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器人到元宇宙: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做对了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11

$天智航-U(SH688277)$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ISRG)$    $正海生物(SZ300653)$    

来源:MedicalRobotics研习社

Frederic H. Moll博士并不像他的同学——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那样,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在手术机器人领域,Frederic H. Moll的名号却是响当当的,他参与创立了不少于五家手术机器人公司。其中,他最大的成就是在1995年与Robert Younge和JohnFreund共同创立了「直觉外科」,也就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公司。

图源:直觉外科-2021收益预期

根据「直觉外科」2021年收益预期和其年报,全年全球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量超过150万台,全年全球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量超过1347台。说达芬奇系统是史上最成功的手术机器人,没毛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历经20多年“一枝独秀”,并且将继续保持其领先优势。它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有哪些值得其他手术机器人企业借鉴与学习的地方呢?

01、手术1.0到3.0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还是传统的开放手术(手术1.0),但也有其缺点。开放手术切口比较大,这会导致患者在恢复期间感到不适,并且住院时间长且费用高,当然也不美观。

第二代手术(手术2.0)被称为微创手术MIS,可以使用较小的切口进行部分手术,从而减少对患者的创伤。然而,由于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能力有限,微创手术并未被广泛采用。

来源:Michigan Surgical Quality Collaborative - 2012年1月1号至2018年6月30号普外科手术中腔镜手术、开放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占比

第三代手术(手术3.0)便是机器人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旨在通过保留MIS小(甚至更小)切口的优势,同时为外科医生提供类似于开放式手术的手部运动自由,从而实现两全其美。

上图的数据虽然有点久远,但大的趋势还是非常清晰的。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机器人手术占所有手术的比例在2020年已经达到了15%。

02、寻找早期采用者

从一开始,「直觉外科」就以重点医疗机构和领先的外科医生为目标,专注于早期采用者。大型综合医院有能力处理复杂的外科手术,而领先的外科医生有兴趣保持各自专业的竞争优势。

图源:直觉外科-官网截图

为了促进其采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设计时便易于学习融入其中。外科医生能够以类似于他们在开放手术中接受培训的方式来操作机器人、进行机器人辅助手术。因此,培训期很短,可以更快地采用。

03、患者教育

除了医院和外科医生,「直觉外科」还将患者教育作为重点。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说,更小的切口、更短的恢复时间、更少的并发症,非常具有说服力。

患者对手术结果的关注产生了预期的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微创手术,医院和外科医生更倾向于采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2000年7月获得FDA批准上市,当年仅售出 16 台。2021年12月14日,「直觉外科」宣布,在全球67个国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装机量超过6,500台,全球有超过55,000名外科医生接受过的培训。

04、从利基到更广泛的市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第一个突破性适应症是前列腺切除术,它于2004年开始受到关注,到2008年迅速成为美国局部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选择。

从那以后,在2005年又扩展到子宫切除术,到2010年在其手术平台上继续超过前列腺切除术。

下一个关键适应症是普外科。2010年至2020年间,美国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的普外科手术数量从10,000例增加到超过434,000例。

图源:直觉外科-2021收益预期-手术量及各适应症比列

从规模上看,2021年在其平台上完成了150万例手术,这清楚地表明机器人手术得到了广泛接受。作为先行者,「直觉外科」在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中占有大约80%的市场份额。

05、剃须刀+刀片的商业模型

「直觉外科」基于剃须刀和剃刀刀片的商业模式运营。凭借强大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剃须刀)装机量,对其器械、配件和服务(剃须刀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持久商业模式的第一个迹象出现在2005年,当时该公司透露其45%的收入来自其器械和配件(每次手术使用)以及服务的经常性销售。其平台上外科手术的迅速增长推动了经常性销售额的增长。

图源:直觉外科-2021收益预期-器械收入增长预期

2021年,「直觉外科」约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对器械、配件和服务(剃须刀片)的经常性需求,现在对一次性系统销售(剃须刀)的依赖程度会逐年降低。

06、租赁的销售模式

单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美国的平均售价为150万美元左右。这对中小型的医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一次性开支。对于大型的集团医院,想要一次性购买多台系统,一次性资本支出也是负担。由此,「直觉外科」引入了租赁的销售模式,一种是经营性租赁,另外一种是租赁付款延期计划。

根据「直觉外科」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共出货了385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其中143台是以租赁的模式安装的,占比多达三分之一。

07、手术机器人市场有多大?

虽然手术机器人赛道越来越拥挤,但美敦力公司认为,世界上只有3%的外科手术是由机器人技术辅助完成的,这为多个赢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根据目前的产品和监管许可,「直觉外科」看到了全球600万次手术的市场前景。在更广泛的范围,该公司认为,每年约有2000万次手术的市场,是2020年在其平台上完成的手术量的16倍以上。

08、成立风投部门,加强技术储备与创新

「直觉外科」于2020年10月底推出了风险投资部门Intuitive Ventures直觉外科风投,首期资金1亿美元,专注于数字工具、精准诊断、焦点疗法和平台技术的投资机会,与直觉外科共同致力于推进医疗保健领域的积极成果。

直觉外科风投最近的投资是2021年11月10日参与了Flywheel总额达2750万美元的C轮融资。Flywheel是领先的基于云的生物医学研究和协作的数据管理平台,旨在加速研究合作、助力机器学习和简化数据管理。

另外,直觉外科风投还投资了KelaHealth和Endogenex,前者提供先进的AI手术平台和术中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后者正在开发治疗胃肠道和代谢疾病的设备。

09、进入元宇宙

随着竞争者的不断加入,战场也在向数字化的虚拟世界、甚至元宇宙渗透。

「直觉外科」开发了IRIS,这是一种增强现实3D成像解决方案,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为外科医生提供用于术前规划的关键图像细节,还可以作为教学工具。

图源:直觉外科 - IRIS

此外,该公司还开发了SimNow——基于云的达芬奇系统模拟器。SimNow包括用于练习达芬奇系统技能、手术培训练习和虚拟现实体验的真实模拟库。基于20多年的经验和发展,SimNow为外科医生提供专业的内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持续学习。

图源:直觉外科-SimNow视频截图

10、结语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中提到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我们认为,在未来五年,凭借其建立的先发优势、产品生态系统、技术与专利壁垒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会继续保持领先优势、领跑市场;而在更远的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限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唯有自己。


医疗器械 ETF(159883)为市场首只,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只医疗器械主题ETF。该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成分股涵盖医疗设备(29.72%)、医美(11.37%)、医疗耗材(27%)、IVD(31.91%)等细分行业,前十大权重分别为迈瑞医疗爱美客万泰生物乐普医疗金域医学健帆生物华大基因欧普康视英科医疗达安基因。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医疗器械种类繁杂且研究门槛较高,个股波动大,个人投资者研究难度较高,借道指数基金更省心,还可分散个股投资风险。场内用户可通过医疗器械ETF(159883),场外用户可通过联接基金(A份额013415,C份额013416)进行分批布局。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本基金特有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申购赎回清单标识设置风险、股指期货投资风险、资产支持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成份股停牌的风险、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存托凭证投资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全部讨论

2022-03-25 22:40

2021年,「直觉外科」约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对器械、配件和服务(剃须刀片)的经常性需求。---真的是滚雪球式稳定复利增长的好生意。

2022-03-05 21:37

2022-03-04 12:14

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