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十年十倍大势已成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53喜欢:28

爱尔眼科,说句激动人心的话,十年万亿市值不是梦,十年十倍大势已成。

先看看爱尔的核心竞争优势。

爱尔引以为傲的是,自创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级诊疗体系”,如今命名为“1+8+N”,指的是建设 1 家世界级眼科医院,即长沙爱尔,建设 8 家国家级眼科中心,即北、上、广、深、武汉、沈阳、成都、重庆;N 代表各省会级城市医院,要达到当地一流水平。

其实就是公司将各连锁医院按照区位、技术、战略和资源整合能力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其中把临床和科研能力最强的作为一级医院,定位为技术中心和疑难眼病会诊中心,并对二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把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临床能力、位于省会城市的医院作为二级医院,并对三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把建立在地级市的医院作为三级医院,侧重于眼视光及常规眼病的诊疗,疑难患者可向上输送

层级划分很好理解,那这套体系到底好在哪里呢?

我觉得至少有四大优点:

1、低层级诊所作为基层“触角”,解决获客问题;

2、掌握高精前沿技术,层层向下渗透,降维打击同行,并提高高薪专家的“产能利用率”;

3、大体量患者提供医生团队的手术上手量,整体队伍技术进步飞快;

4、子公司股权架构和“城市合伙人计划”可以留住人才,像眼科领域的伯克希尔。

先说第一点。

医疗投资领域有句名言,叫做“金眼科银牙科”,就是说眼科和牙科都是优秀的商业模式土壤,雪道长、雪层厚,易出大市值企业,眼科比牙科更肥沃。

眼睛问题大家都很谨慎,不会去没有信誉保障的小诊所,诊治过程中又会用到很多高端设备,医生也很难出去自己干(牙科可以),最多就是跳槽,用利益捆绑相对容易。

我的理解,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病都不紧急,牙科重点在连锁放量和重复消费,而眼科,可以通过设置医疗技术水平层层递进的组织结构,像爱尔这样,尽最大程度地将各种程度患者的医疗需求吃尽。

其他病种就不存在这种时间差优势,尤其是越紧急的病种,越难出全国化的细分医疗龙头,特别危急的心脑血管疾病,第一选择甚至是有基本治疗能力的最近医院。

眼科不紧急,才给了患者选择的时间,才给了做好技术品牌口碑优势的全国化连锁,脱颖而出的机会。

也正因为不紧急,有时候老百姓因为距离省会优势眼科医院太远,潜在的需求没有被强烈触发释放的机会,而爱尔的基层诊所就是提供这种机会的催化剂,因为有上级医院的技术支持,至少在基层的眼科诊所竞争环境中,爱尔属于鹤立鸡群的存在,他可以告诉患者“这是什么病?怎么治最好?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治疗方案是什么?如果想治疗,去哪里,怎么预约或者帮你预约。”

试问有几个基层眼科诊所能做到?

这就是相当于,在你家门口建了一座眼科三甲医院的门诊。根据管理层表述,后续基层诊所将是发力的重点,前期一二级医院技术的积累、医生队伍的培养都是在打基础,没有练好绝世武功之前,揽客越多、口碑越差、死的越快,过去还不是发力的时候。

接着说第二点,前沿技术。爱尔通过三部分来逐渐完成。

第一,与高校合作。

比如“于中南大学成立了眼科学院,与湖北科技学院成立了眼视光学院”,再比如与东北大学共建“东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等,合作的其他高校还有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具体还有哪些高校合作,我们没有必要一一跟踪,这只是爱尔提高科研水平、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手段之一,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爱尔的技术水平积累和临床科研能力,已经达到了众多高校愿意与之合作、甚至以此为荣的地步即可。

第二,收购国外医疗机构,吸收优秀前沿技术。

国际化也是爱尔战略的一部分,国外不少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可以借鉴,而且从管理层的表现来看,收购也非常谨慎,既要技术又要财务结果,绝不买贵,可谓一石二鸟。

