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者397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0喜欢:5
为什么有大模型加持就可以不用激光雷达了

热门回复

把分辨率放大,把帧率放大,小菜一点。 摄像头背后是摩尔定律,每12个月提升一倍。

万集的激光雷达连车规都没过,都没拿到车规级的标准认证,就是概念

这是一个激光雷达抗干扰的问题,是包含在车规级测试清单中的。一个激光雷达主机企业要想实现大批量商用,原则上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车轨级测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炬光董事长在一次业绩交流会上说国内企业的测试并不像欧美市场那样严谨。总之,这个技术问题对于激光雷达大规模商用并不是无解的。

最新的数据是 定型完的产品 一秒钟25帧 电影画面一秒钟24帧 你们这些人啊 是什么都不懂 又不愿意去学习了解 真的是 凭自己想象 道听途说 张口就来啊

激光雷达分辨率低?[斜眼][斜眼][斜眼]

这根本不是成本问题,难道厂家会把老车主召回,全部更换最新硬件?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这个所谓认证,标准是很低的,根本没有考虑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激光雷达之间的相互强干扰,只考虑了太阳,灯光,反射等场景。

我的观点是:现在的技术在规控上有巨大的瓶颈,我说的是全人类都不行,特斯拉也一样。所以,不管用摄像头还是激光雷达,在背后的规划能力没有重大突破之前,都无法让辅助驾驶产生合理的商业价值。既不能节省时间,也不能节省精力,也不能保证比人安全。老司机看不上,新司机临到接管处理不了。后面有时间我会写一篇文章详细说明自动驾驶的规划到底难在哪,怎么判断一个新出来的技术到底是真突破还是噱头。

有个视频,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4个对比小实验。在对面强光,恶劣天气,运动物体等状态下的表现,摄像头基本失效了

大家来论坛就是交流讨论,不是争高低。我们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摄像头在场景感知上是否能完全胜过激光雷达,从而替代激光雷达。看了稻夫的评论,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感知方式是和行为方式相互适应的。对人类乃至脊椎动物的进化来说,视觉的进化是与其捕食行为高度匹配。同样的进化逻辑,汽车智能的场景感知也需要汽车的行为方式(高速移动)所匹配。
这就是为什么激光雷达 而不是视觉传感器会成为汽车高阶智能驾驶的主传感器的底层逻辑。$炬光科技(SH68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