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中报解读:稳中向好,不乏亮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9喜欢:9

华兴这份财报,如果只看收入,很难说有特别大的亮点。有人可能会说,当然了,毕竟你看一级市场那么低迷。我知道,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但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嘛?在这里,给大家看两个数据。

根据IT桔子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内地一级市场投融资交易量(项目数量)下降45%,总交易金额下降49%。今年上半年,华兴投行业务收入从去年的7.32亿美元下降到5.16亿美元,同比下降29.6%。无论和融资项目量,还是和总融资金额相比,华兴在投行业务上的收入变动都要远远低于整体市场情况。

在我看来,在任何一家公司的财报中,财务数据往往是业务在短期内的反馈,而数据变化背后的逻辑才是影响这个公司长期价值的核心。回到华兴,明明做的是强周期性的生意,为什么数据会出现这么大的背离?现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不是意味着华兴的投行业务其实也没这么强的周期性?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究。出于这个逻辑,我们可以试图去寻找隐藏在华兴财报数据背后,更深的商业逻辑。也许会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真正的华兴。

一、投行业务的抗周期性

说起投行业务,很多人的最大担忧是,一级市场周期性的影响。但从半年报数据来看,一级市场的波动性对投行业务的影响远远低于市场预期。根据IT桔子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内地一级市场投融资交易量(项目数量)下降45%,总交易金额下降49%。同期,华兴投行业务收入从去年的7.32亿美元下降到5.16亿美元,同比下降29.6%,远远低于一级市场的行业波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投行业务已经呈现出了一定的抗周期性。

究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一级市场低迷,带来的行业玩家出清和投资人理性化,将进一步推动整个一级市场产业链集中度的提高。换句话说,在下行周期内,专业金融机构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华兴能够参与到越来越多头部项目的融资并购中。

以受宏观影响较大的私募股权融资和并购领域为例,华兴在上半年依然成功完成多起私募股权融资和大型并购项目,包括京东健康分拆及超过10亿美元融资、明略数据20亿人民币融资、YY以14.5亿美元收购BIGO、壹米滴答18亿人民币融资。事实上,长期来看,行业的低迷对华兴也不是坏事。因为在任何一个周期性行业的下行阶段,都是头部玩家巩固优势地位,扩大市场份额的最佳时机。

投行业务抗周期的第二个逻辑是,当华兴的服务从一级市场延伸至二级市场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级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2019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构成中,股票承销业务和经纪业务分别增长了17.9%和37.2%。其中,在股票承销案例中,猫眼娱乐颇具代表性,华兴作为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独家财务顾问、牵头联席全球协调人,成功帮助猫眼引入小米作为基石投资人并为公司打开韩国资本市场,吸引韩国长仓基金。

总的来说,二级市场业务的多元化,和一二级市场周期传导的错峰对冲,也大大加强了华兴投行业务的抗周期性。

二、投资业务的“意外之喜”

说完投行业务,再来说说华兴的投资管理业务。

2019年上半年,华兴的投资管理收入3717.3万美元,同比增长53.4%。其中,管理费增长33.7%。同期经营利润1490万美元,增长62.6%。过去,大家普遍觉得华兴强在投行,往往会忽视了它的投资业务。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华兴的投资业务呢?

在我看来,投资业务最大的特征是稳定。换句话说,不管外部环境如何,都有管理费旱涝保收。如果非要说受到环境的影响,无非就是现在募资难募点。但是从华兴在上半年的募资情况来看,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

2019年上半年,华兴完成了新经济基金人民币三期基金募资完成,总募资额超过65.3亿元,超募10余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的LP名单中,除了银行、保险、知名市场化母基金外,还获得了全国社保基金的青睐。

在整个募资过程中,有两个点很值得关注。一是超募,在行业低迷周期,投资机构募资本就不易,超募的待遇更是往往只有头部机构才能拥有。华兴能获得这样的表现实属不易。二是社保基金的入局。相较于高风险高收益的VC机构,社保基金更偏好低风险的老牌的PE机构。有数据显示,社保基金选中的机构成立时间大多超过10年,内部基金数多在2支及以上,平均投资项目数已达146个,典型的就是鼎辉、弘毅。

华兴能受到“国家队”的关注,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投资能力的稳定性。从本质上讲,无论是超募,还是社保基金入局,都是华兴在一级市场品牌价值的延伸。对投资人来说,这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

