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车企销量一览:比亚迪差点超上汽,理想反杀问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年5月,车市表现还算稳健。据中汽协数据,该月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41.7万辆,环比增长2.5%,同比增长1.5%。

当然,增幅并不算高,且这还主要得益于一部分车企的强大拉力。要知道,该月车企表现并不一致,有的高歌猛进,有的回暖复苏,有的则苦苦挣扎。

新势力“涨”声一片,理想再拿销冠

5月,造车新势力看点诸多,理想与问界差距进一步拉开,蔚来终于再破两万辆,零跑保持较快增速,小鹏、哪吒均过万,小米暂未过万,估计还要等到6月。

理想该月交付新车35,020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3.8%,较上个月提升35.8%。在此成绩下,理想与问界差距进一步拉开。

看样子,理想L6这张牌确实好使。据悉,理想L6自4月24日开启交付至5月底,已共计交付超1.5万辆。不仅如此,在5月31日,理想L6第20,000台量产车已下线,按照规划,该车产能将在6月突破2万台,交付等待周期会进一步缩短。

这意味着,6月理想整体销量或继续攀升。不过问界接下来的势头也不容小觑。

从5月数据来看,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车30,578辆,环比增长3.19%。其中智界S7交付3,455台,问界系列(M5、M7和M9)交付27,123台。

针对5月表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此前表示,该月经历了产品调整期,主力销售产品换代导致短期内销量下降,预计6月销量将重回快速增长。

据其透露,6月问界交付将争取4万辆,以后会朝着5万辆的目标前进。据悉,问界新M5上市一个月大定已达到2万台;问界新M7上市8个月大定突破18万台;问界M9上市5个月大定突破9万台,现在单月交付1万多台,正在冲击单月2万台的交付能力。

蔚来暂难与前两者争高下,但也迎来了相对高光的时刻。5月交付量再次破2万,达到20,544台,环比增长三成,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3倍。要知道,自产品上市以来,蔚来仅有两次月销破2万辆,上一次还是去年7月蔚来宣布全系降价以及全新蔚来ES6开启大批量交付之时。

关于此番销量增长的原因,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一方面,车型的改款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调整了电池租赁政策,并优化了运营,“电池即服务(BaaS)的接受率提升至80%以上,同时我们提供了一些限时促销(五年内付4个月的电池租金送1个月)。”此外,公司对销售网络的拓展,提高了销售人手和销能。

李斌还提到,5月的交付量是目前的最大产能,6月随着订单的增加,会开启双班提高产能。

零跑5月交付新车18,165辆,同环比双双上涨。目前零跑在售车型有四款,分别为C10系列、T03、C11系列和C01系列。其中“SUV双子星”车型C11和C10该月交付11,992辆,正成为零跑新的销量增长点。

6月28日,零跑新车C16将正式上市。该车曾在北京车展期间开启预售,号称满配售价预计20万元以内。据官方此前数据,零跑C16预售24小时订单突破11,950台。

零跑之后是小鹏,时隔四个月,小鹏交付量终于又过万,5月交付新车10,146辆。今年前5个月,小鹏累计交付新车41,360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6%。

按照规划,小鹏今年要推出两款新车,3年内规划新品和改款约30款。其中小鹏体系MONA系列首款车型将在今年第三季度上市,该车型将定位为紧凑型纯电轿车,价格将在15万级别,近期该车已正式定名“小鹏M03”。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此前表示,预计MONA今年下半年销量将超过小米SU7。

哪吒紧随小鹏之后,5月交付量10,113辆,环比增长,但表现仍不及去年同期。究其原因,交付延迟问题,使哪吒L尚未为其整体销量带来明显起色。目前,哪吒已经给出相应解决方案,且据官方数据,上市仅35天,哪吒L累计订单已破3万台。随着产能爬坡,哪吒L仍有望成为其新的销量增长点。

小米汽车5月交付新车8,630辆,因产能受限,交付表现还不够突出。6月14日,小米汽车宣布,SU7系列车型累计交付量已突破2万台。

且据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透露,目前SU7的锁单数量每天都有稳定新增。另外产能方面如之前所公布,6月已经开始双班生产。“根据目前的交付数据来看,我们有信心本月单月交付破万。”

老牌自主表现不一,比亚迪差点超上汽

据中汽协数据,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32.3万辆,同环比双双上涨,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3.7%,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0.2个百分点。

这一成绩之下,比亚迪等老牌自主扛大旗。

5月,比亚迪销量达到331,817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8%,环比4月增长5.9%。值得注意的是,该月比亚迪销量与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仅仅相差429辆。

而更需关注的是,于5月28日上市的比亚迪秦L和海豹06 DM-i,凭借着9.98万元的起售价,叠加超低的油耗、超长的续航以及超大的空间等方面优势,正在狂揽订单。

6月17日消息,比亚迪秦L、海豹06DM-i上市后一炮打响,知名汽车博主孙少军爆料称,比亚迪上周新增订单继续破10万台。此前据其透露,秦L和海豹06累计新增订单已突破8万辆。

