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琛研究丨以徐州经开区国资平台举例——开发区平台公司离IPO有多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中明确提及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对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进行资产重组、股权结构调整优化,引入民营资本和外国投资者,开发运营特色产业园等园区,并在准入、投融资、服务便利化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事实上,就资产体量、业务规模而言,有大量平台公司可以达到境内IPO标准。然而由于过去政策不明朗、窗口指导意见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客观情况下,除了上海城投之外的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大多未能通过直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来进行股权融资。相对地也滋生了一片买壳卖壳的“蓝海”。在过去的资本市场,有很多金融机构在向某些市、区、县级平台公司推销借壳上市的概念。在本次下发的文件配套政策落实之后,撮合买卖壳的金融掮客们在开发区地界内未来也许可以休矣。

而涉及徐州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主体”是谁呢?虽然在文件中未有提及一个开发区究竟可以有几个开发建设主体,但就开发区过去在公开市场的融资情况和相关信息来看,我们认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开发区国资”)的可能性比较大,理由如下:

1、开发区国资在过去承担了开发区利用债券融资工具融资的绝大部分任务(包括但不仅限于公司债、中票、美元债等),其主体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较为透明规范。

2、在大公对于开发区国资的评级报告中提到了“公司是经开区唯一的开发建设投融资主体,在经开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经开区唯一的投融资主体,公司的地位突出,业务涉及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及安置房建设等政策性业务……”

开发区国资成立于2005年8月9日,是根据《市政府关于同意组建徐州经济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徐批复【2005】29号)文件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人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开区管委会”),初始注册资本为3.00亿元。截至2019年5月末,公司注册资本为 26.00 亿元人民币,出资人、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仍为经开区管委会。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为土地一级开发、安置房销售和工程施工等。土地一级开发和安置房销售板块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根据经中兴华审计、公司披露的2018年财务报表,开发区国资财报摘要情况如下:

1、公司总资产约4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75%;

2、公司总负债约2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71%;

3、净资产192亿元,与去年同期变动不大;

4、资产负债率较去年同期增长6.34%,已超过60%。

5、营业收入小幅降低,报约22.38亿元。虽然净利润仍报5.45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开发区国资2018年应报亏损1.63亿。扣非后净利润全年血崩式下跌194.64%。

债务情况方面,开发区国资作为徐州经开区“唯一的投融资主体”,承担了开发区过去绝大部分的债务融资。仍在存续的债务融资工具十分多样。从“14徐州开发债/PR徐开发”、17徐州经开MTN001”、“17徐州经开MTN002”、“17徐州经开MTN003”、“17徐州经开MTN004”、“17徐州经开MTN005”和“17徐州经开GN001” 等公司债、中票甚至绿色债券,到交易商协会、北交所等途径发行的其他类型债务融资工具,再到美元债、融资租赁等一应俱全。未来偿还到期债务的方式也主要以“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为主,也就是继续通过其他新的融资工具置换即将到期的债务(借新还旧)。可以预见,开发区国资在未来几年仍将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

了解了上述基本情况,可以发现就现行的IPO准入条件而言开发区国资目前IPO的可能性较低。举例而言,扣非后净利润少于3000万的拟IPO企业就2017年、2018年来说均不为保荐机构看好,更遑论公司在2018年报扣非后净亏损达到1.63亿之巨。当然,随着未来对于开发区平台公司主体IPO的相关要求细则进一步落实,可能将根据政府平台公司的过往特点作出特殊要求,或更有甚者可能会比照“独角兽”的特殊处理方式一路绿灯。

国家级经开区政府平台公司IPO的口子打开,其实质上是进一步化解各城市国家级经开区政府平台的债务问题,拓宽融资渠道。然而,虽然以IPO、未来的限售股减持、平台公司债转股等方式有效补充了融资方式,但由于平台公司IPO相关细则并不明朗,可以预见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至少在未来两年内仍将以举债为主。即使其对应政策落地,第一批受益的经开区平台公司也更可能出现在更加成熟发达的地区或债务问题极为严重的地区作为试点。不过,本次出台政策可以预见的结果是债转股相关的配套政策进程一定会对应提速,且对长期以来地方上活跃的壳市场将受到极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