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智库研究】新“国九条”定调市值管理,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感谢各位对招商研究的关注!

林喜鹏 S1090522050001

罗嘉成 研究助理

核心观点: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本次新“国九条”明确了市值管理的基调,丰富了监管引导的方向与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的手段。2024年以来,国资委、证监会、交易所等部门也相继发声,A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市值管理纳入考核评价等实质性进展有望加速推进。

在市值管理的基调上,2024年新“国九条”强调“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相比2014年“国九条”提出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更关注上市公司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的统筹兼顾。

在监管与引导政策上,2014年的“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新“国九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一是提出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将有助于上市公司解决市值管理开展缺乏规范与标准的困难;二是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更多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市值管理;三是依法从严打击以市值管理为名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明确了“伪市值管理”的监管红线。

在市值管理的手段上,本次新“国九条”着重强调了三大手段:一是回购股份并注销,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提高股东回报能力;二是开展并购重组,鼓励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三是运用股权激励,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

2024年以来,国资委首先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证监会也提出推动将市值纳入央企国企考核评价体系,此后深交所、上交所先后启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至今共有659家企业响应专项行动,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约12.8%。

从响应专项行动的企业类型来看,公众企业的比重最高,达16.3%;国资央企、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为11.1%、9.2%。从市值分布与估值特征来看,高市值、未破净的上市公司更积极响应专项行动,破净以及小市值企业的积极性明显不足。从市场反应来看,响应专项行动的上市公司总体以上涨居多,从公告发布至今的涨幅均值为6.3%。

根据对央国企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或“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的梳理,上市公司已自发形成一定框架,相关措施可总结为价值提升、质量管理、投资者关系三大类别。从国际经验来看,要求上市公司分析其盈利能力与市场估值、重点敦促破净企业改善估值、要求上市公司设定明确的盈利与估值目标等手段,是行之有效的市值管理引导政策。

风险提示:国企改革与市值管理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央国企重要动态

1.1新“国九条”定调市值管理,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1.1.1市值管理最新的政策动态是什么?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为资本市场改革指明方向和路径。其中,本次新“国九条”明确了市值管理的基调,丰富了监管引导的方向与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的手段。

在市值管理的基调上,2014年的“国九条”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本次新“国九条”提升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更强调上市公司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的统筹兼顾。

在监管与引导政策上,2014年的“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本次新“国九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一是提出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将有助于上市公司解决市值管理开展缺乏规范与标准的困难;二是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更多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市值管理;三是依法从严打击以市值管理为名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明确了“伪市值管理”的监管红线。

在市值管理的手段上,本次新“国九条”着重强调了三大手段:一是回购股份并注销,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提高股东回报能力;二是开展并购重组,鼓励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三是运用股权激励,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

2024年以来各部门相继发声,市值管理正受到更高层级重视,更多实质性进展有望加速推进。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曾梳理过有关部门及政策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阐述,相关部门以往对市值管理的表述更多是“鼓励”或“考虑”,且考核涉及层面主要是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但2024年以来,国资委首先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此后证监会、深交所、上交所等部门相继作出相关表述,直至最新的“国九条”印发,表明央国企乃至各类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正在受到更高层级的重视。随着《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在2024年底全面验收评价,相关部门以及上市央国企关于市值管理的更多实质性进展有望落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1.1.2响应专项行动的上市公司有何特征?

