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 3项细胞疗法终止,2项上市撤回,TCR-T疗法危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2022年11月30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近日,专注于细胞疗法的Immatics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和业绩报告。这些报告中有两大值得关注的点:候选产品临床数据及GSK发出终止合作决定通知

IMA203是Immatics进展最快的靶向PRAME抗原的TCR-T候选产品,今年10月该公司公布了涵盖已完成1a期剂量递增的27名患者和正在进行1b期剂量扩展前5名患者的中期更新数据:在接受剂量超过10亿TCR-T细胞疗法治疗的12名患者中,ORR为50%;仅1b期而言,ORR达到80%(4/5),且这4名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均超过12周并且仍然处于缓解期。在皮肤黑色素瘤、卵巢癌、头颈癌、葡萄膜黑色素瘤和滑膜肉瘤中均观察到确认反应。

ACTengine® IMA204采用了新的肿瘤靶向思路,靶向在实体瘤基质中高度表达的COL6A3外显子6,该候选药物能够在体外研究和体内小鼠模型中消除生理靶标水平的肿瘤细胞。报告表示,由于公司将资源集中在IMA203 1b期队列上,且加速了PRAME TCER® IMA402的临床开发,故而推迟了该候选药物的IND提交。

此外,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开发的TCER®IMA401已启动临床招募,预计在2023年开始1/2期试验。

终止细胞疗法又遇挫折

除了TCR-T临床数据更新、后续产品计划等,引人注意的是该报告披露了10月24日,GSK向Immatics发出了终止合作决定的通知,将于2022年12月26日生效。据悉,该合作是在2020年2月达成的,由GSK向Immatics支付4500万欧元的预付款以及每个产品超过5.5亿美元的额外里程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换取Immatics的两个TCR-T候选疗法。GSK的决定与项目和迄今为止合作取得的进展无关。同时,GSK方也表示这属于公司的整体决策,与具体项目无关。

继新任首席执行官上任以来,GSK在细胞治疗领域做出了重大管线调整。今年10月,GSK在对Lyell的管线进行“战略审查”后结束了与其合作的针对实体瘤的TCR-T疗法,退出了细胞治疗2.0联盟,而这一联盟此前曾花费了2.5亿美元。就在同月,GSK又放弃了跟Adaptimmune合作的NY-ESO和PRAME项目。

据悉,停止这三项细胞疗法的开发均是基于对GSK产品线的战略评估,而非这些项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数据。GSK曾发声明表示没有推进这些项目获批的坚定信心,更愿意把研发预算投入到具有更高价值的目标上。可见,GSK战略布局方向与掌舵人的决策关系极大,尽管停止了三项细胞疗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细胞疗法仍颇具前景。

近来,GSK的路走得似乎并不顺利,2019年以51亿美元重金收购获得的PARP抑制剂Zejula二线治疗巢癌的部分适应症被撤回,这一撤回是基于一项ENGOT-OV16/NOVA 3期试验最终总生存期(OS)分析的审查结果:与安慰剂相比,Zejula在两轮化疗后并不能帮助非BRCA突变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而就在前几天GSK宣布BCMA ADC药物Blenrep在美国撤市,因此前公布的3期验证性试验结果不符合FDA加速批准规定的要求。不过GSK表示将会继续推进这一管线。从GSK现有管线来看,上述两款候选产品仍算“重头戏”,此外还有多款抗体、疫苗等候选产品,至于究竟哪个更获新掌舵人青睐,可以拭目以待。

TCR-T千亿蓝海,挑战与创新方法并存

同时,GSK此举再次让人注意到了TCR-T疗法。毋庸置疑的是,其仍是一片有待挖掘的“蓝海”。从市场角度而言,据头豹研究院预测,未来2年内将会有TCR-T疗法上市,且国内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千亿元。

从研发企业来看,国外Adaptimmune、MediGene、Adaptive等,国内来恩生物、香雪精准、因诺免疫、天科雅、华夏英泰、可瑞生物、宾德生物、优瑞科生物恒瑞医药、星汉德生物、百吉生物等均已布局且取得初步成果,尽管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但已有产品进入临床中后期阶段,且从已公布的临床数据来看,TCR-T疗法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望成为细胞疗法全景图的重要一块“拼图”。

惠和生物正在招聘高级注册&法规事务经理,薪资2-5w,点击查看>>>

目前,TCR-T疗法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TCR表达不足或短暂表达、T细胞耗竭和功能障碍、肿瘤异质性、脱靶问题等等。针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也做了多种尝试。一方面可以扩大靶点,开发一些新的肿瘤特异性抗原靶点,提高TCR-T疗法靶向性,降低脱靶毒性。另一方面,可以筛选亲和力更高的TCR,并且可以利用工程化技术将不同的TCR组装到T细胞中,尽可能避免肿瘤异质性。

推荐阅读:应对异质性挑战,TScan多重靶点TCR-T彰显实体瘤治疗潜力

在安全性方面,需要建立统一的安全性评价,更加重视临床试验中出现的安全性风险。基因编辑技术、mRNA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有望解决T细胞耗竭和功能障碍问题。此外,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疗法也已步入临床。

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的战略调整代表着企业内部高层对行业、公司业务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对于这一调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业内人士可以从中获悉更多的讯息。同时,我们也坚信细胞疗法拥有着光明的前景。

参考资料:

1.网页链接

2.《2021年中国TCR-T疗法行业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探析》

——近期热门活动一览——

12月1日,ICH Q5A修订后的生物安全检测新策略

12月6日,干细胞再生修复组织器官研发进展与方法

12月13日,以终为始,AAV基因治疗商业化生产技术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