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最近到底怎么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人尽其才,事争效率”是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提出的用人理念。一个月前,他在个人视频号上强调“人少用,活多干,钱多给”。

目前来看,广汽埃安确实秉承着该原则。日前,因内部部分岗位调整,没有用人需求,广汽埃安与8名应届生解约,并为此赔偿了5000元违约金。却未想,这一举措被误传为“密集裁员应届生”。与此同时,“埃安裁员20%”的消息也甚嚣尘上。

由于近期业绩低迷,加之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透露“也裁了不少人”,使得谣言一度被视为可信。

面对谣言,广汽埃安及时予以澄清,坚决否认“解约裁员”的说法,甚至报案处理此事。这令人不禁质疑埃安的做法是否过于强硬,同时也对其最新经营状况表示关注。

辟谣态度强硬且持续

一般而言,车企向媒体辟谣并发布相关澄清声明后,此事也就告一段落。但广汽埃安还向公安机关正式报案,将对造谣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坚决维护企业权益。

对此,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对盖世汽车表示,“主要是希望对一些有不良意图的不法人士和网络水军形成警惕作用。”在他看来,有部分不良意图的人,可能会恶意攻击或恶意断章取义,“我们也是希望能够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保障企业权益”。

不仅如此,6月13日,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内部会议上回应了此事,坚决否认“裁员解约”一事,“外界说我们要裁员20%,但我们总共才7000人,难道要裁掉1400人吗?”他还透露,广汽埃安今年已录用118名应届生,已于近日安排分批入职。

据介绍,广汽埃安每年都招聘大学生,即使最少的一年也招了80人。“我们的观念是再艰难也要有大学生,不能让新鲜的血液断层,”古惠南如是说。这反映出广汽埃安对于年轻人才的重视。

为了增加不裁员的可信度,古惠南还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规划,“下半年将新增超2000个岗位需求”。除了从各个部门精简人员进行支援和分配之外,广汽埃安势必将对外招聘。广汽埃安新增大量用人需求,与长沙、泰国、印尼等工厂下半年投产,以及扩张昊铂直营店计划有关。

去年底,广汽埃安接管了广汽三菱长沙工厂,斥资40余亿元对原工厂的工艺设备、动力设施车间工艺设备、部分厂房等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广汽埃安表示,该项目首期年产能20万辆,计划2024年6月实现量产。

与此同时,广汽埃安加速发力东南亚市场。根据规划,到今年7月,埃安泰国工厂即将竣工投产,规划年产能5万辆。另外,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工厂也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投产,规划年产能2万辆。

三大工厂陆续竣工投产将带来大量的用人需求。据古惠南透露,针对海外工厂用人规划,“初期将采用国内支援为主,当地人才为辅的模式。之后逐步过渡到以当地人才为主,国内派遣人才为辅。”

而且,为与埃安品牌销售渠道区隔开,并提高昊铂曝光度,广汽埃安今年计划建设超过100家昊铂品牌直营旗舰店。

这些扩张计划将带来大量一线和销售岗位的用人需求。招聘平台也显示,昊铂直营店发布了销售顾问、汽车主播、运营专员等岗位。招聘主体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冯兴亚,现任广汽埃安董事长。

广汽埃安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辟谣,并阐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用人计划。此举是为维护自身形象,稳定员工队伍。

谣言广泛传播的背后

广汽埃安今年市场表现不佳,是“裁员解约谣言”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并使得该谣言在初期就显得可信。

数据显示,广汽埃安今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仅10万辆,同比大跌38.71%。这与去年全年48万辆的销售业绩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广汽埃安风光无限,不仅销量大增77%,还在下半年实现盈利,成为继比亚迪理想之后第三家盈利的中国新能源品牌。

未想进入2024年,新能源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尤其是比亚迪荣耀版系列在0-20万元价位扩大优势,加上长安启源、吉利银河等竞争对手紧追不舍。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广汽埃安旗下埃安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冲击,份额遭遇挤压。

有业内人士认为,埃安品牌销量下滑与B端市场低迷有莫大关系。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网约车市场共销售8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8%。其中,广汽埃安以21.9万辆稳居第一位,占据该市场25%的份额,是其总销量的五成左右。

但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的埃安品牌上险量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在B端和C端两大市场,累计销量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在B端市场,埃安品牌累计销量4.7万辆,较去年同期的6.4万辆下滑26.6%。在C端市场,埃安品牌同期累计销量为3.9万辆,同比下降26.4%。