海外营收占比越来越高,国外子公司孙公司都发展的很好,可见爱尔对连锁体系的管理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些都是内在的功力,未来一定会逐渐显现并以优秀业绩的形式反馈给股东的。

国际化的良好进程也间接提升了爱尔的国际地位,比如“国际眼科理事会(ICO)官方网站发布了爱尔眼科7家医院和7名导师成为ICO培训基地和培训导师的信息。”

ICO是代表和服务于世界范围内眼科专业协会的国际组织,拥有159个国家级和眼科亚专科会员协会,专注于引领、激励和支持世界范围内的眼科协会、眼科部门和相关机构,来建立一个“世界视力联盟”,在国际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认可。该组织在全球共有127个培训点,主要分布在德国、印度、日本和美国等。其中爱尔眼科入选的7家医院分别为深圳爱尔、长沙爱尔、重庆爱尔、沈阳爱尔、武汉爱尔、北京爱尔和哈尔滨爱尔。公司将携同ICO,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国际高端眼科人才,致力于增强眼科教育和提高眼健康水平。

国际上的认可有什么好处呢?

品牌越大,名声越好,越有机会收购国外更好的优质资产,吸引国外更牛的专家,“借鉴”国外更先进的技术,利用眼科病种不紧急的特性、利用线上门诊等移动互联网工具,对国内落后地区的同行降维打击。

管理层说,“爱尔已经成立创新孵化基金,在以色列、美国等投入前沿眼科科技,主要目的是投资回报、了解全球眼科创新动向和成果应用,未来将科技转化为产品,并向市场推广。爱尔今后会探讨发展上游产业链的可行性。爱尔掌握了终端患者的需求,在整个供应链的话语权很强。未来爱尔不只是要做一家医院,而是站在全球的角度看整个行业的发展,总体围绕眼睛来做整个生态。由于用眼习惯、近视低龄化、技术进步等因素,今后会产生很多新技术,任何新技术都要通过医院来推动普及,任何新技术都会为医院产生收益”。

管理层还说,“中国眼科因爱尔眼科的出现,跟国际接轨至少缩短了五年。很多地方都是爱尔眼科最先引进技术,其他眼科医院跟上。

即使管理层的傲娇言辞有吹嘘的成分,我们作为旁观者,也可以从微观处观察到爱尔的技术优势,眼科本来就是一个专科,因为爱尔专注于眼科领域心无旁骛,企业内专家大牛又太多,开始捣鼓更细分的亚专科和专业学组,23年年报中表述,“公司新成立麻醉学组,目前已经涵盖各亚专科-----等14个专业学组,自主建立眼视光研究所——等17个研究所”,当别的医院还在搞单一的眼科建设时,爱尔已经把眼科疾病搞成了“各亚专科部门专家会诊”,技术竞争已经不在一个维度上了。

在国际化问题上插一嘴,爱尔顺利的国际化进程,本质上也是良好的生意属性带来的。对于给外国人民带来健康减少痛苦的医学技术,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比如战乱地区的红十字救援队,再疯狂的战争分子也礼让三分。哪怕是茅台,都曾被骂腐败酒,爱尔只要控制好医疗质量,鲜花和掌声一定多、责难和阻挠一定少,这才是好生意模式啊。

第三,吸引高端人才。

陈邦董事长自称“首席人才官”,虽然没有刘备三顾茅庐的味道,但通过各种报道和多年观察,我对陈总的人品有极高的崇敬,对慈善事业所做的贡献,都是陈总在践行爱尔使命的明证,“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牛]

英雄惜英雄,我相信陈总看中的大牛,大概率也是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好大夫、好专家,唯有这样的人才坐镇,当爱尔遇到网暴等黑公关事件时,才能给短期不明真相的小股东坚信企业的信心,给企业自证清白的机会,与烂人为伍,必然会被惶惶不可终日,哪能夜夜安枕?

