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兴业银行?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42喜欢:14

本周兴业银行虽然未能站稳18元,但复权收盘价已经高于上市以来的所有年线收盘,也就是说只要不是2021、2022年追高,基本上都有收益,即使是2007年最高价70元买进的投资者到现在也有近28%的收益,如果从我持有较多的2014年算起,到现在也有超过10%的年化收益率,但兴业给人的感觉好像都是亏钱的,持股体验很不好,大家始终迷信招行,一旦招行下跌,就有大批兴业投资者把股票换到招行去。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别人避之不及,对我来说求之不得,自从2015年成为我主要持股以后,我持有兴业的股数每年都增加,而且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减仓,为什么是兴业银行呢?

首先是基本面,拿市场公认的业绩表现最好的大中行招行比较,以兴业上市第一年2007年为基数,2007年招行营收、利润分别为409.6亿、152.4亿,兴业分别为220.6亿、85.86亿,两者比例分别为1.86、1.77,而2023年招行分别为3391亿、1466亿,兴业分别为2108亿、771.2亿,两者比例分别为1.61、1.9,因此16年来招行兴业营收比是缩小的,而利润比略微拉开了距离,而2023年兴业银行的利润是不正常的,如果以2022年利润比,两者比例是1.51,跟营收一样也是缩小的,因此过去16年的经营成果兴业银行并不逊色,前8年兴业远远好于招行,后8年兴业大幅落后招行,至于什么原因,大家都知道,没有必要深究。现在兴业换招行的无非沉溺于招行过去的光环中,而招行能维持过去几年的光环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一季度的报表已经露出了些端倪。而我选择兴业银行作为重仓股,在2015年是没有问题的,2016年兴业推出增发方案,如果敏感些,这是个换成招行的最佳时机,2017年是分水岭,由于政策变化,招行业绩大幅超越兴业,兴业由于增发,每股收益还是负增长,股价更是被拉开了距离。2018年,由于兴业低估,跌幅反而是小于招行的,也是替换成招行的好机会,后面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也不说了。兴业的股价是2017年、2019年被拉开的,2020年到现在招行兴业的股价比是缩小的,这个估计颠覆了大多数人的认知。兴业一季度营收录得4%的增长,在大中行中位于前列,特别是利息收入5%的增长,在大中行中独此一家,有望率先走出息差下降的泥潭,利润虽略降,但年底转升是大概率事件,兴业的业绩回升刚露出尖尖角。

再看技术面和市场面,兴业银行的股价已经摆脱了2022年7月下跌以来的低位,冲击之前的永远18,月线两根中阳,成突破走势,未来回踩后将稳步上扬。兴业的筹码在不断向大股东集中,北向资金今年增持超过40%,持股占比超过4%,未来超过5%是大概率事件。股东人数已经跌破30万,如果股价上扬,股东人数会进一步减少。

最后看看兴业的特殊情况,2021年12月兴业发行了500亿的可转债,6月分红后转股价为22.25元,强赎价为28.93元,兴业银行2027年12月到期之前强赎的概率80%以上,以溢价10%转股的概率几乎100%,因此可转换债券强赎转股行情肯定是有的,管理层之前也做了不少准备,包括2021年、2022年的无用功,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2021年以来兴业的报表可以肯定地说是可转换债券的缘故,2023年的业绩显然是管理层故意做低的,包括一季度的利润,最佳情况是今年下半年股价上涨到20元以上,明年凭借一季度的高增长一举完成强赎,更有可能是再等一年,在2026年完成强赎,因此有很大的概率在两年内获得70%的收益。

补充一个万一,万一未来兴业业绩不再增长,股价也不涨,那么我就拿着5.8%的股息复投,养好身体,多拿几年,12年也能翻倍,30年的国债都被人抢光,兴业拿个12年不会倒闭吧。$兴业银行(SH601166)$ $招商银行(SH600036)$ $平安银行(SZ000001)$

全部讨论

对兴业银行、平安银行股息能否维持的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过去10年兴业分红率稳步提升,只是去年业绩下降股息才减少的,主要是2022、2023年做账的原因,随着2024年利润恢复增长,股息将显著回升,至于平安银行,这两年规模、业绩难有增长,而这正是加大分红的原因,9.58%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太高了,根本没有必要,应该加大分红,甚至回购,前几年平安分红少,长期投资盼望的不就是增加分红吗?现在真正的高分红了,却担心了,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兴业银行(SH601166)$ $平安银行(SZ000001)$ $招商银行(SH600036)$

