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118喜欢:44

从今年8月份以来,银行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持续攀升,但现在,6个月已经高达2.7845%(8月24日时仅2.1600%),3个月高达2.7915%(8月24日时仅2.103%),这么高利率借进来的钱,只能应急用用;如果再放出去,根本赚不着钱啊;也即,这些银行是不得不发高利率的同业存单,否则钱就不够用?近期到底发生了什么?@ice_招行谷子地

精彩讨论

ice_招行谷子地2023-12-05 18:24

国债地方债撑起了社融

胡某1232023-12-05 18:10

三四级银行的情况越来越堪忧了,同业拆借的主要借入方就是他们。
我们绝对不能接受出现日本式的大量银行破产,因为这本质是政府信用,很多地方银行资方是国资,主要借款人也是国资。
包括汤总你看好的长三角带银行,也不能承受次级银行的大面积爆雷。这类似死排头兵一样,一开始在中间队列的士兵是安全的,一旦排头兵死得越来越多,中间序列的士兵风险就迅速提升。
在自然无干涉的状态下,一开始几家地方银行出问题,发达地区的地方银行可能不会被挤兑,但欠发达地区就会被挤兑,因为他们会被合理怀疑。这会导致出问题的银行数量迅速的从几家升至十几家乃至几十家。这时候信心就越发脆弱,经济好一点的地方银行储户也开始担忧起来,抽资行为从下至上逐步蔓延同时自我强化,当次级银行大面积爆雷不复存在的时候,优质地方银行就成为了信用最底层的次级银行。
当然这个过程不可能无干涉任其发展,但即使不至于破产,股价同样会受到影响,这个过程同样自下而上向上传导自我强化。
至于优等生被逼着擦屁股去注资,接管,并购,就更影响上位银行了。

司徒尔特和布伦特2023-12-05 18:14

贷出去的钱都变成坏账了,贷一笔坏一笔,就跟我们炒股一样,买一只套一只,最后钱都套里面了。

汤诗语2023-12-05 18:09

前段时间,一直说,银行存款太多,放不出去,造成经营压力;而近期银行却高价发同业存单,这个利率水平可比定期存款高,那么,之前的存款都投放出去了吗?现在又缺钱了吗?

胡某1232023-12-06 08:52

全世界都是草头班子严格来说不准确,本质上不是大家不懂,是危机加速前惯性带来的侥幸幻想+责任回避+路径争论
拿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举例:
惯性是经济稳定具有惯性,失衡需要的积累和缓慢加速。所以按逻辑推的结果越严重,越不真实,越让人觉得不至于此,而缓慢的前期给人以幻觉,似乎真有可能是自己多虑。下面想着上面肯定有办法,上面想着下面肯定有活力,互相都抱着过高的期望。
责任回避是主动作为就会被归因到人,消极应对就会被归因到客观现状。所以顺周期都积极作为,有用没用的只要结果好成绩都是自己的;逆周期一动不如一静,结果不好哪怕自己的方法是有缓解作用也会被归责。
路径争论就是最后的一关,经济学没有标准答案,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有可能的代价和风险,最重要的是有机会成本。所以迟迟的研究,再加上各层级的利益不同,执行方式很繁琐,协调成本与监督成本都很高。
越是大的问题,解决越依赖一锤定音,否则就是拖,拖到时间把所有其他选项排除,顺其自然的选择唯一的答案。
08年雷曼出问题两房出问题到最后花旗快出问题,美联储才出手。最后把皇冠给了伯南克,但我相信换成伯北克、伯西克,也是一样的做法,因为当花旗都濒临破产时,大规模货币宽松+银行注资不仅不存在路径争论,也不会有任何人抱有幻想。

全部讨论

三四级银行的情况越来越堪忧了,同业拆借的主要借入方就是他们。
我们绝对不能接受出现日本式的大量银行破产,因为这本质是政府信用,很多地方银行资方是国资,主要借款人也是国资。
包括汤总你看好的长三角带银行,也不能承受次级银行的大面积爆雷。这类似死排头兵一样,一开始在中间队列的士兵是安全的,一旦排头兵死得越来越多,中间序列的士兵风险就迅速提升。
在自然无干涉的状态下,一开始几家地方银行出问题,发达地区的地方银行可能不会被挤兑,但欠发达地区就会被挤兑,因为他们会被合理怀疑。这会导致出问题的银行数量迅速的从几家升至十几家乃至几十家。这时候信心就越发脆弱,经济好一点的地方银行储户也开始担忧起来,抽资行为从下至上逐步蔓延同时自我强化,当次级银行大面积爆雷不复存在的时候,优质地方银行就成为了信用最底层的次级银行。
当然这个过程不可能无干涉任其发展,但即使不至于破产,股价同样会受到影响,这个过程同样自下而上向上传导自我强化。
至于优等生被逼着擦屁股去注资,接管,并购,就更影响上位银行了。

国债地方债撑起了社融

资本新规对同业资金的资本占用权重大幅提高,需要利率做补偿

前段时间,一直说,银行存款太多,放不出去,造成经营压力;而近期银行却高价发同业存单,这个利率水平可比定期存款高,那么,之前的存款都投放出去了吗?现在又缺钱了吗?

2023-12-05 18:14

贷出去的钱都变成坏账了,贷一笔坏一笔,就跟我们炒股一样,买一只套一只,最后钱都套里面了。

举个例子,某省会城市把供热供水公司的收费权打包,做成特许经营权贷款,期限30年,利率4.5左右,市国资委一级投资集团担保,用市里控股的城商行放款,因为贷款金额非常大,所以同业拆借了很多钱满足流动性,大概就是您表里的利率,概括来说,地方控股的银行代替了一部分城投债借新还旧的功能,拉高了拆借利率

被逼着买各种地方债国债。。。短期流动性紧了些

无抵押的信用贷招商银行闪电贷利率3%,北京银行的抵押贷款利率2.85%了。银行的利差

2023-12-06 01:08

地方中小银行的状况,远比想象的要危险:1.管理层由地方任命,通常这些人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任内不倒闭就行,亏损就想办掩盖着,借新还旧,另立账户贷出转叧一账户还贷以掩盖坏账是常规操作。2.央行对这些银行没法投入足够的监管。3.地方政府没有足够专业知识早中期发现问题。现在的高息拆借,说完了就先借钱掩盖问题,避免内任暴雷。

2023-12-05 19:12

同业存单与存款总量没关系,只能说明各银行间存款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