在2011年至2012年市场冷清时,公司面临低价拿地的机会又过于谨慎。而这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2012年被万科保利拉开了距离。而2007年和2009年的两次高价拿地给公司经营一度带来很大压力,这直接激发了凌克与张华纲、赵汉忠等元老之间的矛盾。

金地的拿地策略似乎总与市场踏空,“求稳”性格也让金地在其他决策中慢半拍,金地不止一次对外表示要上规模,但两次失误给金地印上了“慢半拍”的印象,也让金地元气大伤。因为金地股权分散,原大股东福田投资实力有限,后被险资盯上。自安邦人寿和和福德生命人寿两位险资股东入股后,几乎吞掉了公司一半的分红,后公司改用“合作拿地”的方式。

虽然同自己的过往相比金地在销售额上的确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金地在行业里的排名不增反降。“合作拿地”的方式,让金地在销售额排行榜上看起来挺靠前,但实际上归属自己的销售额并没有那么高,这也就使得千亿金地无法将销售业绩转化为自己的收入。

根据凌克和金地集团总裁黄俊灿的自述,金地未来的方向,:做大住宅开发规模、多元化业务、长租公寓、进入三四线城市,金地正经历着重塑金字招牌的过程。金地拿地的布局调整中可以发现,从2018年开始,金地开始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但2018年其实已不是进入三四线的最好时机,这是否意味着拿地策略的又一次慢半拍?

给人慢半拍印象的还有招商地产,在行业竞争过程中,招商地产掉队明显。在分化加剧的地产江湖中,招商地产被甩出第一阵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5.4亿元,同比减少24.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93亿元,同比减少38.46%。令人费解的是,招商蛇口在大湾区尤其是深圳蛇口、前海拥有大幅低价优质土地,业绩却为何仍然不及预期?

2013年招商首次提出“狼性”文化,这与其一贯的保守自满且慢吞吞的形象判若两人,且拿地激进。不过,为了借用内部资源优势应对竞争,提高非地产业务占比以应对周期波动,2015年招商蛇口重组上市。同金地集团希望地产业务“稳”中求进有所不同的是,此时的招商蛇口提出要去地产化。

其似乎不断向外界传递招商蛇口的转型信号——“招商蛇口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地产业务,园区和邮轮的业务比重在渐渐上升,三大业务会均衡发展”。重组后一个明显的动作是,招商蛇口董事会成员均不是招商地产的原班人马,地产属性进一步淡化,最新的招商蛇口董事会7位成员中,无一人来自招商地产原班人马。

不过,就目前而言,招商蛇口依然依赖着地产业务,在提出去地产化的同时,招商蛇口亦提出跻身一线房企行列、千亿规模等目标,而激进拿地成了规模扩张的主要途径之一,各区域负责人亦肩负着较大压力。其中仅2015年,招商蛇口在拿地扩张方面表现的非常积极甚至激进,拿地金额接近400亿元,约占全年销售额(575.80亿元)比重的65%以上。

2015年招商蛇口负责地产业务高管不断离职,而随着王晞和孟才这些原公司”激进干将“的离职,公司发展过程拿地风格面临转向,拿地开始相对保守,也让招商蛇口的扩张显得尴尬且压力倍增。

公司管理团队称退出房产第一梯队,系招商地产业务受制于集团杠杆控制。国企受到风险管控影响,在杠杆上有严格的管控要求,现在招商局集团对招商蛇口的要求是,有息负债率不能超过50%。这意味着体制决定了招商蛇口在某些工程上会受到约束,不像民企发展得那么快。

在去地产化与地产之间,招商蛇口似乎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一边是对抗周期去地产化但园区收入占比不及预期,另一边依赖地产利润但行业又面临“史上最严”的调控,转型成忧。

可以看到,金地集团招商蛇口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相似点,拿地失误和保守都影响了业绩。市场瞬息万变,反应慢半拍可能意味着被赶超,甚至淘汰,以这样的发展速度,金地和招商蛇口想要重现昔日辉煌,并不容易。

更多深度内容,可在环球老虎财经APP里查看


@今日话题

$招商地产(SZ000024)$ $万科A(SZ000002)$ $保利地产(SH600048)$

全部讨论

2019-11-27 21:48

碧桂园的高速是有合规风险的,往细了说,查起来最多符合形式要求

2019-11-28 11:09

对于房企来说,拿错地、踩错点,一步踏空,步步皆输

2019-11-27 22:15

分析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