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现安全事故,固态电池能否补齐锂电池“短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财侦探

编辑|茶茶

4月26日,山西运城一辆问界M7车辆碰撞起火致3人遇难。逝者家属称,车上三人丈夫、弟弟和儿子不幸遇难,质疑车辆的AEB和GAEB没有自动紧急制动、安全气囊没做保护等问题。

4月28日,“问界M7追尾起火”的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当天,问界方面回应称,根据国家平台数据接入管理规定,获悉该车辆发生事故时车速115km/h,安全气囊正常打开,动力电池包特性均正常。问界方面正在积极配合当地交警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提供一切必要数据还原事故原因,并对家属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

这起事故再次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置于公众视野之中。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其安全问题逐渐暴露,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是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标准的严峻考验。

据应急管理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仅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自燃率就上涨了32%,平均每天就有8辆新能源车发生火灾(含自燃)。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碰撞起火,打不开车门

在这场事故中,争议最大的是AEB紧急制动功能。

逝者家属视频透露,其弟弟所开车辆为2024年1月14号在运城4S店买的问界M7,才3个月的新车。家属提出质疑,问界M7宣传有AEB自动紧急制动、GAEB异型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阻燃材料和热失控保护技术撞击等功效,“可是事故发生的当时,这些功能又在何处发挥了?安全气囊去哪了?”

问界官方曾回应称“事发车型是入门非智驾版,未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是使用的博世方案,博世方案AEB的工作范围是在4—85km/h,碰撞时的115km/h时速已经远超博世AEB触发范围。”然而博世官方则声明“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因此问界和博世必然有一方在说谎。

据博主AutoLab评测官指出,涉事车型搭载的ADAS方案并非来自博世,而是来自福瑞泰克FreeTech,这两家都为M7 Plus配套,属于AB供。据了解,车企在同样配置的车型上采用不同供应商的产品并不罕见,但有些车企会明确告知用户,例如2022年极氪001推出时,提供了日电产和威睿两种电机供消费者选择,但此次问界M7发布时从未有过相关说明。

不过目前,“AutoLab评测官”的此条动态已不见踪影。

不过也有网友根据现场视频和图片指出,这辆问界M7 Plus属于问界M7的入门车型,也就是俗称的“智障版”。另据当事方家属提供的消息,事故车辆以25万左右的价格购入。对此有网友判断,该车型应为M7 Plus后驱版(大五座),不支持华为高阶智驾,没有激光雷达,不支持GAEB,也不支持高速智驾领航辅助(Highway NCA)。

另外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是,起火后为什么没能及时灭火,车门为何打不开?事故车辆是撞上了高速上一辆正在作业的养护车,一些网友质疑在火势不大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水灭火?救援人员无法打开车门,只能砸窗救人,问界M7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也引发公众质疑。

由于燃油车构造原理相对简单,电路较少,发生碰撞和自燃后,火势蔓延较慢,留给了乘员更多的逃生时间,而新能源车则由于燃料电池密集,一旦自燃,火势蔓延会非常迅速。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和《火灾事故调查规定》起草人之一曹刚律师表示,强烈撞击后产生的变形是新能源车起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小型灭火器对于新能源车辆起火扑灭是杯水车薪。目前市面上新能源车多采用锂电池,锂电池易出现热失控引发火灾,且起火后很难控制,锂电池起火后内部压力升高易向外喷射,最有效的扑灭方法是冷却,但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而对于车门无法打开,问界汽车客服在回应中提及,目前大部分车辆没有自动解锁功能,事故发生时司乘失去意识,无法从车内打开车门,不管是否有隐形门把手,只能从外部施救。

交通事故中因车门无法解锁影响救援的案例在国内外已多次发生。据媒体报道,2022年7月28日,一辆雷克萨斯商务车在柳北高速发生车祸,车门锁死3人被困,致1死2伤。

隐藏式门把手目前已经是很多新能源汽车的标配,是否阻碍救援也引发了激烈讨论。

根据工信部2020年针对新能源汽车组织制定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这就是我们俗称的黄金5分钟逃生时间。但此次该型汽车明显没有黄金5分钟的逃生窗口期,甚至连黄金50秒都没有。这让大众再次质疑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