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先后启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引导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意识,多家上市国资央企和地方国企积极响应。从1月30日首份行动方案发布以来,截至4月14日,A股已经有659家企业发布相关公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2.8%(不含北交所上市公司,后同)。其中,公众企业的行动最积极,16.3%的公众企业发布了“提质增效重回报”或“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并采取市值管理举措(后文简称“响应专项行动”)。截至目前,43家国资央企发布相关公告,比重约11.1%;121家国有企业发布相关公告,比重约9.2%。

从市值分布与估值特征来看,高市值的上市公司更积极响应专项行动,但破净以及小市值企业的积极性明显不足。以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国资央企为例,在未破净的22家企业中,共有9家企业响应专项行动,比重达40.9%;而在9家破净企业中,仅1家企业响应专项行动。在市值小于100亿元的国资央企中,仅有4家未破净的企业响应专项行动,比重不足3%,破净的企业无一采取行动。

从行业特征来看,轻工纺服、医药、通信、环保等行业的国资央企,食品饮料、军工、通信、医药、计算机等行业的国企,更积极地响应专项行动。

从市场反应来看,响应专项行动的上市公司从公告发布至今,平均上涨6.3%;响应专项行动的国资央企平均上涨幅度2.6%。从涨跌幅分布来看,响应专项行动的央国企总体上仍是上涨居多,且跌幅大于10%的占比小于整体水平。

1.1.3上市央国企如何响应专项行动?

上市公司在响应专项行动的过程中已自发形成一定框架,相关措施可总结为价值提升、质量管理、投资者关系三大类别。我们梳理121家央企国企的“提质增效重回报”或“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发现,尽管上交所、深交所开展的专项行动中未明确公布规范和模板,但上市央国企的框架大体可以总结为价值提升、质量管理、投资者关系三大类别,并可进一步细分为聚焦主业、科技创新、考核激励、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股东回报六大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少上市公司公布的措施往往只是框架中的一部分。

以近两周为例,共有5家国资央企和7家地方国企响应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质量回报双提升”相关公告,12家上市公司均从价值提升、质量管理、投资者关系三方面提出相关举措,其中中国铝业、中国医药、酒钢宏兴云天化等均提出要提高分红金额。

1.1.4从国际经验看市值管理

2023年3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出台《关于实现关注资金成本和股价经营要求》(后文简称《要求》),从三方面引导日本上市公司提高企业价值和资本效率。一是要求上市公司通过对比资本成本与资本回报,分析内部经营情况;同时,对比可比公司的估值,判断投资者认可度。二是要求上市公司、特别是市净率小于1的上市公司,制定估值改善计划与目标,并向投资者披露有关信息。三是要求上市公司在执行估值改善计划期间与投资者积极沟通,若未能如期执行计划,应解释原因并公告替代措施。

《要求》对破净企业重点关注,引导银行、电力、钢铁等行业的低估值日本上市公司制定估值改善措施,推动日本市场持续创新高,被日本市场称为“PBR改革”。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披露,截至2023年末,已有49%的主要市场(Prime Market)上市公司(815家)、19%的标准市场(Standard Market)上市公司(300家)按照《要求》,制定了增强投资、加强股东回报、实行可持续发展、完善业务组合等多元化的估值改善措施,并披露了相关信息。《要求》出台至今,日经225指数重回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裂前的水平且持续创新高,年化收益率达41.3%,远高于2013年至《要求》出台前的10.4%;日经225指数市盈率也从《要求》出台时的15.4倍提升23.0倍,市净率从1.6倍提升至2.2倍。

对比东京证券交易所对日本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的要求,披露提高盈利能力的措施、企业的发展规划、将薪酬与绩效挂钩、加强与投资者沟通等举措,已在A股“提质增效重回报”“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中自发形成并实施。但仍有以下三个重要方向可以考虑借鉴:

一是要求企业分析其盈利能力与市场估值。在盈利能力上,日本上市公司需要基于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加权资本成本(WACC)、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权益成本,来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超过资本成本;在市场估值上,需与可比企业的估值进行对比,判断外部投资者认可度。

二是重点敦促破净企业开展市值管理、改善估值。东京证券交易所认为市净率小于1的公司,表明其盈利能力没有超过其资本成本,或投资者没有看到足够的增长潜力,应设定估值改进政策、目标和具体措施。从实践来看,《要求》公布后众多破净日本上市公司披露估值改善计划。