具体到车型,主要是作为销量支柱的埃安S和埃安Y销量腰斩。两款车今年前4月合计销量为8.2万辆,占总销量的九五成,较去年同期11.2万辆下滑26.8%。而这两款车由于价格合适,真实续航偏高可极好满足网约车市场的用车场景,也是埃安在B端市场的主力军。

再看各省市销量,埃安在大本营广东省销量降幅较大。广东省去年1-4月累计销量为4.4万辆,而今年缩减至3万辆。除广东省外,广汽埃安品牌在其他省市前4月累计销量均没有过万。销量第二多的省——浙江省,前4月累计销量不到7000辆,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000辆。

从省市销量TOP15来看,埃安品牌在主要省市的吸引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

与此同时,广汽埃安冲高不顺。小米SU7上市使得20万元市场加速重构,叠加特斯拉Model 3、智界S7等竞品影响,广汽埃安高端品牌昊铂在中高端市场的征战之路并不顺利。

有观点认为,昊铂冲高不顺,与广汽埃安“网约车之王”标签有关,消费者有所顾虑。同时,该品牌定位不够精准,造型设计也有提升空间。乘联会数据显示,昊铂品牌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不到3000辆。反观特斯拉Model 3,单月销量稳定在万辆以上,而新人小米SU7大定订单突破10万辆。

总的来说,广汽埃安今年市场表现低迷,成为“裁员解约谣言”广泛流传的温床,也让该品牌今年80万辆的销售目标蒙上了阴影。

其实,整个集团都“很难受”

不仅是埃安,其实整个广汽集团都被价格战、内卷战搞得很难受。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近期公开反对无底线内卷,“企业目的是盈利,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应该有大局格局,长期主义,而不是眼前去卷。没有效益企业不可生存。”在他看来,“汽车企业打价格战,让利可以,让本不可取”。

曾庆洪表示,广汽集团也裁了不少人。根据财报数据,对比2022年和2023年员工数量,广汽集团一年减少了3000余人,占总员工的3%。

然而,其他车企普遍认为内卷是必然趋势。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卷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常过程,是行业快速回归良性竞争的最佳方式”。发展势头强劲的比亚迪,更是价格战、内卷战的有力支持者。

广汽集团高管炮轰无底线内卷,主要原因是集团整体产销和盈利持续下滑,毛利率走低。

此前,广汽集团是合资品牌给力、自主业务良好的国企代表。2022年时,广汽集团全年销量达到243.4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广汽丰田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广汽本田达74.2万辆,自主品牌为63.4万辆。在“两田”助力下,加上自主品牌向好,广汽集团当年净利润达到80.6亿元,创近四年新高。

但进入2023年,受新能源车企冲击,“两田”市场表现遇阻,即使加大促销力度也难保销量下滑。自主品牌业绩虽有增长但无法弥补“两田”投资收益减少。这导致集团净利润暴跌至44亿元,毛利率回落至6%。

2024年以来,车市竞争格局马太效应越发显著。尤其是在0-20万元市场,比亚迪攻势越发凶猛,吉利银河等品牌价格也持续下探。面对竞争对手的步步逼近,埃安、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首当其冲。

今年前5月,广汽集团自主和合资两大板块销量全面下滑。广汽集团前5月累计销量70万辆,同比下降24.5%。其中,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合计销量不到50万辆,同比降幅超20%。自主品牌销量也出现了双位数降幅。

今年一季度,广汽集团投资净收益已萎缩至18.4亿元。民生证券分析,由于合资企业投资收益下滑,导致广汽集团报告期内净利润同比暴跌20.7%至6.9亿元。相比之下,竞争对手比亚迪,前5月累计销量达到127万辆,同比增长26.8%;一季度净利润45.69亿元,同比增长10.62%。

而且,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广汽丰田二季度再度加大促销力度,支柱车型凯美瑞的终端售价已降至14万元左右。而广汽本田裁员1700余人以削减成本。如此情景下,广汽集团今年日子或将更加难过。

“两田”表现不佳、自主品牌增长乏力,是广汽集团不愿看到价格战和内卷化的主因。但行业发展趋势已经难以逆转,广汽集团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新能源产品竞争力,减少对合资企业的过度依赖,方能重振雄风。

全部讨论

06-21 14:12

前年是北汽,去年是上汽,如今轮到广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