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银行理财亡于2018年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3回复:21喜欢:75

自2004年光大银行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发行国内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B计划”以来,中国式银行理财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

银行理财实在太美妙了,他可以为地产公司拿地王提供子弹,也可以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输血,他可以层层加杠杆成功帮助宝能举牌万科,也可以帮助小燕子50倍杠杆接万家文化股权,他可以参与乐视网质押,也可以参与保千里成立的产业基金,一切都是以刚兑之名,以资金池模式,只要你准备好差补协议。不用提准备金,不受投向限制,甚至可以用股权形式。这就是银行理财野蛮生长的十多年。但是野蛮生长的银行理财不但透支了银行信用,某种程度甚至绑架了国家信用,而这一切将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戛然而止,音乐已经停止,谁还能翩翩起舞?

.银行理财的诞生与发展

时间回到2004年,彼时,人民普遍没有理财的意识,居民的储蓄主要以存款的形式体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一年,光大银行率先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这一年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而cpi却到达了3.9,这是典型的负利率。

不过光大银行推出的首款理财收益率略显保守,3万到10万得预期收益率为2.47%,10万以上预期收益率为2.55%,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光大银行,提供优于定期存款收益率的理财无疑极具竞争力,但是这时理财产品对于群众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实现预期收益,所以银行为了取信于民,所谓的预期收益就成为了刚兑的收益,而一旦沾上了刚兑,银行理财再也不能摆脱。

2004-2005年,银行理财的投向还主要局限在标准化债券市场,直到2006年3月,首只“非标”才诞生,但是还是一只理财产品对应一个融资项目。
2008年,首只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诞生,但是老百姓不管,不刚兑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哪家银行惹得起,从此预期收益率形式就成了银行理财的绝对主导。
2010年,理财规模逐渐扩大,开始存在操作难题,期限错配、资金池的模式开始兴起,从此潘多拉魔盒正式打开。

左手刚兑相当于高吸揽存,右手期限错配资金池,无往不利。银行理财开始蒙眼狂奔。

下图为我国2007年至2017年银行理财资金规模以及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收益率:

.银行理财资金的狂欢

有了资金池模式,银行理财就再也不是银行理财了,有人说是影子银行,有人说是庞氏骗局。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只关心一个问题,你是刚兑的。这样实际上银行理财就成了不用计提准本金的高息揽存,而资产端的投向,有了银证信或基金子公司的通道,几乎可以绕过一切限制,并且不用按规定计提减值损失,也可以帮助银行自身实现不良出表,对于银行来说,这一切太美妙了。对于受监管限制的行业来说,理财资金就是小甜甜。

2.1银行理财资金与地王

地产商从银行拿资金,主流形式是以开发贷,但是开发贷要满足“四三二”,即“四证齐全、二级资质、百分之三十项目资本金”但是孙宏斌告诉我们,他后来之所以选择房地产,是因为干房地产不用钱,多么直白,连30%的项目资本金,银行都可以以理财资金通过信托渠道帮地产商部分解决。开发商基本只需准备10%的土地款,甚至连买地保证金都可以通过融资来支付。

这样一看,其实那些令人咂舌,动辄几十亿的“地王”,其实开发商要出的土地款也只需要几亿而已,甚至很可能这几亿的买地保证金,也是通过融资获得,整个地产开发项目的杠杆率,超过10倍。

再回过来说说孙宏斌,2004 年初,北京国贸大厦,《中国企业家》杂志在举办一场年会论坛。天津顺驰掌舵人孙宏斌宣布:顺驰将在 3 年之内超过万科,成为行业第一。抢尽了大佬的风头,被称为地产界的骇客。后来王石在他的自传《道路与梦想》里描述了这段往事:

王石说:“顺驰要超过万科是可能的,但要在三五年内超过万科是不可能的;万科还在发展,按照顺驰现在的规模,三五年怎么超万科?”

孙宏斌回了句:“说说还不行吗?”