三是要求企业设定明确的盈利与估值目标。政策的落地效果,往往与是否有明确的追踪指标和量化基准相关。东京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制定估值改善措施时,应提出与盈利能力、市场估值相关的具体目标。

1.2央国企宏观数据分析

截至2024年4月14日,3月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暂未公布。

1.3其他重要动态

1.3.1国资监管及运作

(1)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3年版)》

4月1日,为加快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成果征集遴选工作,经企业推荐与专家评审编制形成《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3年版)》。本次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共涉及电子元器件、零部件、仪器设备、软件产品、新材料、工艺技术、高端装备七个领域,共202项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包含HN-i6200型火电机组励磁系统成套设备、重型燃机燃烧压力脉动监测诊断系统、9FA型燃机高温部件寿命管理系统、maxCHD-GT100重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新一代核电仪控系统、半转速核电汽轮机2000mm末级长叶片等技术产品。

(2)国资委发布2024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

4月10日,国资委发布2024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其工作计划公布如下:1.修订《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修订《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办法》3.修订《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4.修订《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5.修订《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1.3.2央国企市值管理

(3)多家央国企响应“提质增效重回报”“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

近两周,5家国资央企和7家地方国企响应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质量回报双提升”相关公告,从价值提升、质量管理、投资者关系三方面提出举措,其中中国铝业、中国医药、酒钢宏兴云天化等均提出要提高分红金额(详情见前文)。至今,累计有43家国资央企和73家地方国企发布相关公告。

1.3.3专业化整合

(4)中国船舶集团与中国华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月1日,中国船舶集团与中国华电集团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希望以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为新起点,不断扩宽合作领域,在风电光伏、新型储能、分布式能源、海洋牧场等新兴前沿领域,携手做好关键技术创新和工程化应用,推动双方产业做强做大做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温刚,中国华电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等出席签约仪式。

(5)国新投资与国能资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月7日,国新投资与国能资本合作签约。双方将在已有合作基础上,继续聚焦“产融结合”,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优化布局、“两非”资产剥离处置、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专业化并购重组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思伟,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等出席签约仪式。

(6)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月9日,中国联通中国石化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基础通信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科技服务、采购电商平台服务、加油站油品与非油品业务服务、国际业务合作领域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等出席签约仪式。

(7)中交集团与中国旅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月9日,中交集团与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中交大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打造央企合作典范。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中国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寅出席仪式见证签约。

1.3.4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8)我国首个电解铝碳足迹国家标准即将启动编制

4月10日,据中国铝业报,中铝郑州研究院牵头联合中铝股份等单位申报的国家标准项目《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电解铝》正式获批立项(同步制定国家标准外文版),即将启动编制工作。目前我国还未有铝产品碳足迹核算等标准规范,产品碳足迹量化与优化的相关研究迫在眉睫。该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有助于铝企业摸清碳排放水平,发现生产过程中碳足迹生态压力的关键要素,找出重点过程排放环节,提出促进铝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于我国铝工业减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9)中国中化助力聚甲醛后处理技术和关键装备自主创新实现国产化替代

4月10日,据中国中化官网,由天华院提供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国内首套8万吨/年聚甲醛装置后处理系统一次性投料成功。其所产聚甲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次聚甲醛后处理系统一次性投料成功,是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新突破,将为推动我国石化技术及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助力,这标志着我国聚甲醛后处理技术和关键装备自主创新实现国产化替代。

(10)全球单体产能最大PTA项目在仪征化纤投产

4月11日,据中国石化官网,全球单体产能最大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在仪征化纤投产。此次投产的PTA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短流程、智能化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达97.5%,能耗、物耗、“三废”排放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有效助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11)中国石化新工艺填补射孔领域应用空白

4月12日,据中国石化官网,经纬公司胜利测井公司采用自主创新的穿电缆连续油管输送射孔新工艺,顺利完成胜利工区郑36-10-斜59井施工,射孔一次成功率达100%,填补了中国石化在穿电缆连续油管输送射孔领域应用空白。该工艺在我国尚无应用先例,经纬公司射孔工程技术专家牵头,经反复论证,在完善工艺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油管射孔工具适配性试验并获成功,验证了该工艺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12)央企集团自主研发成果