比亚迪公关部总经理李云飞此前在直播中甚至表示,秦L和海豹06的订单量很多很多,想来想去暂时还是不公布数据,担心引起行业震动。

6月,秦L、海豹06 DM-i等车型,将迎来完整交付月,基于此,不排除比亚迪6月销量突破40万辆的可能。

截止5月底,比亚迪今年累计销量已突破127.1万辆。如按照在去年302万辆的基础上,保持20%以上增长,即362.4万辆销量目标计算,今年已初步完成销售目标的35.08%,接下来的7个月需完成月均33.6万辆。从目前的势头来看,要达成这一销量目标可能性很大。

比亚迪出尽风头,奇瑞也难掩上升喜势。5月,奇瑞集团销售汽车188,556辆,同比增长35.5%,1-5月累计销售汽车900,209辆,同比增长51%。其中奇瑞品牌5月销量117,939辆,同比增长24%,1-5月销量583,073辆,同比增长45.2%。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此前表示,在2023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24年奇瑞集团继续保持超越行业增速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是销量增长率再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目前来看,这个目标还是很靠谱的。

增势较好的还有吉利,5月销量达160,658辆,同比增长约38%,环比增长约5%,1-5月累计销量为789,645辆,同比增长45%。

盖世汽车注意到,该月,在吉利银河、领克和极氪等品牌的带动下,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约146%,新能源渗透率达37%,这显然是吉利销量上涨的重要动力。

中泰证券在相关分析中提到,吉利新能源汽车定位清晰,其中极氪稳中向好形成规模化效应、银河系列补齐10-20万价格带新能源ToC端产品布局、领克全面推进插混策略转型效果初显,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提升至45%以上。

长安表现也比较稳健,5月销量206,792辆,同比增长3.9%,1-5月累计销量1,109,038辆,同比增加12%,其中自主品牌销量93.24万辆,同比增长11.64%,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23.55万辆,同比增加72.74%;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7.39万辆,同比增加80.81%。

相对而言,长城表现不容乐观,5月实现汽车销量9.1万辆,同比下降9.5%,环比下降3.5%,月增速显著弱于行业平均水平。细分来看,长城汽车旗下多个品牌中,除了坦克品牌近两个月保持稳定增长之外,其他品牌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业内分析,长城销量下滑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新能源车型发展仍较为滞后。数据显示,长城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6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6.95%,渗透率远低于行业水平。

合资下滑居多,降价促销略有成效

自主品牌市占率提高,意味着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再度下滑,对此最有切身感受的,除了这些品牌本身,大概就是合资品牌销量贡献较大的几家车企了。

从此次统计来看,合资品牌销量贡献更大的几家车企5月单月甚至前五月销量较去年同期都呈现下滑。

比如上汽,5月该集团销量为332,346辆,较去年同期下滑17.1%。导致上汽集团销量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旗下合资品牌不给力。

尤其是上汽通用,上汽通用5月销量38,393辆,同比下滑近六成。而要知道,上汽通用以往月销10万辆、年销百万辆是常态,2017年销量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的200万辆。但自2018年至2023年,其销量逐年下滑,但仍维持百万辆水平。进入2024年,上汽通用销量表现再退步。今年前5月,上汽通用累计销量仅不到20万辆,较去年同期下滑了超四成。

究其原因,应该是价格战日益激烈、新能源市场进度还不够快以及老产品逐渐丧失竞争力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再如广汽,5月其销量为156,518辆,较去年同期下滑25.33%,今年前五月累计销量699,529辆,同比下降24.51%。可以看到的是,除广汽乘用车,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埃安今年累计销量均呈现两位数下滑。

当然合资品牌中也并非没有亮点,例如东风日产5月销量近6万辆,同环比双双上涨,前5月累计销量也高于去年同期,广汽本田与广汽丰田表现虽不及去年同期,但从5月单月来看,环比均呈现两成以上的增长。

细究之下,这其中有降价促销的功劳。

东风日产销量环比上涨背后,旗下车型轩逸、逍客等车型大幅降价促销。据了解,轩逸降价4万,仅售6.98万元,逍客原本12.59万元的车型,现在仅售9.8888万元。

广汽丰田旗下车型锋兰达和威兰达也被爆大幅降价促销,据悉5月锋兰达最高优惠幅度已经达到3.3万元,最低起售价格仅为9.58万元;2024款威兰达上市,2023款大幅降价促销,部分地区降幅高达5万元,售价从12.58万直接降到了7.66万元。

其实,如今越来越多的合资车宣布降价。据相关报道,近期,市场上多款合资车降幅超过10万元,包括德系、美系高端车型。紧凑型轿车促销后售价降至六七万元,中型轿车成交价打到了15万元甚至更低。原本售价超过30万元的“34C”(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终端售价已跌到20万元级别,部分奥迪A4L起售价已跌到19万元,甚至有打五折的情况。

综合来看,在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车企强势攻击下,合资车企越来越被动,除加大新能源转型的长期行动外,通过大幅降价促销改善现状,也逐渐成为常见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