2003 年始,伴以高调的广告攻势,天津顺驰急速开展全国性扩张,进入2004 年,在土地竞标时更是不惜高价,连连得手,引起同行、媒体关注。对于顺驰现象,万科出了份研究报告:

第一,孙先生靠二手房代理起家,对客户需求市场反应敏感,企业的贯彻力强,职员斗志旺盛,经营上极其强调资金流,产品专注住宅开发,是天津卫杀出的黑马。

第二,一家急速扩张的房地产企业,短缺的是资金和管理团队,经验证明,地产高潮期往往也是万科人才流失期,要警惕万科新一轮的骨干人员流失。

第三,顺驰维持资金链的秘诀:截至2003 年年底,顺驰预交地价的资金在人民币70亿元以上,进入2004 年第一季度,预付资金规模已经超过100 亿。从资金流上看,除非有强大的财团或银行做后盾,按期交付地价款是不可能的。实际上,顺驰在许多城市都在拖延交付地价款,另一方面,继续高价拿地。

结论:孙宏斌在赌博,高价拿地的时候就没有准备按时还钱,同政府公信力博弈,属恶意竞争行为。

王石又专程前往天津拜访孙宏斌,并共同在一家古色古香的餐厅午餐:“孙总,你这种不惜一切代价抢资源的做法是在赌博,赌地价持续增长、赌房价持续增长,如果地价房价一旦停止增长,你怎么办呢?人民银行“121 文件对发展商购买土地的限制,使通过银行贷款拿地成为不可能。资金流靠什么支撑呢?顺驰在天津的销售旺盛,资金回流理想,但一个天津的销售回笼资金能支撑迅速扩张需交的土地款吗?恕我直言,你拿着美国绿卡,赌输了,扔下烂摊子,是不是就一拍屁股去美国了。”

对于王石的话,孙宏斌没有流露任何恼火的表情,甚至没有表现出不高兴,满脸笑脸,诚恳地表示:“今年我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目标,销售回款要达到100 个亿,其实,根据最近的一线公司的上报数字,保守估算,今年销售回款可以达到140 个亿。你担心的资金链,许多机构找到顺驰合作,公司本身计划6 月份在香港上市,资金不是问题。”

“好,假定市场持续增长,假定你6 月份能在香港上市。你这样急速发展,管理团队能跟得上吗?建筑质量能保障吗?你这是在透支品牌,不可取。”

孙先生笑嘻嘻地反击:“只重视眼前利润不重视增长是短视,追求增长确实会带来风险,但我不认为增长越快风险越大,我倒是认为一个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发展。我们在石家庄5.97 亿拿的土地,当地发展商说顺驰的竞买扰乱了石家庄的土地秩序,不但有可能将危机转嫁给消费者,而且给周边市场传递错误信号,影响石家庄土地的持续开发。嘻嘻,这罪名大了。”

2005年香港上市失败,而彼时,银行理财资金尚未流入地产。此后,天津顺驰资金链断裂,2007年孙宏斌低价出售顺驰。

而现在资管新规的落地,对依赖银行理财资金的地产商是否跟之前有几分相似?当你看到各地产商都在加快开发节奏的时候,你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下图为2009年至2016年银行理财余额与地产基建的投资金额

2.2、万宝之争背后的银行理财资金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同样给宝能一个支点,他可以撬起万科。我们看一下姚振华是怎样撬起王石的。

理财资金通常的玩法,就是成立一个合伙企业,银行理财提供主要资金做优先级LP,上市公司或控股股东提供配比的劣后资金(比如1:3)作劣后级LP,私募股权基金象征性的出点钱担任GP,三方共同出资设立有限合伙基金,基金再投向目标资产,比如并购基金,上市公司定增、Pre-IPO、政府引导基金等。有了这个设计,再辅以银证信或基金子公司通道,几乎可以玩转资本市场。

宝能的具体做法如下:浙商银行拿出130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浙银资本以华福证券为通道,给钜盛华进行1:2的配资。钜盛华出资67亿元,但这67亿元有一大部分来自浙商银行理财资金参与的资管计划。这样,宝能拿出的自有资金最多只有20亿元,而这20亿中还有一部分来自前海人寿。所以最后发现,实际上宝能举牌万科用的是我等散户买理财,买保险的钱。

所以,给你理财资金,给你保险牌照,卖油条的也能撬起登珠峰的硬汉。不过好像撬不起网红董大姐,因为董大姐有中国制造这个压舱石。

2.3银行理财与乐视股票质押

在孙宏斌表示有时候要敢叫日月换新天,有时候也要愿赌服输后,乐视网就倒下了,而乐视网的股票大把质押给了银行,银行理财资金再次躺枪。

还记得2015年乐视的PPT吗?而现在让人窒息,已经成为调侃一切除BAT外想要做生态的公司。回到2015年6月,贾跃亭已经开始不断减持股票,减持100亿说要无息借给乐视,事后来看老贾才是精准减持。在这个热闹的时刻,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这一位赶考场的人就是新一代同业之王,浙商银行,风口浪尖上,浙商银行却开始推进乐视的股票质押项目。

