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系”的野心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3

中集集团初创于1980年,由香港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组建。

1987年改组为中远、招商局、宝隆洋行三方合资企业,1993年改组为公众股份公司。1994年,在深交所上市,1995年以集团架构开始运作。

集装箱为中集主营业务,全球规模最大。

1994年上市初,作为国内首家同时发行A、B股上市公司,并创下了当时最高发行价,中国资本起起伏伏的这些年里,中集集团十年如一日,谱写了中国集装箱制造业的辉煌,堪称证券市场的的常青树

中集一个较大的转折点在1987年。

中国远洋为中集带来了资金合订单,中集在这一年起死回生,走上了正轨。作为中集的掌门人麦伯良,此时也开始负责推销工作,28岁的他将目光投向海外,逐渐打开了世界市场的大门。

英国GEM是最先突破的,成功让中集“出海”并带来了良好的海外市场口碑。90年代后,中国逐渐成为全球集装箱制造业的中心。1996年,在集装箱行业,中集超越了韩国现代和进道,以百分之二十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此外,中集是一个成功的国企样本:在竞争性领域从小做大再做强、股权结构清晰且均衡、国有股本占比低于50%、有着较为现代的企业制度和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1994年4月,中集集团在深交所上市。

招商局和中远两大央企分别占股29.45%,社会公众股占34.56%。这种没有“一股独大”的均衡持股格局,反映在董事会层面,就构成了代表两大股东、代表小股东、代表职业经理人等四方权力制衡的机制。

在这样的股权结构里,任何一方,包括任何一个股东、企业的经营者,都处在一种被制衡的状态中,谁都不能为所欲为,公司运作比较规范。

中集的所有权结构基本上是两股制衡,再加上社会公众及其他外资;

治理结构方面它形成了一个职业经理人队伍。大部分国企在这两方面都做得不够,首先是国有资产体系不明确,这几年不仅没有往前推,反而倒退。治理结构方面,一个职业经理人的队伍始终没有形成。

中集集团的股权结构正是竞争性国有大企业理想的模式。

前国资副主任邵宁直言竞争性大国企的改革就是要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造,变成公众公司。最终就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没有集团,完全挂在资本市场上,按照市场的要求运作。

做到这一点,那国有企业就彻底多元化,它就自然变成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

参照中集集团的股权结构图,实际上是由一家央企四级公司和一家央企三级公司合资控股,相对于不少从部委直接转制企业的央企而言少了很多包袱,且由于身处竞争性领域,无论是两家央企股东还是国资委,均未对中集有过多“人、事、资产”等方面掣肘。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资本的入股是自1994年中集上市以来的一次非常重大的股权结构变动。此次股份转让完成后,招商局国际持股数不变,成为中集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深圳国资入股是国企改革‘央地合作’模式。

从中集集团考虑,引入深圳国资可以推动其城市运营方面的业务在深圳落地;深圳国资则意在增强自己在高端装备制造和国际化方面的布局和实力。不过,股份转让完成后,中集集团仍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

“中集系”资本大拼图。

自1994年上市以来,通过收购兼并,中集集团的业务从集装箱延伸到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空港设备、物流服务、产城发展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业务集群。

在资本运作上,中集旗下中集天达中集车辆和中集安瑞环科均启动分拆赴A股上市,加上最新启动分拆上市的中集世联达,“中集系”在资本市场上将拥有中集集团(A+H)、中集安瑞科、中集安瑞环科、中集天达、中集世联达和中集车辆(A+H)八个上市平台。

不过,在中集天达分拆这事上,市场颇有微词。

中集天达前身中国消防2002年9月在港上市。2015年,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中集一跃成为中国消防第一大股东,2018年中集通过资产重组方式把德利国际等资产注入中国消防,完成了对其的绝对控股(持股51%)。

并更名中集天达,借壳一事尘埃落定。

2021年1月25日,中集天达以协议安排方式于香港联交所退市,4月公告回A股。这一过程确实兜兜转转。

智力正常者,都能看出这里面有事。

中集天达借壳上市过程中德利国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012年8月,中集收购德利国际14.99%股本,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两年后,中集通过股权置换,将名下所持有中集天达100%股权注入德利国际,从而完成反向收购和绝对控股(持股66.9%)。

2016年,中集通过要约收购方式使德利国际从新交所退市。其后便是2018年中集集团把德利国际注入中国消防,从而完成中集天达在港交所的借壳上市。

看起来乱,但主线清晰:先是收购借壳上市,然后退市。

为什么这么做?估值问题,因为新交所无论是流动性还是估值中枢,都低于港交所。中集集团在低估值的新交所,以便宜价格收购了德利国际,并把中集天达的资产注入后,为了提升子公司的估值中枢,实现资本增值。

同样的,中集为了使旗下子公司资本增值最大化,让中集天达私有化退市然后回A寻求IPO,在合理不过了。

前面讲的深圳资本。本就是深圳市国资委为推进国资管理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动深圳国资整体资本运作战略,专门成立的国资辅助履职平台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平台。

是深圳市属唯一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在深圳资本集团入主中集集团的过程中,正好对应着中集车辆回A、中集天达私有化以及中集安瑞环科提出A股独立上市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深圳资本集成为中集集团第一大股东后,有望为导入更多的资源。

今年2月,中集集团公告,拟筹划控股子公司中集世联达分拆在深交所上市。

自启动上市进程后,中集世联达着手引入战略股东,与上港集团、隐山资本签署战投协议,增资中集世联达。按照定位,中集世联达目标成为中国“装备+科技”为特色的多式联运领军者。

近些年,中集世联达通过联系战投和内生发展相结合,在北美、拉美、欧洲、澳新、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全航线的全面覆盖,实现从“中国运全球”迈向“全球运全球”多式联运战略。

突击入股的上港,为全球最大港口集团,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近年,国内铁水联运、海铁联运保持高速发展,较发达国家仍有巨大潜力。中集世联达具备充足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及发展优势,能够为实体企业解决门到门物流需求的痛点,创造更多价值。

隐山资本为普洛斯旗下股权基金。

隐山资本专注于大物流生态圈内股权投资,主要投资方向为智慧物流及供应链生态体系,参与国企混改,并通过投资布局,提升国有基础设施服务效率。

隐山资本在物流圈的动作十分频繁。

过去几年时间,隐山资本接连投资了京东物流、宅急送、南航物流、丰巢、百布等 50 余家物流科技、物流供应链企业。经济内循环下,电子商务呈爆发式增长,这极大催生了物流地产的市场需求,资本方也敏锐的察觉到了。

隐山资本曾在 2017 年参与东航物流的混改,且在 2020 年参与了宁波中远海运物流混改。

对中集物流而言,上港集团、隐山资本与中集集团、中集世联达具有较强业务协同性。同时,引入战略资本,可以帮助公司迅速扩大规模。而战略投资者对拟上市公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能降低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性,确保再融资顺利进行。

现如今,京东物流顺丰控股等物流行业龙头都已上市,距离上市只有临门一脚的中集世联达,无疑是上港集团和隐山资本获取投资回报的最佳标的。

参照中集的历史。

中集世联达想低调都难,受制于行业本身能否再续辉煌,那就是仁者见仁的事情了。

全部讨论

2022-04-06 11:19

中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