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投资之道(7、8、9)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4喜欢:25

七、小市值策略

选择市场中市值较小的那部分股票进行投资的投资策略。不同的研究人员对不同国家的市场进行过研究,按市值将市场上的公司分成几等份或称之为组(有10分法和5分法),然后对比不同市值组或等份的投资回报率。

TWEEDY BROWNE一共提供了4项研究成果,从收益率看,小市值组的收益率普遍比中等市值组的收益率高出6个百分点以上,比最大市值组股票收益率高10个百分点以上,说明小市值策略确实有效。而且,TWEEDY BROWNE整理的所有研究成果中,最为极端的收益率就出现在这一策略中,研究人员将澳大利亚的股票按规模进行10等分,研究了不同组在1958年至1981年期间的收益率,研究表明最小市值组的年化收益率居然高达81.05%,尽管因这个收益率太极端,参考意义不大,而且第二小市值公司的收益率也迅速降低到26.77%,但是我觉着还是有必要提一提。

为什么小市值股票会有较好的表现?TWEEDY BROWNE没做解释,我个人觉着可能会存在以下原因:1)小市值组的公司比大市值组的公司更具成长潜力;2)有些小市值是因为经历过大跌才进入小市值组的,经历了大跌的股票往往会迎来较大幅度的上涨;3)小市值股票的价格波动也往往比较大,小市值策略有可能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变量;4)与A股喜欢炒小炒差不同,在成熟市场中,小市值公司的PB、PE一般会低于大市值,这让小市值与低PB、低PE具有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所以,在成熟市场,小市值策略有可能在成长和价值两种策略上都获得了某种程度的优势,导致该策略的总体表现非常优秀。

这里也有必要做一下说明,我一直觉着定量研究中将高PE、高PB、高PD等同于高成长是有问题的,研究成长应该使用与研究价值完全不同的思路,用低价格倍数可以很好地代表反应价值低估的那一端,但另一端却未必适合用来研究成长。要研究成长还是需要使用适合寻找成长股的研究方法,这一点放在下面一节讨论,下一节关于成长策略的讨论是我个人读书和投资的一些见解,在TWEEDY BROWNE的总结文章中并没有讨论。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上面所列举的各种策略,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关联性,也就是说,具备某一属性的股票,可能同时具备其它属性,如低PB的股票,可能同时具备低市盈率和高红利率的特点,这让不会评估生意价值的投资者可以简单利用几个指标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投资效果。虽然与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或商业价值相比,这种利用一项或多项指标的投资方法有点脱离价值的本质,但是这些指标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股票的低估特征,所以,本质上也属于价值投资的范畴。当然,用这些指标圈定研究目标,然后通过熟悉公司资料,进而评估公司价值,则是更可行的选股方法。

八、成长策略

买入优秀公司,通过公司的成长获利的投资策略。

提起成长股,费雪是一位绕不过去的投资家和投资理论家。他的《普通股 不普通利润》一书奠定了成长股投资的基础。该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公司,检验公司的质量,以保证所投资的公司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健康成长,等待公司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度、成长性变差的时候获利卖出,所以,成长类股票展望的是公司未来价值,价值实现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是一种长维度的投资策略,一般来讲,这个时间跨度应该在5年甚至10年以上;而对于价值类股票,评估的是当前价值,期待的价值回归时间是中短期,一般情况下,价值的回归时间一般为3-5年。

读费雪的作品与读格雷厄姆的作品,你会发现二者有着极大的不同,费雪的作品多是逻辑,多谈公司经营,使用数据较少;而格雷厄姆的作品中充斥着各种数据和分析,与公司经营水平相关的内容较少。费雪强调经营,那么,走出去调研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费雪强调一种闲谈的调研方法;而格雷厄姆强调分析,通过下载公司年报,在办公室就可以完成绝大部分的工作。

强调公司经营,就要注重对公司管理水平、生产组织水平、产品研发水平、销售水平、财务管理水平等进行分析,这些方面的分析一般很难量化,所以,成长股投资一般倾向于定性分析。费雪在《普通股 不普通利润》一书中给出了研究公司的15个侧面,仅一项利润率可以定量,其它14个侧面都是倾向于定性的。而我们都知道,定性研究要比定量研究难很多,特别是对普通投资者,因为缺乏人脉、方法和时间,难度会更大。而在实现投资目标的时间跨度上看,我们在判断3-5年的未来变化方面显然比在判断10年以上的未来变化方面出错的可能性更小,所以,在难度上分析,投资成长股的难度要比投资价值股的难度大很多。