至于“专家的产能利用率”,哈哈,这是我自己发明的一个词,毕竟针对大部分眼科疾病,爱尔的二级医院(省会医院)都能应对,高薪聘请的专家咱不能天天让他们喝茶享福吧?要让他们狠狠劳动给我们股东赚钱是吧?[捂脸]

任何一个地方性三甲医院(除了全国最牛那几个,比如北京同仁、广州中山大、上海复旦附属眼耳鼻喉等)都无法保障每天都有足够的眼科疑难杂症需要专家亲自出马,毕竟人口基数在限制,但爱尔通过基层“触角”拦截并搜集病人的能力还是很强的,爱尔在做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意,这样疑难杂症的病人有了规模效应,专家就有了“产能利用率”的保障,陈总一琢磨,人效不错嘛,高薪挖专家一点不亏,这感情好,各位牛人大拿们,想赚大钱来我们爱尔吧!

其实不止专家们有规模效应,连普通医生也会因为爱尔的分级诊疗体系受益,足够的手术量提供了足够快的成长机会,对公立医院的优秀医生们也会产生“孔雀东南飞”的吸引力。

这篇文章一不小心写多了,分级诊疗体系的四个优点,才只谈了两个,就快四千多字了,后面两个,改天有机会再慢慢写吧,分别是“3、大体量患者提供医生团队的手术上手量,整体队伍技术进步飞快;4、子公司股权架构和“城市合伙人计划”可以留住人才,像眼科领域的伯克希尔。”

按照我的思路,写完“分级诊疗体系”的优势后,定性部分还有从“量”、“价”、“营销活动”、“利润率”角度谈爱尔的增长机会;然后谈企业风险,包括医疗事故、政策风险等;最后重点大笔墨谈财务问题,我看到的重要指标有商誉、使用权资产、少数股东权益、产业并购基金“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和营业外支出的“慈善捐赠”等,我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大致现在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吧,后续能分成几篇看情况吧。

我本人持有欧普康视,大概10%的仓位,在研究欧普的过程中,顺便看了看爱尔的财报,大概想明白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发展空间。

目前我还没有买入爱尔,距离目标点快到了(24年5月23日)。

后续我可能会给“爱尔+欧普”合计15—20%的仓位吧,目前持仓32%的腾讯、31%的五娘、15%的茅台、6%的宋城,还有其他一些零碎渣渣,估计会把渣渣们卖掉,再减一些别的仓位给爱尔,也要看爱尔跌到什么价位吧,反正不急,操作很简单,关键要想明白。

这也是我初次研究爱尔,欢迎大家跟我聊[大笑]【宅男读书慢生活】$欧普康视(SZ300595)$ $爱尔眼科(SZ300015)$ $宋城演艺(SZ300144)$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看眼睛的医院,市值十倍1万亿?你信吗?

05-23 17:23

楼主的宋城演艺多钱买的啊

05-24 07:48

你自己悄悄发财吧,别误导了!

05-24 19:52

爱尔眼科最大的问题是巨额的商誉,最大的利好是跌幅够大,不敢轻易介入。

05-23 19:22

这垃圾股,腰斩腰斩再腰斩了,估值还这么高,真不知道之前有多夸张,还不大方分红的垃圾股。

06-06 16:01

爱尔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向外扩张,国际扩张。但是国内如果扩张到顶,那么需求的增长从那里来呢?量随着老龄化有逐步缓慢增长,价格可能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所提升,但这两者都是缓慢的。如果国际扩张并不能产生多少驱动,那么业绩从何而来呢?
眼科,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就是政府会让其无限的市占吗?

05-31 07:46

对爱尔频繁的大宗交易怎么看?

这个内容也是相当炸裂啊😦

05-24 08:29

这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缩写

05-24 01:40

自己写的话好牛逼啊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