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猪周期争议:为何高猪价判定为顶部,牧原股份狂赚判定为顶部,而行业平均(新温正天)亏损判定为底部?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回复:12喜欢:13

按照历史经验,周期行业的运行轨迹如下:

1.周期顶部时,盈利在历史高位,由于超高利润,行业产能开始大量增长。

2.随着产能的大量增长,行业利润逐渐降低,直到产能过剩,行业平均开始亏损,产能逐渐减少,则开始进入周期底部。

3.当周期底部时,由于利润开始上升,行业产能又开始增长。

以上3步不断往复,历史上的猪周期也是如此。

理清了周期逻辑,我们再来看看目前猪周期的情况。

去年四季度,代表生猪养殖企业平均水平的,新希望、温氏、正邦、天邦单季度净利润合计几乎为0。

以下业绩预告取中间值。单位:亿元

            年度     三季度    四季度     

新       52.82     50.85      1.97

温         74.11     82.41     -8.3

正         59            54          5

天          32           28          4

四季度合计                    2.67

从去年四季度的净利润情况来看,代表生猪养殖行业最高水平的四家上市公司几乎亏损(基本都有生猪以外的产业盈利),那么根据行业周期判断,生猪养殖行业应该进入了周期底部。

而,目前的生猪价格正处在历史高位,应判定在行业周期顶部。

还有一家只做生猪养殖的公司,牧原股份却在去年四季度盈利70亿,全年盈利280亿,达到该公司历史盈利顶峰。去年出栏1800万头,头均盈利1500元,也达到了该公司历史单头盈利顶峰。

所以,牧原股份也应判定正处在行业周期顶部。

那么问题来了,猪价和牧原在顶部,行业平均在底部。

到底是顶部还是底部?根据前面演绎的行业周期轨迹,当行业平均开始亏损时,行业周期处在底部区域。

那么,以上按照常识判断的顶部和底部产生的矛盾,唯一的解释就是,在绯闻下,生猪养殖的周期和猪股的逻辑已经变了,再用常识去看待,对投资人来说,可能会错过人生最大的最确定的一次机会。

抛开现在沸沸扬扬的牧原股份各种质疑,我们仔细想一想,有没有这种可能,就是牧原太优秀了。三十年来,老秦一直深耕重资产、自繁自养、二元回交(已超过10年没有引进活种猪),在绯闻之前,公司这些区别于同行(农户+公司等)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显示太大的优势。

直到,一场席卷全球、来到地球100年的绯闻,改变了这一切。也让牧原的重资产、自繁自养、二元回交等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也可以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人的。

下面节选我之前一篇阅读量69.3万的文章,《写在牧原股份万亿市值之前》链接:网页链接

“一、非瘟已经来到地球第100年了,99.99%会一直存在。所以,没有防护能力的养殖户会不断被去产能。不管是存量还是增量产能。

二、按照各种信息及猪价走势,目前生猪市场缺口至少在40%以上。

按照上一条,其实生猪市场在非瘟袭扰下,可能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能完全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直到有绝对防护能力的规模企业占据所有的生猪养殖市场。

三、目前很多产能是低效产能,甚至是无效产能。

主要有:

1.由于非瘟摧毁了一半以上的能繁二元母猪,现在行业很多在用三元母猪。母猪区别,打个简单比方,非生产数据:二元母猪一年产10头小猪,三元只能产7头。二元母猪生的小猪,肉料比1:3,三元母猪1:4。

2.很多猪企缺少能繁母猪,外购仔猪育肥,甚至眼红高猪价外购育肥猪二次育肥。这部分产能,对恢复正常产能是没有作用的。

3.部分猪企采用“公司+农户”模式。这种轻资产的模式,在非瘟之前是极好的扩张模式,看温氏便知。但是,自从来了非瘟,凭借农户的硬件条件和管理水平,很难防住非瘟。所以,19年后温氏的走势说明了一切。