安全事故频发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之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里程焦虑刚刚有所缓解,“安全焦虑”又开始出现。充电起火,事故起火,智能驾驶事故层出不穷。

2022年9月5日,一辆保时捷Taycan碰撞护栏后引发大火,路过群众想营救却没办法从外部打开车门,致车内人员无法脱困未能逃生。

2022年7月22日,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在桃园中正北路撞桥墩,特斯拉瞬间燃起猛烈火势,林志颖父子俩先后被民众救出送医。

2023年3月,杭州滨江江畔云庐小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自燃,地下车库A区、B区受损严重。事故车辆几乎被完全烧毁,仅留下铁架子,轮毂着地,轮胎不见。车尾上方的地下室烟道也被烧去四五米,现场一片狼藉。

2023年4月5日清明节,一辆比亚迪汉于包茂高速岑溪东出口发生碰撞并起火,车内人员未能及时逃生。

2023年6月5日,杭州一辆纯电动SUV沿S2沪杭高速驶出杭州收费站时,碰撞收费站设施后起火,车门无法打开且火势迅速蔓延,造成车上4人死亡。

2月14日,有车主发帖表示自己驾驶蔚来ET5在杭金衢高速衢江路段,开启nop+全域领航辅助情况下,车辆以时速107公里与前车发生碰撞,造成前车3人遇难,车主两根肋骨骨折,副驾驶乘客胸骨骨折,胸椎7、8节压缩性骨折。

该车主称,碰撞前ET5未能给予任何预警提示,车辆识别前方碰撞目标后车机系统也未及时采取紧急制动或者主动避让。

风口浪尖的问界此前也出现过事故。一段“问界新M7智驾失控撞上花坛”的事故视频显示,问界M7在智驾过程中,在一个岔路口保持原速撞上了路边的绿化带,AEB也没有启动,安全气囊也没有弹出。最终车辆以32km/h速度在人驾控制状态下发生碰撞。

当然,在交通事故中,必然也存在着驾驶员驾驶不当的问题。但有些问题只出现在新能源汽车上,就值得我们深思。

如今,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智能,配置越来越高,但作为一种移动交通工具,它所有功能的前提是安全,无论产品多么电子化、有多么丰富的配置,都是先从以安全为本的角度出发去做,才能有好的产品。

固态电池缓解“电池焦虑”

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电池起火、自燃,让人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又聚焦到了固态电池身上。

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不同的是,固态电池使用的是固态电解质,它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更低的界面电阻。这使得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充放电效率和更快的充电速度。此外,由于固态电解质不会像液态电解质那样发生泄漏或膨胀,在高温或过充条件下也不会发生爆炸或起火,因此固态电池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寿命。

固态电池具有不易燃烧、不易爆炸、无电解液泄露危险、不会发生电解液干涸问题、高温性能更好、无胀气等优点,理论上是真正的“零自燃”产品,因此更适合应用于高安全要求的领域,如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

此外,由于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为固体,离子运动速度更快,对高电压、高温环境更具耐受力,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输出功率、增加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例如使用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范围可扩展至-50-200℃,远宽于传统锂离子电池-20-60℃的范围,充电时间也可缩短至传统锂电池的1/3。

近期,固态电池量产相关新闻不少。智己L6官宣成为首个搭载“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型,CLTC续航将超过1000公里。

广汽埃安的高端品牌昊铂,也高调发布了最新的固态电池技术。根据广汽公布的技术细节,该电池采用了100%固态电解质,能量密度高,单体具备超强本征安全,此外还具备了超宽的使用温域,能够在-40℃-100℃温区使用。预计将于2026年运用到昊铂车型上。

4月15日,太蓝新能源在“车规级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全固态锂电池的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包括:超薄致密复合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高容量先进正负极材料、固态电池一体化成型工艺等等。在此基础上,太蓝新能源成功制备出世界首块车规级单体容量 120Ah,实测能量密度达到 720 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体型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刷新了体型化锂电池单体容量和最高能量密度的行业纪录。

固态电池技术的崛起,标志着电动汽车行业即将迎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短板”可能将得以弥补,让消费者能够享受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但固态电池目前大部分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新能源汽车如何提高安全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 END -

星标关注“丽尔摩斯”微信公众号

为您带来有侦探视角的深度财经报道

【更多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