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挤压与竞争对手迅猛增长:长城汽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解读者:李朔,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传播星球APP专家

本文为解读者在传播星球APP上1小时会议上的分享,想要获取更多内容,请到APP商店搜索传播星球APP下载。

根据长城汽车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可以看出尽管第三季度数据亮眼,但整体趋势并不如预期乐观。一些关键的财务指标,如现金流量、每股净资产也在下滑,显示出公司的财务状况正在恶化。

根据长城汽车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营收同比大幅增长了32.6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1.94%,而扣非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4.04%。这些数据均显示出长城汽车在第三季度的强劲表现。

然而,当我们观察前三季度的累计数据时,情况发生了变化。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了20.13%,但净利润却下滑了38.68%。总资产增加了3.61%,净资产减少了7.8%。

进一步观察环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与中报相比,前三季度的数据有所改善。特别是新能源车占总汽车销量的占比,稳步提升,从海外销量的占比来看,也呈现出稳中有增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汽车在2023年的技术研发投入大幅增加。这一举措可能改变了公司之前的销售模式,从低价、薄利多销转向更高价值的产品。数据显示,15万以上的高价值车型的占比不断提升,利润率也有所提高。

回顾并总结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过去将近三年的时间里,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被一些后起之秀如比亚迪等公司大幅超越。同时,长城汽车正处在向新能源车转型的过程中,这一转型叠加了疫情的影响和整体汽车市场的降价潮,导致长城汽车的利润率受到严重挤压。

事实上,这种困境的预兆早在2020年就已经显现。当时,长城汽车在其30周年宣传片中,董事长魏建军曾表示:“长城汽车未来会怎样?依我来看,命悬一线。”这一言论当时被视为励志,但现在看来,其背后的困境已然浮现。

长城汽车新能源电动车时代有没有迎头赶上的可能?

随着新能源电动车时代的来临,长城汽车是否能够在这一潮流中迎头赶上,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长城汽车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但实际上,这可能并不是因为长城汽车本身发展太慢,而是由于竞争对手在新赛道上的迅速发展。

回顾2019年,长城汽车在当时是国产自主品牌的领头羊,销量达到了107万辆,而比亚迪的销量仅为长城汽车的一半。然而到了2022年,长城汽车的销量基本维持不变,比亚迪的销量却迅猛增长,达到了186万辆。在锂电池能源赛道中,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新能源车已经领跑全球。

长城汽车目前的战略来看,它已经确立了混动、纯电和氢能三轨并行的发展战略,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底盘等方面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同时,长城汽车还构建了业内领先的光伏分布式储能和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氢能和车用动力的全价值链布局。这一系列举措使长城汽车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同时,长城汽车在技术方面是有一定实力的,包括三电技术、柠檬混动DHT技术等核心知识产权。面对市场的变革,公司也展现出敢于创新的态度。如果新能源车的技术变革重新选择了氢能或太阳能的方向,长城汽车由于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可能会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未来,马太效应将更为显著,强者恒强。长城汽车能否赶上头部整车厂商的发展速度,不仅取决于在当前赛道追赶的速度,更关键的是在下一个岔路口能否选对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本次解读为【传播星球APP】视频号直播,可关注视频号看回放;了解更多财报解读会,可去安卓或者IOS应用商店下载传播星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