4.没有绝对防护非瘟能力的增量产能,只需中招一次,就可能回到解放前。

四、就在这种“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生猪养殖市场,有一家企业,30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建自繁自养”模式,上市7年来,按照后复权价股价涨了67倍。那就是牧原股份,002714。

创始人秦英林,30年来只干了一件事,养猪。老秦说,要让养猪成为受人尊重的行业。

五、牧原的优势

1.自建场地。可以采用最先进的生物防护设施,不仅可以应对非瘟还有其他疫病。

2.数量充足的自繁母猪。十几年来形成的独特“伪二元”母猪自繁体系,为极致扩张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保障。2020年,头部猪企里,唯一出售仔猪、母猪的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扩建的产能跟不上母猪下崽的速度。

3.长期的头部规模企业成本最低,即使是目前极致扩张期,还保持着头部规模行业最低成本。

4.专注。老秦的牧原,30多年来只干了一件事,养猪。可以说,把“自建自繁自养”演绎到了极致。

因为非瘟出现的历史机遇及对行业生态的巨变,现在头部其他猪企,大部分也在走牧原的模式。

所以,牧原在某些方面,已经遥遥领先其他猪企。

5.因为模式的先进,带来的全方位的成本领先。

按照几家头部猪企公开的调研资料,牧原18年非瘟前成本11元左右,目前14元。行业成本20元以上,包括一些上市头部猪企。一些外购仔猪的成本甚至在28元。

6.一直走“自建自繁自养”极速扩张模式。

14年上市以来,出栏从月10几万头增长到月200多万头。所以,股价也增长了67倍,这也是市场把牧原当周期股很低级的地方。或者说,是某些资金吸筹所需,某些平台和自媒体需要流量所需。

7.用行业大部分利润,抢占同行的市场份额。

正常年份市场需要7亿头生猪。20年缺口在40%左右,即4.2亿头。按照行业大佬预估,全行业利润在2000亿到3000亿左右。根据生猪均价28元算,行业平均成本21元,每头100公斤,头均利润700元,取上限3000亿元刚好对标。

20年牧原出栏1800万头,占比4.3%,且部分是仔猪。利润预计在300亿,利润占率10%。(目前来看,是280亿,低于预期,说明猪不好养,连最优秀的牧原都不及预期。)

21年,根据牧原20年3月至21年3月,月均能繁母猪(年底260万头)及年底已建成的产能5000万头。21年出栏,预计在3500-4000万头。

因为出栏设计仔猪、育肥猪大小、淘汰母猪,所以对应20年粗算。

20年,利润300亿,出栏1800万头,头均利润1670元。

目前猪价均价在34元,是去年同期最高点。我们可以认为,牧原21年头均利润还有1670元,那么净利润就是580亿+。

按照目前猪价,及之前推演的非瘟不断去产能,今年的生猪缺口仍在40%以上。假设全行业利润仍在3000亿,那么,牧原市占率8.3%,利润占率19.3%!

目前牧原已建产能5000万头(年最大出栏量)(目前官方消息,已建产能6000万头),还有3000万头在建+土地储备。(目前专业人士透露,在建+土地储备9000万头)

相信,随着猪价高位震荡,ZF会向有扩张能力的猪企,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措施和土地政策。特别是土地,这波头部规模猪企抢占土地和市场份额后,只要产能恢复,由于土地供给限制,基本可以判断没有行业外资本再进入的可能性。

8.非瘟下的行业生态。

养猪虽然是古老的行业,但是,绯闻在他来到这个星球的第97年,据说坐在野猪身上,横跨了欧亚大陆,来到咱这。一下打破了几千年的养猪生态。

知乎关于非瘟专题:网页链接

养猪投入大。1亿投入年产能在7万头左右。

养猪难度大。看似可以工业化管理和扩张,实则难度很大,特别是在非瘟袭扰下的扩张。代表行业最先进生产力的牧原,20年死淘率在20%,(绯闻前是10%)即从母猪生仔猪到育肥出栏,死亡率20%。

养猪风险大。过去,在猪价下行期,将面临亏损。现在,遭遇非瘟,很可能将一无所有。

9.牧原未来五年扩张演绎。

20年,拿着行业10%利润,市占率4.3%;

21年,拿着行业19.3%利润,市占率8.3%。

22年......