三、华兴未来的发动机

如果说,投行和投资业务是华兴的基本盘,华菁就是华兴未来的发动机。

2019年上半年,华菁证券收入和净投资收益1104万美元,同比增长12%。同时,华菁证券也自2016年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半年度净盈利。相比短期的业绩贡献,华菁对华兴长期价值的影响更为深远。因为华菁证券的存在,华兴有机会参与未来十年国内资本市场最大的红利,即以科创板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制度性的变革,对整个IPO市场带来了两个变化,承销专业化和上市周期的缩短。

先说前者,过去由于对供给端的管制,券商在IPO业务上的价值更多体现在通道和对监管偏好的把握。现在不同了,当供给端放开后,投资机构有足够的标的选择。买什么,不买什么,券商的承销能力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券商承销表现的背后,是券商对新经济的研究能力。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华兴虽说比不上最头部的中信和中金,但也算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来自一级市场的经验,可以帮助他们提前积累对新经济的认知和创业者资源,反哺IPO业务。比如,在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中,只有两家生物医疗项目,全部是华兴投资的项目,同时华兴旗下华菁证券也是其中一家的保荐机构。

另外,包凡也入选了第一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而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之一,就是评价发行人是否具有科技创新属性。相比前者,上市周期的缩短对华兴的意义则更加直观。此前企业从融资到上市,周期有8年左右,科创板使这个周期缩短了3,4年。换句话说,华兴以前储备的IPO客户,提前3到4年可以释放。

同时,华菁还特地引进了王欧。不久前,前中投公司私募负责人王欧宣布任职华菁证券董事。

回顾王欧过去的工作履历,在去中投公司从事投资工作前,他曾经在中国证监会任职十三年,历任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机构监管部副主任、创新业务监管部副主任等职位。能吸引到有如此背景的王欧加盟,华兴在国内资本市场的野心,想必也不用我多说了。

四、财富管理的新机会

华兴的这份半年报中,还有一个可能被大家忽略的点是,财富管理业务的落地。

半年报显示,华兴的新业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财富管理业务和结构化金融业务。上半年,这部分业务的收入和投资收益共计326.6万美元。由此也可以得知,华兴的财富管理业务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的创业浪潮诞生了阿里腾讯这样的超级巨头,也诞生了许多估值数十亿的上市公司。伴随着它们的上市,也催生了一批相当数量的高净值人群。根据招商银行、贝恩公司在深圳联合发布《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个人高净值(定义为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人群规模达197万人,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90万亿元,预计到2019年底将突破200万亿大关。

换句话说,这部分人有着很强的财富管理需求,且对新经济资产有更高的偏好、对新经济的投资风险也有更理性的接纳。但纵观国内的财富管理公司,大都的逻辑仍然是比拼渠道,反而忽视了对产品的设计。因此现有的理财产品很难满足高净值人群的需求。

这就给华兴带来了机会。一方面,由于华兴在一级市场特有的优势,能够很轻松的接触到这部分人。另一方面,华兴可以有机会通过产品能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今年3月,华兴资本还与LGT银行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华兴资本集团将与LGT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上共享战略资源,分享行业经验,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对接双方团队、推荐资源等方式,双方将深入挖掘各自产业链和业务链资源,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对华兴而言,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未来华兴新的机会。

$华兴资本控股(01911)$

全部讨论

2019-08-28 10:08

华兴应该是国内FA做的最好的了,包凡毕竟个人影响力在那儿,能做百亿级别的并购案,也有港美股的承销案例,其团队的业务能力很强。现在新经济公司基本到上市阶段了,华兴也建立起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服务架构,这是易凯、光源、泰合所不能比的。现在又开展财富管理业务,说明华兴是在随着他的客户群一起进化,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算是国内战略布局最优秀的一家投行了吧

2019-08-28 09:43

华兴还是不错的

2019-08-28 09:25

互联网这波上市潮产生的富豪不少,而且均是海外资产,像诺亚这种财富管理公司没有什么服务能力,尤其是暴雷之后,更显其模式的弊端,对于有心做这块的公司确实是一个机会

2019-08-29 01:11

华兴和东财其实挺像的,东财是炒股社区—基金销售牌照—券商牌照到未来可能的银行牌照;华兴从FA—港美股承销—券商牌照再到财富管理业务,两家都是沿着自己的逻辑在熊牛转化中迭代,转眼便上了一个台阶

2019-08-28 10:28

未来中小券商的机会不大了,华菁要是有自己的特色还行,不然没洗

2019-08-28 09:47

中兴华泰一定爆发,flag立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