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157喜欢:39

关于银行业股票,我近期的观点是谨慎的,近期的帖子也可体现这一点,其主要原因还是目前的政策十分奇怪,似与经济基本面脱离。众所周知,《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对净息差所设的警戒线是1.8%,有分析师测算银行的净息差的底线应该是1.68%(《什么是银行的合理利润和合理息差》),这是不留任何余地的底线,不能承受哪怕一点点坏账的上升。而到第二季度,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已降至1.74%,三季度的行业整体净息差还没发布,但上市银行普遍有所下降,再考虑到明年1月1日时,房贷利率又会因LPR降低而重设,净息差应该还会在三季度的基础下继续下滑,这样几乎肯定要降到1.68%的底线之下,这还没算经济下行后坏账上升的压力;这样一来,银行就只能下调利润分红的比例,30%可能就得降到25%、20%......实际上,部分银行已经下调了分红比例,比如$光大银行(SH601818)$ 在2021年度分红时就把比例从30%降到25%了,而港股的$哈尔滨银行(06138)$ 甚至在2020年度及之后都没派过股息,这样一来,估值就必须降低,光大银行的A股市净率是0.39倍、港股是0.27倍,而哈尔滨银行的市净率只有0.05倍。实际上,国内的银行业跟美国比,净息差要低得多(见图);中间业务费率也低得多(就以刷卡手续费为例,美国基本是2~3%,国内最高才0.6%);叠加起来,国内银行业创造利润的能力、用利润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比美国低得多,而在美国对银行们如此宽厚的情况下,美国的银行业发生破产事件都不是稀奇的事,比如几天前,Citizens Bank就被FDIC接管了,今年上半年更轰动的事件则是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的破产,今年以来已经有5家银行被FDIC接管了;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跟美国对照的话,国内应该每一两个月都会一家银行被存款保险机构接管才对,应该都是非上市银行;A股上市的42家银行虽不至于此,但估值降到光大银行港股的0.27倍市净率、哈尔滨银行的0.05倍市净率还是有可能的;唯一能改变这一趋势的因素只能是监管机构认识到目前低净息差水平的危险性,而大幅非对称下调利率(大幅下调存款利率,小幅下调贷款利率),让银行业得以修养生息,这样估值才能稳住。

全部讨论

金融强国,不会银行先趴下吧。垃圾银行出清重组,头部集中度应该提升的。以前大力发展小银行,村镇银行是条邪路,接下去这些银行大部分要被重组掉了。

认同文章写的,数据逻辑都对。但唯一需要补充的是: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

降息是唯一选择,双边降,一方面降低存款利息促进投资消费,另一方面国内宏观杠杆过高,尤其是政府和城投债务压力巨大,债务利息正在侵蚀有限的财政资源,降低贷款利率也是迫不得已。

我不懂瞎问:据我统计,2022年A股上市的43家银行净利润是2.086万亿。如果降一下息差,把利润降低到1万亿,那是不是相当于给实体经济注入1万亿的资金而银行业整体还保持不错的盈利?银行估值也就从5倍上升到10倍而已。

2023-11-12 12:38

现在的银行,不单是息差低的问题,而是一方面利率再低,也很难货出去,另一方向坏账又不断上升(看看法拍房数量急升就知道了)。

2023-11-12 19:13

很好的思考。恐怕只能接受息差缓慢收窄的趋势,大幅非对称下调利率没有可能。

2023-11-12 13:40

A股已经被套娃式无限升级困境反转玩坏了。过去三十多年适用的几乎所有估值锚都丧失参照功能。

2023-11-12 17:01

咱还是多研究医药吧

2023-11-12 13:16

息差是个玄学,存8贷10与存2贷4,息差都是2,但实际情况截然不同。更不要说存0贷2这种情况。

2023-11-12 14:37

1200股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