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1回复:155喜欢:21

我觉得还是不要浪费时间在房地产股上了。我看有些人在某些房地产股上已经魔怔了。房地产销售确实总有一天会见底,但可能未来很多年都处在低位震荡状态,届时,这些房地产股票还存不存在都成问题啊(A股已经退市一批中小型房地产股了,港股长期停牌的也不在少数)。如果它们接受救助才能存活,那么救助方案会不会把现有股东的权益基本都稀释干净?如果这样,即便它活了,老股东也赚不到钱啊,所以,真别浪费时间在房地产股上了。对于银行股,之前大家都知道我是总体看多银行,但银行股也涨很多了,现在可以对部分银行股转空了,主要就是那些房地产及城投占比大的银行、以及为了满足政策要求而以极低利率发放贷款的银行,要转空,反正也是获利了解,对吧?实在看好银行股的,做个切换也好,归根结底银行还是要看零售,哪怕现在零售弱,但这是最可靠的根基呀。从各不同属性的银行股的价格走势看,现在做切换还来得及。

精彩讨论

泡沫艺术家04-03 14:38

个人感觉,未来地产股有机会的,而且是数倍的机会,就看怎么赌了。其实当肯大幅稀释股东权益时,可能就是入场的绝杀点。

胡某12304-03 14:42

沉没成本放不下,不只是地产股,很多医药股投资者也是一样。
很多大v表现尤其明显,偶像光环放不下,其名誉的主要来源在于特定行业,粉丝给予了太多的社交性正反馈,导致大v对特定行业形成主动性依赖,从中寻求网络社交肯定。
行业不出问题还好理解,行业明显有很大问题,还是抽离不出来,实在是得不偿失而不自知。

泡沫艺术家04-03 14:43

当然不是现在了,而且必须是万科类龙头,这是等鱼死的艺术。

汤诗语04-03 15:46

你按市值大小从上到下排列买股票都比买ETF好。ETF还不能剔除掉CXO。

汤诗语04-03 15:03

医药行业今年应该是出清元年,已经有几个港股生物科技公司因为去年的年报不能在截止日前发布而停牌了;如果未来18个月都发不出来,那么港交所可以自行决定它们退市。港股的房地产股其实也类似,如果发不出来年报且未来18个月内也没有补发,那么就可能被退市。

全部讨论

我就很担心医药也来一波大洗澡。我觉得医药现在低估,也买了很多。但我真不知道医药下面还有多少层地狱。

大金融还有我可怜的保险啊,呜呜呜呜呜呜

04-03 23:30

按现在的面包价,equity都亏到负的了,得赌面包价涨才行了

04-03 17:02

地产这个行业虽然很难有高速发展了,但大概率在未来很长时间还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商品房二三十年前的户型和质量都已经很差了,改善需求始终是有的,单单这个量也不小。
可能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然后产销在一个特定量横盘,WK那种管理层有监守自盗冲动的就算了吧,其他质地好的还是值得关注的。
李蓓对于房地产供需分析大的逻辑是完全正确的,只是介入的时机太早了,房子这种二三十年周期的产品,很难预判拐点,早几个星期进去也难受,不如等确认行情转暖后再行动。

04-03 15:49

其实A股有价值的股票寥寥可数,什么周期都是一阵风,过了以后鸡犬不留,就像前两年大热的新能源,元宇宙,环保,创新药,再到现在的AI,云计算,低空飞行,我敢打赌还会是一地鸡毛。房地产行业前两年买是不明智的选择,现在买获利的机会和风险并存,就看你怎么选择了,如果买央企国企有可能再套50%,但是也有可能十倍利润。

不在下行的行业浪费时间不是作为趋势投资和基本面投资的最基本原则吗

04-03 14:35

苦口婆心说这么多都没用,昨天我把我爹的兴业换成招商,他生气的很。

04-03 14:41

只是博一个预期反转就行。就像现在这些涨了数倍的股票,你拿个两年搞不好还全部亏回去了,但对于已经套牢的的,解套的机会估计就难了

04-03 16:02

你这个结论跟当前的股价表现是相匹配的,但跟投资房地产股票的逻辑可能有偏差哈,房地产是周期性行业,它的投资并不容易,包括周期底部的判断、企业未来终局的判断,如果投资衡量周期再拉长些,回报未必差的。我依稀记得08年开始的钢铁熊市,期间钢铁企业的员工大量辞职,因为企业年年亏损,好多员工只发基本工资,实在是在熬不住啊,但到了14年后又是另一番场景。

04-03 23:43

我之前在物业股上呆了一年,期间受尽折磨身心俱疲,直到放开那一波回本后清仓,就再也没有参与过地产相关的股票,自从远离了粪坑之后,不断新高。拿着地产股时,天天算估值算股息算目标市值给自己安慰,结果毫无意义,预期永远都是假的,自己手里的资金新高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