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模式看国内CRO&CMO企业发展前景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喜欢:17

CRO&CMO行业可分为药物发现、临床前CRO、临床CRO、化学药CMO和生物药CMO五大细分板块,且均具有异质性。从公司本身的经营质量及行业特性出发,泰格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考虑估值因素,药明生物的性价比更高。

一、公司层面:规模、增速、ROE

综合历史业绩及业绩质量指标,泰格药明生物优势突出。从规模看药明康德是唯一营收上百亿的CRO&CMO企业,一枝独秀;从增速看,药明生物净利润CAGR近100%,泰格82%,速度较快;从ROE看,泰格达到27%,凯莱英达到20%,而药明生物仅9.8%,这与其产能阶段性扩张有关;从非经常项收益看,泰格明显受益于投资收益,凯莱英受政府补助较多。

二、行业层面: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商业模式

从市场空间看,临床CRO和CMO的市场规模分别达到379亿美元和268亿美元,存量空间最大,其中生物药CMO有望在未来5年翻三倍,增量空间最大。

从竞争格局看,拥有药物筛选业务的临床前CRO公司、具备SMO业务的临床CRO公司及生物药CMO公司数量较少,而药物发现和化学药CMO行业竞争激烈。根据火石创造的数据,2017年我国CRO&CMO企业数量约530家,其中药物发现和化学药CMO企业数量就高达180家,临床CRO248家,但临床CRO公司以注册申报业务为主,SMO企业仅12家,同时生物药CMO企业数量极少。

从商业模式看,CRO&CMO本质上是2B业务,因此普遍定价权不强,主要依靠低成本和低价格竞争,过去20年中国CRO&CMO企业也正是凭借中国人才红利而崛起。但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各个细分行业也具有差异化的竞争,药物发现主要竞争项目经验,CMO主要竞争工艺和产能,临床CRO主要竞争渠道和专业化服务能力。横向对比国内CRO&CMO企业,药明生物商业模式因高技术壁垒及CMO行业的低人力成本构成而占优(现阶段人力成本高是早期项目占比高导致的,未来将随着后期项目的增多而降低),泰格因临床CRO本身固有的品牌马太效应将不断提升市占率,药明康德因具有一站式服务平台能力及品牌效应而向好,而康龙化成凯莱英目前的发展策略及布局尚不足以支撑其中长期定价权的提升和稳健发展。

三、推演:泰格、药明生物及药明康德发展前景更好

三、推演:泰格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发展前景更好

从公司本身的发展预期看泰格药明生物历史业绩更好、发展空间更大、商业模式更加出众,而药明康德规模品牌优势突出,三者更有希望成为国际领先的CRO&CMO公司。

从投资角度看,泰格药明康德市值已经达到或超过行业国际龙头,而药明生物市值距离行业国际龙头尚有差距,投资价值更大。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股药涨

全部讨论

2021-06-10 14:23

好帖,多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