4月3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遥感四十二号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四十二号01星和执行本次任务的长二丁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长二丁火箭是常温液体两级运载火箭,具备在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不同轨道要求单星、多星的能力,其700公里高度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3吨。

4月10日,据中国中化官网,由杭州水处理牵头承担的“浙江省-比利时西弗兰德省双边产业联合计划项目——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电絮凝浮选技术及一体化装置开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突破了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在废水除硅及高盐废水预处理方面取得新进展,可有效促进废水再生和高盐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

1.3.5产业链融通发展

(13)许继电气与山东大学联合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创新研究中心

4月1日,据中国电气装备官网,山东大学-许继电气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创新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双方将联合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精细化建模、安全稳定运行机理、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等技术攻关,持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联合培养等高效深度合作。许继电气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许涛与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丁磊为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14)中铝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月8日,中铝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全面加强人才交流培养,共同推动企校高质量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段向东,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等举行会谈并共同见证签约。

(15)中国石化与华东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月11日,中国石化与华东理工大学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会谈时就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表示将以此次签约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强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化能力,协同培养人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企业,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蒋传海等一同见证签约。

(16)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月12日,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围绕发展能源行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深化校企高水平务实合作等话题交流座谈。签约仪式中双方表明希望在既往良好合作基础上,聚焦共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共育大国工匠与卓越工程师、共享高层次人才,持续强化国家级实验室、创新中心作用,加快构建能源行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产学研融合体系,赋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自立自强。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校党委书记徐孝民等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1.3.6地方国资动向

(17)浙江省“专精特新”30亿元母基金落地温州

4月2日,浙江省“专精特新”(温州)母基金正式落地,完成签约。“专精特新”母基金总规模30亿元,其中社会资本募资40%、达12亿元,基金管理人为粤科金融集团。该母基金将助推温州产业提速转型,依托该基金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的引导优势,锚定温州市“5+5+N”重点产业领域和重点项目,引导基金精准滴灌,不断扩大温州市在“专精特新”领域的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速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8)鄂尔多斯发布目标规模1000亿元的新质生产力基金

4月2日,据新华社,在3月29日鄂尔多斯市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金融支持“六个工程”新质生产力基金发布仪式上,鄂尔多斯市发布了新质生产力基金政策,即出资100亿元以上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发起设立不低于100亿元规模的产业支持基金、出资参股不低于100亿元规模的产业发展基金、落地不少于100个基金投资企业和项目、落户鄂尔多斯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规模超100亿元,同步动员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基金参与基金建设。

(19)上汽出资60亿成立创投合伙企业

4月8日,据财联社,上海上汽创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60.04亿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创业投资。合伙人信息显示,该企业由上汽集团旗下上海汽车集团金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上汽恒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尚颀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

(20)总规模200亿元的广州东部中心发展基金首发

4月9日,据中国新闻网,总规模200亿元的广州东部中心发展基金首次对外发布。广州东部中心发展基金由两个基金群构成,规模各为100亿元,其中一个基金群将聚焦产业发展,重点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包括芯片、显示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材料等领域;另一个基金群则将聚焦做强基建,重点围绕广州东部中心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产业园区、城市更新、土地综合整治等相关领域开展投资。

二、上市央国企市场表现

2.1市值及涨跌幅

2.1.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4月14日,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26.1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31%;其中,国资委体系下的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7.6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21%。

