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7回复:135喜欢:47

2023年全年,沪深交易所IPO融资金额排全球第一和第二,远超后面八个交易所之和。全年IPO总共融资了3577.63亿元(较2022年还下降了31.5%),另外,定增融资了5752.81亿元(远大于IPO,但较2022年也下降了20.42%),可转债融资了1413.3亿元,配股131.95亿元,可交换债334.06亿元;所以这些融资加起来11209.75亿元。2022和2021年应该比2023年还要大。我看了一下海外的科技公司,$阿斯麦(ASML)$ 一年的研发费用折合人民币大概300多亿元吧,$英伟达(NVDA)$ 一年的研发费用折合人民币600多亿元......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们的公司们融了这么多钱,到底都到哪去了?现在连个对标都没有。

精彩讨论

汤诗语02-23 10:34

2021年A股融资额1.67万亿元,2022年1.69万亿元,2023年1.12万亿元......钱是融了很多,但是效果呢?海外涨的AI、医药等行业,我们连对标都没有......国内在科技领域攻坚克难的华为等公司、在科技领域赚大钱的字节跳动等公司,还是没上市的......应该评估一下A股的融资和产出,再来制定具体政策,否则,整个社会投进去的巨额的钱是怎么没的,都不知道。

泡沫艺术家02-23 12:19

其实融资只是一方面,未来融资这些的解禁对市场一样是巨大的流动性压力,所以为啥未来两年要离科创与创业两个板块远点呢。
而且大量高价发行,甚至大幅超募对市场影响绝对不是抽流动性那么简单。
因为A股市场太年轻,不可能规范的,所以为了让场外的钱可以放心的投资,用核准制制造了一个代码稀缺,也就是让再烂的公司也有个壳作为保底。这样一方面可以抑制很多股东减持的冲动(因为公司是有最低市值的),另一方面散户不懂买错了,也不至于血本无归。
而且同时还有第二重的规则保证,就是新股低定价上市,这样一级市场可以融到资,同时二级市场中签的可以吃到肉,实际上是一二级市场利益均分。同时市值打新,能固定住基本面良好的蓝筹流动性。
而一旦筹码不再稀缺,壳价值就归零了,很多老股民买错了就彻底血本无归,而且既然公司可以一文不值没有保底价,很多股东多低都会减持的,因为有1块钱,总比零好吧...
另外一方面高价发行,明显就是越来是利益均分的,结果变成了一级市场吃撑,把二级市场给连根不留的割了。而且这方面收益一旦下降,市值认购就会变成反身性,发的越少,收益率越低,蓝筹筹码压力越大,蓝筹抛压越大,则市场越不活跃,新股越少,打新收益率越低...
实际上前段时间史无前例的低位出现断杠杆与熔断般的波动,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市场反应。

freeOK02-23 10:20

加州、东京、新加坡的房子、海滩等

勃勃生机beta02-23 10:44

加州、温哥华、新加坡房价节节升高

mike16302-23 11:13

真正搞科技突破,只能依赖市场竞争后成功的民营大型龙头公司,例如华为 字节跳动 阿里巴巴 腾讯 大疆 比亚迪 长城汽车 理想 小鹏这些。。。 把钱给央企国企 或者大量没有被市场验证获得微小公司,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打水漂。 美国也是靠微软 nvda这些龙头公司。 小公司在没有证明自己的能力前,99%都是被市场淘汰对象。a股 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方向 被量化基金配置到小微公司,或者配置到国企央企,属于典型的资源错配。和美股对比一下,结论非常清晰。

全部讨论

02-23 10:58

可能是海边别野,世界的某个角落

融资发展壮大企业,已异化成抢钱盛宴

02-23 18:52

新加坡从一无所有,几十年成了最发达国家,贡献太大了

02-23 18:00

都蒸发了

套利圈钱哪有做事的

我们融资都去还债了,老债,新债,分红的债。再多的债,只要除以14亿,那都不叫事,加油china

02-23 10:22

估计要暂停IPO了。。。

02-23 10:25

造就了一批富豪。资产都转移到国外去了。

02-23 21:24

看看寒武纪都不知道研发了个啥,年年亏损还回购股票,拿融资的钱回购,什么狗屁市场。

同期美加澳新的房价涨得不错。这和振兴东北反而刺激三亚房价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