对于乐视这种流动性极好,市值大的公司股票,虽然市盈率上了天,质押率太高,涨幅过大,普遍过不了银行的初审,但是激进的银行一定以为乐视网这么好的流动性(当时每天成交额几十亿),随时可以跑路,所以会层层打招呼,通过风控最后放款,毕竟标准化的质押业务很难抢。没想到最后来的是一记闷棍。

在2015年7月、9月、12月及2016年4月,浙商银行共做了四笔乐视网股票质押项目,分别为10亿元、5.5亿元、10亿元、8亿元,再加上乐视网高管刘弘的一笔3亿元贷款,浙商银行一共给乐视网提供资金36.5亿元。其中,2015年发放的三笔已经到期,所以实际是11亿元,期限两年。而当下的乐视网市值已经不足高峰时期的五分之一,损失大约8亿。

.银行理财的死因以及未来的理财

银行理财的死因就是这么多年玩的太嗨了,而这种玩法除了透支了银行自己的信用外,还绑架了国家信用。想跟组织玩too big too fail,组织可不会答应。

资管新规的出台就是拆除银行理财这么多年野蛮增长所形成的炸弹库。具体的拆弹方式,一是去通道,没有了通道,以上那些形形色色的玩法就基本over了,第二:打破刚兑、净值化。净值化当然是符合长期发展趋势的。关键这些年,银行染上了刚兑的瘾,没有主动管理资产的能力。只要一个抽屉协议或者差补协议就能解决的事情谁会主动去管理风险呢?

更何况刚兑下的理财产品就是高吸揽储,只要找到高收益的资产,再配合资金池模式,就是源源不断的收益。现在这两者都要去掉,虽然给了一定的过渡期,但是,我们会发现有很多雷爆出来,雷声不断。正所谓覆水难收,更何况这黑匣子里装的都是些高风险高收益或者见不得光的东西呢?另外,让我们为未来几年房地产平稳发展祈祷吧,否则拆弹爆的雷就大发了!


未来的理财是怎么样的?记得之前在银行工作的时候一些亲戚朋友平时要买一些理财产品,所以他们来咨询我的意见,我就跟他们这样说,其他都不用看啦,买收益率最高的那个就可以哒,亲戚说收益最高的是非保本的啦,我说放心啦,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不敢不刚兑啦,银行也知道就算出事自己也会掏钱垫上的,银行的信誉太重要了,哪家银行理财产品出了事敢不刚兑?

按我们老头老太太的脾气就敢跟你拉横幅,加上社会普遍对银行的仇视以及无良媒体的利用,那还得了,你以后卖的理财产品谁还敢买?所以非保本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就是到期收益,非保本三个字就是用来吓走那些保守的老头老太太的,实际上呢,资管计划,信托计划这些产品的报价都是在理财产品对客户报价这个基础上加上销售费用与通道费用,再加1%左右的预期收益率而来的。

现在不让这么玩之后,以后的理财都会基本只能投标准化的债券,银行理财将类货币基金化。其他净值型的理财真的会亏的。所以以后一定会有客户在银行哭闹的!

总结

银行理财十多年的野蛮生长,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此时如果再不主动刺破这个脓包,资源的配置将继续扭曲,社会的公平与组织的权威都无从谈起,因为资本已经沦为成为了权贵的玩物,会使得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并且最后买单的是组织。

资管新规的实施,给刚兑式、资金池式的银行理财,判了死刑,这是需要勇气的,触动了多少利益阶层的蛋糕。而真正的银行理财尚未准备好,所以具有主动管理能力的基金以及被动式的指数基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而那些依赖理财资金的地产与玩弄资本的权贵则步入了冬天。综上,中国特色的刚兑式银行理财已死,墓碑上的铭文记载:中国式银行理财生于2004年,亡于2018年。

按:这篇文章是写给公众号的文章,严谨性不足,可读性较强,大家凑合着看吧!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格力电器(SZ000651)$ 

全部讨论

2019-04-11 13:38

2018-05-28 07:34

领教了,多谢!

2018-05-28 00:30

最近两个月,港资源源不断净买入,国内再二级市场的资金源源不断流出,可能也和这个有关系

2021-01-15 00:33

银行理财的背后思考

2019-08-05 11:37

今天再看文章,看到了何xx配图,哈哈哈

2018-06-17 08:52

可读性确实很好!

2018-05-31 11:52

银行理财刚性兑付,净值化!

2018-05-28 10:26

最后用的夺命金的剧照,很贴切,银行老实做工的职员最后挡不住诱惑开始欺骗老客户,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为了钱,没有愿意老实干,只能挺而走险!

2018-05-28 09:29

2018-05-28 08:52

写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