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一倍,海外市场成长性远超国内市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解读者:龚涛,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传播星球APP专家

本文为解读者在传播星球APP上1小时会议上的分享,想要获取更多内容,请到APP商店搜索传播星球APP下载。

根据三季报数据,比亚迪最突出的部分是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了100%。比亚迪在乘用车销量上实现了76.14%的增长。在所有新能源车制造商纷纷宣布降价的时候,比亚迪并未明确跟风。当其他新能源车领导者如特斯拉通过价格战来消灭竞争对手时,比亚迪不仅维持了价格,还成功地在销量和利润上实现了超越。

具体来看,比亚迪在三季度的乘用车销量达到了82.21万辆,其中纯电车销量为43.16万辆。相较之下,特斯拉在同期全球交付了45.51万辆车。这两大巨头的差距仅仅只有3500多辆车。一方降价促销,而另一方保持价格坚挺,结果降价的一方仅略微超过了比亚迪。这充分说明,双方的竞争差距正在迅速缩小,而比亚迪未来赶超特斯拉的势头似乎不可阻挡。

比亚迪在三季度的出色表现,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其成功的出海战略。

自2021年五月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以来,比亚迪已经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其乘用车。不仅如此,去年在泰国建厂,今年一月在乌兹别克斯坦注册了电动汽车公司,七月份在巴西建立了大型生产基地,总投资达到了45亿人民币,计划年产15万辆车。如果这个产能得以完全利用和销售,那么它将接近目前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在海外的销量。

再看今年九月份的数据,比亚迪乘用车出口量达到了28039辆,同比增长惊人的262.4%。在没有降价的情况下,这个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而去年同期的增长仅为3.84%。即使在淡季,比亚迪也能卖出相当可观的数量。因此,我们之前的判断得到了验证:海外市场的成长性远超国内市场,比亚迪的未来将是全球化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总结来说,比亚迪成功抵挡住了同行业的降价潮,销量不降反升,目前还挑战了全球的沉淀部分的龙头企业特斯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比亚迪在未来一年内赶超特斯拉的可能性相当高,这一挑战性已经没有太多的悬疑。

但综合比亚迪的出海战略,对于目前阶段的成功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海外市场对中国汽车的接受程度,以及可能的反击措施,比如反补贴调查,这是为了保护国内车企。

2023年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通过抽样方式选定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三家车企,启动反补贴调查。这一反补贴调查的目的是针对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我们需要从中分析为何欧盟选择比亚迪进行反补贴调查。

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表现一直出色。根据毕马威发布的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出口份额从2017年的19%增长到2023年的36%,意味着在所有进口汽车中,中国的汽车已占到三成多。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份额已经进一步增长到39.1%。因此,欧盟委员会为保护本地品牌,针对中国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是必要的。

于此,我们需要分析一旦欧盟采取措施,对我国新能源车企会产生何等影响。

在对欧盟选择的几个品牌进行销售情况考察后,发现吉利与沃尔沃共同打造的“吉星”以及上汽集团的名爵,前8个月的销量分别为68815辆和24623辆。而比亚迪则是在2022年10月份正式进军欧洲市场,一年内进入19个欧洲国家,销量仅为4083辆。

如果反补贴调查最终成功,对比亚迪的实际影响并不大,我们更关注的是其对比亚迪未来市场空间的影响。

目前看来,如果反补贴调查结果导致提高进口关税,对于其他车企而言,这是对其购置税补贴政策的打击,将导致他们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变成一辆亏一辆。对于比亚迪,凭借其可以实现正盈利的优势,即使提高了关税,只要关税增加的比例没有超过目前补贴金额,其市场空间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我们从技术层面和制造成本两个方面来分析,欧洲车企基本无法与中国新能源车企进行竞争。首先,比亚迪掌握全产链的主要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具有显著优势。而其他车企因为没有或只掌握部分技术,所以处于制造成本较高的水平,必须进行外购。

欧洲车企在研发投入上不足,前十名的新能源车企中八名是中国的,仅有一名是欧洲的大众,排名也处于末位。这也有赖于中国新能源车企对知识产权的掌握较多,对于新能源车技术有深度理解,而欧洲车企在这一方面则较为落后。

其次,从成本角度来看,由于乌克兰冲突,欧洲的原材料成本上涨迅速,通胀压力巨大。由于欧洲企业的行动力受制于能源价格上涨和通胀导致的用工成本增加,这些成本最终会显现在产品价格和制造成本上,造成欧洲车企的成本显着高于中国车企。

因此,即使特斯拉进一步降价,或对中国汽车采取打压策略,比亚迪仍有在欧洲市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为欧洲车企无法匹敌比亚迪在成本和技术优势上的竞争力。

总结来说,欧洲车企无法在同等价格制造出与比亚迪相当的汽车。随着关税的提高,其他车企在欧洲的销量可能会递减。但这部分市场并不会被欧洲车企取代,反而更可能让步给比亚迪这样技术实力和成本优势更强的车企。

以上是此次会议之前的海报,了解更多财报解读会,可去安卓或者IOS应用商店下载传播星球APP

全部讨论

2023-11-02 23:29

有什么用,股价换不是走得最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