05-26 16:43

有些人对未来兴业银行的可转换债券转股摊薄很在意,这当然没有错,我也许比他们更在意,这个也是我不断呼吁管理层回购的原因,但我在意的是兴业三年以后的事,是兴业长远发展。而有些人出于无知还是什么原因,说会摊薄兴业银行这两年的每股收益和分红,则完全是杞人忧天了。在发生转股以前,兴业的每股收益和分红是不会摊薄,而要转股,首先要抹平可转换债券的溢价,对于兴业来目前41%的溢价,即使兴业创历史新高还不能抹平,如果在可转换债券持续期最后一年,也就是2027年,兴业银行大概在分红后达到21左右,可转换债券持有者才有转股意愿,这样才可能被摊薄,摊薄大概13%不到一点。而要达到强赎转股,条件更高,在此期间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择机卖出,也可以继续持股收息,都会获得极高的投资收益。
这里顺便说说我眼中的ROE、营收和利润增长率。我的ROE取每股收益和期初净资产的比例,例如兴业2023年就是3.51/34.2=11%,营收和每股收益的增长都是以每股为标准,靠股本增长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对股东没有意义。而我的投资收益是以股息率加上每股净资产增长率为标准的,也就是企业帮你赚的钱,而股价的上涨属于市场的馈赠,有没有属于每个人的运气。$兴业银行(SH601166)$ $招商银行(SH600036)$ $平安银行(SZ000001)$

05-25 17:24

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A股上市的银行42家,每年都能分30%的利润,还有70%留在银行里,长此以往银行会不会资产无穷大?树会不会长到天上去?

05-25 14:47

我还亏损着呢!不过也快解套了

可转债额度500亿,转股20多亿股,看来23年每股分红1.19是兴业银行的一个高峰,可能未来5年也不会到达!

05-25 17:25

15年第一笔买入兴业,1000股。到去年完成20万股。一连串财报打击暂停了股数的增长。今年观察一下,再做选择。

05-26 07:34

在巴菲特之道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多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这样的企业往往有某种竞争优势,也就是护城河。在现实观察中也是如此。比如高端白酒普遍净资产收益率高,它们确实存在某种竞争优势,那就是他们特别赚钱,毛利率非常高,并且其他新进入者没办法在几年或十几年改变他们的竞争优势。这就是同行业分析法。那么讲到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招行,多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那么同行在同一时间为什么无法追赶呢?不是他们不想追赶,而且追赶不上!这就是竞争优势。招行无疑是最赚钱的那个,同样差别不多的总资产,他创造的营收是兴业的1.5倍,净利润超过1.5倍。兴业还是老二,要是对比浦发民生等,那简直不是一个级别的,差距更大。从竞争上说,往往差的都是现在食物链底端,什么赃活累活不赚钱的活都是弱者的,因为他无法选择。而赚钱的活总是被强者抢跑了。你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这个规律具有普适性。在建筑设计这个行业,在这点上看的就很明显,大公司往往报价高,还可以选客户,对客户回款时间有要求。因为客户对他们公司做的方案比较放心,大品牌服务也好。而小公司呢往往竞争力不强,吃的都是行业里的残羹剩饭,都是些低端客户,钱不好要,活也不大,赚钱也不多。就是这样,小公司老板没招啊,不做也接不到大单,那就做吧,总比打工强。所以做的都是脏活累活不赚钱的活,钱还要不到,经常为写字楼租金费用伤脑筋。说到这里再说银行,是不是也像这样,好吃的都被别人吃了,剩的烂的不好吃的就被民生浦发吃了,为什么呢,不吃没吃的啊。所以烂账计提一大堆。总资产收益率低得吓人。因为他们没的选,只有一些次级客户,次级生意去做。兴业头几年净资产收益率看起来比其他烂的要强,去掉去年人为部分,也掉到12左右,何时能回13,不好说。但是别人招行还在16呢,别看多的不多,但是那是无法追赶的竞争优势,要那么容易追赶不老早追上来了。比如兴业的短板,负债成本高,存款少的问题,能追的上来吗?想追,却没办法。所以只能在年报里业绩说明会上不断反复说补短板,降低负债成本。也就是说一说忽悠忽悠,他们也知道没办法追赶。总资产10万亿,存款却只有5万亿,存款占总资产比例只有一半多点,这两年在对兴业存款这么有利的情况下,存款都拉不来,何谈让存款更多的存活期?如果负债端好搞,就不会出现兴业剑走偏锋去搞同业负债了,也不会搞成同业之王。这就是竞争中好吃的都被厉害的吃了,其他人就只能吃一些不那么好吃的了。

05-25 14:52

发财的秘诀,说出来也不会太多人相信。银行就该低价,银行就不可以涨,银行已经涨到了高位,在雪球是一种政治正确。

05-25 20:11

兴业银行也是我的重仓股,拿了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