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光集采情况分析回顾—正文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8喜欢:8

      安徽发光集采始于2021年8月20日发布《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试剂集中采购谈判议价公告》,对检验发光试剂5大类23项开展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工作。2021年11月4日,安徽省医保局公布带量采购谈判议价结果。雅培中标19项,迈瑞中标14项,新产业迈克等都有斩获,安图中标1项获得了入围的资格。试剂价格降幅整体在50%左右。#集采为医药板块带来了什么# 

       到现在2023年了,执行一年多情况如何。请听细细分解。首先,大家最关心的是最大赢家是谁,最大输家是谁。就安徽市场最大输家非罗氏莫属。将近3个亿的盘子,大部分份额已经被抢夺殆尽。在安徽集采的应对上,罗氏雅培可以说是走了两个极端,雅培配合度极高,降价并承诺保障经销商后续的利润率,罗氏为保住全国的价格体系,同时并不排除认为安徽集采执行不好的小心思,拒绝应标,最终成为最大输家。当时罗氏和雅培的决策我知道都很艰难,在那个时间点,向左或向右都要付出相应代价和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业内人士看,当时的不确定性有很多,其一:发光是封闭设备通道,我不应标,但设备是我的,你还是要用我的设备,如果你不用我的设备, 你就要花钱买新设备,场地、资金和客户的态度都将成为博弈的重点,怎么落地。一年多过去了,我们知道,罗氏多数设备大多都被换了。关于博弈的客户的态度问题,本次安徽集采是纪委牵头,执行的震慑力十足。医院配合度还是很高的,所以客户的态度ok了。关于资金问题,大家知道,设备是印钞机,试剂才是钞票,各家的整体方案早就呈递给到医院,只是医院选择哪家而已,且医院不是一点钱没有,试剂大降价做一些设备的更新也在情理之中。关于场地问题,个人引用当时医院抱怨,卫计委给到的答复,“中标结果出了,大家要根据要求执行。各家医院的细化问题是各家医院应该自己解决的,实在解决不了,可以上报处理。”然后就没有问题了。执行力到位,是这次安徽发光集采的最终成功原因。补充一点,有人提出发光设备是医院和厂家签署合同,但最终集采不能完成,医院会不会被告违约。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点,几年前九部委发文对假借租赁、投放进行严查时,多数医院就是以买设备为主了(虽然有低卖也有买后进行试剂返还的一些情况),但绝对不能进行设备和试剂量的关联,否则视为不正当竞争。设备和试剂量关联是厂家和经销商的约定,和终端医院无关,所以不存在由于集采导致医院违约的问题。

       那么最大赢家是雅培吗,个人不认为是。且不提雅培对于自己全国价格体系的影响,就安徽,雅培也出让了很多利润,安徽本次集采项目23项,进口品牌的项目从原有成本率45%左右进院,降低到了25%左右进院,很多大医院很强势,要求其他未进行集采项目同比下降,后多数医院都跟进提出了该要求。雅培的代理商更惨,据说雅培只承诺集采项目给与价格补偿,未采集项目不予补偿。我们看到厂家和经销商由于降价,导致销售额大幅下滑,而同时利润率降低,导致利润额损失尤为惨重。

      那么,雅培销售额增长了多少呢,能把利润补回来吗,我们看一下各家的新装机数据,截止到2022年下半年底,笔者所了解的情况,迈瑞130台+,雅培100台左右,西门子60-70台,新产业、迈克、亚辉龙有50-80台来台的装机,安图也说他们装了60来台(安图只中标一个项目,安图厂家人说他们补跟,获得了上车机会),PS:国产数据感觉还是有点水分,而且小医院居多;总计在600多台新装机这样。所以,赢家已经出来了,国产厂家是赢家,而迈瑞是安徽本次集采装机数最多的,也自然是最大赢家。本次安徽集采的最终执行价格,其实到国产厂家给到经销商的底价还是有一段不错空间的,所以国产厂家利润影响相对有限。 说到这里,雅培已经不是重点了,雅培装机100来台,但质量比较高,三级医院较多,试剂增长据说超过了60%,达到这个数字,雅培在安徽集采中其实也是受益方。

       从大的方向说,价格下调是大势所趋,且步调越来越快,相较与还未执行的江西23省生化集采,安徽的已经落地执行已经证明成功了。降价幅度其实结束后想想,除了终结了集采项目进口厂家的高毛利,对于国产厂家的市场拓展其实是有好处的。在安徽集采中,头部的国产厂家几乎全是受益方,也符合国家对国产品牌的整体支持方向,那么,这就是一次成功的集采。国产发光很多人说试剂质量不好,服务跟不上,项目精密度差,其实这个是老黄历了。本人在上海,相较与全国其他省份,上海更青睐进口,对于质量也极为关注。这两年,上海很多三级医院的主流项目都已经使用安图新产业的设备,包括国产流水线也开始陆续进入上海的三级医院中。试剂质量这几年亲眼见证的改善,迈瑞安图新产业的质量改善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为我们国产的品牌赶到自豪。只有他们好了,我们才能自主可控,我们才能外拓国外赚老外的钱。

       集采的目标是让老百姓收益,是让不合理的中间环节挤压出去,对过多的小厂家的一种出清和效能优化,是让医疗体系资金紧张的环境中获得些许喘息。对于那些专注质量,重视研发的头部厂家,一定是让他们有合理的利润,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市场,让他们更好也是国家的目的。所以,即便集采之路不停歇,那些有能力的厂家依然会昂扬而上,他们值得!从投资的角度说,多一些乐观,在低位埋伏没啥不好。$安图生物(SH603658)$ $迈瑞医疗(SZ300760)$ $新产业(SZ300832)$ 

全部讨论

2023-03-07 11:08

这里有个问题想请教下博主,我们都知道集采的供货时间一般是两年或三年,如果下次集采中标的厂家发生较大的变动,设备岂不是又要更换?这样的话,发光集采是不是还会有难以执行的问题?

2023-01-31 18:06

新产业跟安图还有迈瑞比较,优势和劣势能说一下吗

2023-01-30 09:11

写得好

2023-01-30 08:08

好分享

2023-01-29 23:19

感谢分享

2023-01-29 22:58

疫情这么快就过去了,一季度医院的常规门诊量应该很快恢复到疫情前了,安图这种新冠非受益的公司一季报很值得期待啊

2023-01-29 22:44

我是新铲业副总经理,吴建明,新产业今年要到112,请抓紧上车

2023-01-29 21:48

好文,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