在央国企主要指数中,近两周央企现代能源表现最优,涨幅5.0%,相对同期沪深300高6.3%;近一年央企现代能源表现最优,涨幅9.7%,相对同期沪深300高24.9%。其余指数:国新央企综指(近两周0.8%;近一年-11.3%)、央企现代能源(近两周5.0%;近一年9.7%)、央企科技引领(近两周-5.6%;近一年-32.5%)、央企股东回报(近两周2.6%;近一年-2.3%)、结构调整(近两周-0.5%;近一年-12.5%)、央企创新(近两周1.1%;近一年-6.9%)。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中,当升科技(涨23.6%)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新集能源(涨137%)等10家企业近一年涨幅居前;保利发展(跌15.5%)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长远锂科(跌62.2%)等10家企业近一年跌幅居前。

2.1.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4月14日,港股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2.6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24%;其中,A+H上市央国企总市值8.1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15%。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中,五矿资源(涨25.1%)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广核矿业(涨147.6%)等10家企业近一年涨幅居前;东风集团股份(跌13.5%)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62.7%)等10家企业近一年跌幅居前。

2.2估值表现

A股央国企的估值处于相对偏低位置。截至2024年4月14日,央国企PE(TTM)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24.8、 21.8、22.8倍;与A股整体相比,央国企市盈率仍相对偏低。央国企PB(LF)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2.4、 2.0、 2.1倍;与A股整体相比,央国企三个口径计算也相对偏低。在主要指数的估值上,央企科技引领的PE(TTM)和PB(LF)都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24.3%;分位数1.2%)。

A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传媒、钢铁、国防军工,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环保、煤炭、医药生物。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房地产、环保、非银金融,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煤炭、石油石化、传媒。

港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非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必需性消费,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电讯业、能源业、工业。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地产建筑业、金融业、必需性消费,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能源业、公用事业、电讯业。

2.3成交活跃度

近两周,长江电力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买入额居前,中国中免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中国移动等10家港股央国企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居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等10家港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

2.4股东回报

2.4.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4月14日,A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3%、3.0%、0.6%,均高于A股整体及民营企业、公众企业等其他各类企业。其中,中粮科技、中国神华、鲁西化工等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6%。

2.4.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4月14日,港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4.4%、6.3%、3.9%,均高于港股整体上市公司。其中,东方海外国际、中国建材、东风集团股份等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2022年的股息率高于10%。

2.5 AH股价格对比

截至2024年4月14日,相较于所有采用A+H方式上市的企业,A+H上市的央国企 AH溢价率较为相近。其中,石化油服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高,中国中免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低。

三、A股上市央国企资本运作

3.1股权融资

近两周,逆周期调节下A股的IPO节奏明显放缓,A股央国企未发生股权融资事件。此外,4月12日,中物院旗下的快达农化终止北交所发行上市申请,并表示将在合适时机重启上市进程。

3.2并购重组

近两周,沈阳机床等2家央国企的重大重组发生新进展。其中,沈阳机床(000410.SZ)已经完成董事会预案手续。

3.3重要股东增减持

近两周,央国企重要股东合计增减持规模均较小。

3.4股份回购

近两周,国网信通等多家央企完成股份回购,合计完成回购29.4亿元,占全市场比重为7%。另外,中国长城等多家央国企公告回购进度并拟继续实施回购。

风险提示

国企改革与市值管理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系列报告:

1、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央企专业化整合新趋势——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0.23-2023.11.05)

2、三季报反映央国企价值创造能力正在提升——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06-2023.11.19)

3、华录与电科重组落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增持ETF—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20-2023.12.03)

4、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国企改革深化行动部署——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2.04-12.17)

5、2024延续“一利五率”考核,创新联合体增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2.18-2023.12.31)

6、国有资本加速产业整合,地方国企七方面工作部署——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1.01-2024.01.14)

7、市值管理纳入央国企考核,夯实“中特估”基础——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1.15-2024.01.28)

8、多地规划国企重组整合,市值管理重视程度提升——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01.29-2023.02.18)

9、央企加速算力建设,AI赋能重点行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2.19-2024.03.03)

10、战新产业营收目标明确,多家央国企部署市值管理——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3.04-2024.03.17)

11、首批启航企业确定,央国企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3.18-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