牧原自建猪舍成本,每头产能1200元。

20年利润300亿,今年500亿以上,如果牧原一直保持行业成本最低及扩张有效,之后五年保守点,可以预计每年在500亿以上。

预计五年内,牧原市占率将达到20%以上,年出栏1.5亿头以上。按照年头均利润500元+100元屠宰+100元冷链鲜肉,牧原未来将保持每年1000亿以上利润。”

总结下吧,牧原最大的优势是猪多,大猪小猪各种猪,去年建成的产能都赶不上母猪下崽的速度。当然这是现象,是结果,倒推原因就是因为老秦的牧原优秀呗。

重资产,自建的高质量猪舍在防护绯闻等疫病上有优势。

自繁自养,面对绯闻可以使用最严密的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隔离病毒进入厂区。

二元回交,通过十几年培育,和饲料改良,已达到二元母猪的95%的效率。同时,实现母猪自由,这是绯闻后牧原最大的优势。猪多,养猪企业没猪怎么行?

二元回交没有技术难度,难得是需要至少十年的选育。如果从零开始,其他猪企不可能走这条路。

最后,回答下这个问题。

问:为何超高猪价判定为顶部,牧原股份狂赚判定为顶部,而行业平均(新希望、温氏、正邦、天邦)亏损判定为底部?

答:因为在绯闻常态化下,牧原太优秀了,碾压同行。其实,生猪养殖行业的历史周期逻辑已经发生了巨变。其实,现在行业正处在底部,很可能长期处在底部。其实,牧原是BUG。

牧原,看住出栏和猪价,就能算出利润。看官网发布的土地环保测评,就能知道在建产能有多少。都是透明的。

至于负债,看最新一期资产负债率43.34%,很正常。只要保持充足的现金流,把猪养好,只会越来越好。

如果你一定质疑牧原利润是假的。

我只能说,有分歧才有流动性。

茅台从上市涨了近300倍,每一秒都有交易。

谢谢你们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

最后感谢@一凡帝诺维奇  @伪团座  在我牧原之路上的指引,谢谢你们两位!

全文完

 $贵州茅台(SH600519)$    $牧原股份(SZ002714)$    $宁德时代(SZ300750)$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1-04-01 07:43

我个人觉得,非瘟常态下,整个生猪价格中枢被抬高,牧原的头均成本相对行业平均成本的差值变大,牧原有更大的缓冲余地,在猪周期底部或许也会加从容的盈利。而不是像以往猪周期底部盈利的很狼狈。猪周期的底部其实就是部分落后产能开始亏损,这个时候牧原的缓冲垫更厚(因为头均成本优势更大)。再来讨论另一点,去年其他同行业绩都亏损了,猪周期底部到了?我觉得不然,一方面生猪产能远没有到达正常年份数据,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引用猪队友的亏损数据其实不太恰当,其实四季度猪队友们其实养猪都是盈利的,养猪的盈利其实都不少,不过四季度各种计提年度奖金,各种低效母猪损耗,很多费用都在四季度集中开支,造成四季度盈利看似亏损,实则养猪都没少挣。

2021-04-01 00:50

逻辑清晰,数据看似粗糙实质非常到位,懂的自然懂,佩服。

2021-07-16 12:13

如果数据都是真实的,那么行业都亏,牧原独赚的结果是同行被蚕食

2021-05-01 22:46

不容易呀。

2021-05-01 09:29

今天看到你的文章,更加坚定我持有牧原!有您们的引领,韭菜这个称号将会远离我

2021-05-01 09:26

坚定持有

2021-04-18 18:39

猪周期叠加猪瘟,是不好判断。留痕待检验。

2021-04-01 01:03

收货!收货!

2021-03-31 12:24

底部已经来临,只是牧原穿越了而已

2021-03-31 12:23

只看开头,我准备骂你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