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治低碳:为人员不稳买单--十年亏损公募之三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持有十年还亏损,没有比这更失败的投资 了。

今天来看第三位:天治低碳

首先来看看近几年的历年业绩:

来源wind,截止11月中

      假如真有人持有十年,仍然亏损18%左右。究竟为何如此之差呢?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基金经理,直接负责人嘛,如下:

      从2010年后,经历5位基金经理,看同类排名都很烂,任职期排名都在后三分之一附近。亏得最惨的是2015年6月上任的曾海,任职近4年,共亏损超过60%,既无相对收益,又无绝对收益。曾海,2001年至2006年在实业公司,08、09年在交银国际任研究员,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就职于国联证券,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光大保德信基金研究员,2013年9月到天治,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15年6月12日起任基金经理。

      现任基金经理许家涵,在权益投资上也算是半路出家。2005年7月至2007年9月就职于吉林省信托自营资金部职员,2007年9月至今就职于天治基金,历任交易员、交易部总监助理、交易部副总监、交易部总监。

        基金经理基本上是三年一换,这后面也与公司治理有关,稍微看了一下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投资总监这三个重要人物的任免,如下:

       2010年至2016年基本上是由赵玉彪和常永涛搭档,吕文龙分别和常永涛与徐克磊搭档,处于过渡的角色,目前由单宇和徐克磊搭档。其间也有一个操作沸沸扬扬,2009年赵玉彪从海富通挖来年仅32岁的刘珀宏担任总经理,然而干了一年就走了。

        启示:1、买基金不妨看看后视镜。看排名买基金不靠谱,不看排名就买基金就是特不靠谱了。新基金经理还是要拉出来遛遛再说,不怕错过,就怕买错。

        2、公司内斗,基金趁早别买。基金最宝贵的是人,可总有股东觉得是牌照。内斗公司无非是抢班夺权。我记得在网上找资料时,看到王国斌、陈光明2004年的竟然在东方基金任过职,后来不到一年吧,就走了。想想现在陈光明振臂一呼几百亿规模呼啸而至,不知当时东方基金的股东们,有没有哭晕在厕所。

        3、小规模基金进入恶性循环,买小基金得慎重。稍微做了一个表,当基金规模小了之后,运作的费用就会极到的提升,而费用是收益的减数项,费用率甚至可以达到5%以上,那是神仙也没有办法了,如下:

*规模,用管理人报酬除以管理费率得到,求的是加权平均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