而在《保守投资 夜夜安枕》一书中,费雪将保守投资的要素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公司经营、人的因素、生意特征和价格。公司经营包括生产、营销、科研和财务;人的因素包括管理层、管理梯队建设和员工感受等;生意的一些特征包括规模经济、多学科交叉的科研等;价格因素包括公司层面、行业层面和市场层面,从不同层面所处的价格水平限制买入价格不要过高。从内容看,依然是缺乏量化因素,多是定性分析。

尽管在理论上看,费雪的思想非常有道理,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留下用来佐证自己理论的投资业绩,仅留下像德州仪器、摩托罗拉等非常优秀的投资案例。在我所了解的投资家中,芒格的风格可能与之有点类似,芒格基金的14年年化是19.8%,同期,巴菲特(伯克希尔成绩为主,向前加个人账户成绩)的年化为19.2%,施洛斯的年化为15.7%。以芒格基金为时间参考,三人中,芒格的成绩最好。但若以伯克希尔第一年有可查成绩的1965年始,到芒格基金结束的1975年止,三人成绩中芒格最差,年化收益率为12.8%,其次是施洛斯的13.5%,巴菲特最高,为15.5%。但无论如何,与同期标普500年化4.2%的成绩比,三位投资家的成绩均属极为优秀。

提起成长股,格雷厄姆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作为投资者你必须了解这位投资理论家对每一类股票的观点。在《走向科学的证券分析》一文中,格雷厄姆将投资分为4大类:债券、低估股票、成长股和特情机会。在评价成长股投资的时候,他认为成长股研究依然处于前科学阶段,缺乏精度较高的判断方法。由于主要依靠企业未来的表现,所以,你很难判断某个价格相对于其未来价值是否具备安全边际,也就不好判断某个买入价格是贵还是便宜。在《普通股中的新投机因子》一文中,他认为此前的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但是由于投资人越来越重视预期,投资人自身开始成为风险的来源,且其影响逐渐超过企业经营风险带来的影响,可见格雷厄姆一直将未来视为风险来源,从词源来看,也是如此,英文中的“投机”一词,其词根为拉丁文的“瞭望”。但是,他在《聪明到投资者》一书中,还是根据很多文献总结出了一个简化的成长股价值判断公式:市盈率=2G+8.5,其中,G为去掉百分号的年化增长率。该公式表明,对于成长性为0的股票,8.5倍市盈率大致反映公司价值。对于未来一定时间内,能够获得20%增长的股票,其合理的市盈率48.5倍,如果考虑到成长股的风险大,4折(合19.4倍市盈率)买入的话,大致相当于林奇的PEG小于1。

九、指数基金定投策略

选取费率低的指数基金,按期进行定额投资的一种投资策略。格雷厄姆推崇该策略,他的得意弟子巴菲特更是认为98%-99%以上的投资者都应该定投指数基金或建立一个类似于指数基金的投资组合。

关于定投,它属于程式化投资的一种,是价值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投资手段。我以前也写过相关的短文,讨论定投的科学性。由于同样的投资金额,在低价时可以买入更多的股份,所以,长期定投的理论成本位于投资区间下部1/3的位置,所以,从策略上,定投已经占据了成本优势。当然,你也可以稍微优化一下这种策略,如在指数的市盈率位于10年历史的40-60分位区间内,定期投入1份;在低于40分位的时候,定期投入得稍微多一些;在高于60分位时,定期投入得稍微少一点。通过稍微的优化,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相对成绩。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对定投(或称摊薄成本)进行过讨论,他为普通投资者提供的建议为:定投,在需要钱的时候可以卖出,否则一直坚持投入,或仅在市场明显过热的时候暂停一下,当然,他也提醒投资者要避免在市场过热的时候开始自己的定投计划。这里仅需要关注一点,那就是市场明显过热,这个条件虽然模糊,但并不难理解。

全部讨论

04-28 12:21

“对于成长股,认识上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估价的大幅变动,这是投资成长股的难度所在。可以说,不做费雪式调研,仅靠证券分析进行成长股投资,基本是将自己置于非常大的风险之下,如果一定要做这方面的投资,也只能以尝试的态度将配置比例压到很低,或全部投资成长股但充分多元化。可见投资成长股之难,这也是我一直不敢在成长股上投入过多的主要原因”
几十亿到几百亿市值的中小型成长股,投资的确定性对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低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全方位调研。而成长股由于确定性不足,往往又不敢重仓,调研半天还轻仓。这么看,中小型成长股的投研及投资的性价比属实有限。

02-11 22:02

学习中,努力学习中

02-11 17:16

如多元化、慢慢买入、寻找低政策风险的行业或低风险企业等。

02-11 17:15

从收益率看,小市值组的收益率普遍比中等市值组的收益率高出6个百分点以上,比最大市值组股票的收益率高10个百分点以上,说明小市值策略确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