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分红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92回复:139喜欢:568


    因为神华,再度引爆了分红这个话题。说实话,雪球上很多观点我不认同,我就再啰嗦几句。

    我之前也有个帖子网页链接谈到了分红。分红对股东是否有利,本质上还是要看分红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率,无论是公司,还是股东,谁能用好这个钱,创造更高的ROE,理论上就要交由谁来运用。说实话,无论大家如何看好,因为税收的原因,分红从形式上毫无疑问是在毁灭股东价值的。分红并不创造价值,分红,无非是将企业的盈利,企业创造的自由现金流在公司和股东之间进行的二次分配,无论留在公司,还是交给股东,这部分价值最终都是属于全体股东享有的。但反过来说,神华为什么股价暴涨?正如我在旧贴(网页链接)举的例子,假如茅台将未分配利润全部分红,茅台还是那个茅台,但股价可能会翻倍,那又是为什么?不是说好了,分红不影响股东价值吗,不是说好了,无非只是将现金在企业和股东之间分配而已?

    我觉得,分红的核心价值,是让企业保持合适的杠杆,在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让资本保持最高的效率,以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说实话,在投资上,运用杠杆,似乎为千夫所指,而在企业经营上,不运用杠杆,那才是脑袋进水。我刚刚百度,查到2015年半年报统计全部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85%,平均6倍以上杠杆。为什么?数百年的金融史已经证明,存款和债券,长期回报远输于权益资产,也就是说,企业的平均ROE在10%以上,而借钱只需要5%,况且企业有很多机会占用上下游资金,那更是无息负债。从股东角度来说,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只要企业能正常运营,投入的本金越少越好,占用别人的越多越好,多余的钱,就还给股东,这就是分红的意义,虽然分红对股东总价值没有影响,但是,分红提高了留存资本金的运营效率,用更少的本金,为股东创造了与原来相同的价值,如果将每年的盈利留存在企业,无法新创造更多的回报,相当于降低了经营杠杆,当然还是分掉,让股东去做安排,那么股东可以分红再投,继续买入,对股东来讲相当于恢复了经营杠杆,以分红前后相同的净资本,获得了更高的资本回报,这也就是神华暴涨的原因了。但有一些企业,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每年的盈利,仍然会创造相同的ROE,那么分红又有什么作用呢?分红再买入伯克希尔?无非是多此一举,白白损失红利税罢了。

    企业经营良好,每年的盈利,都会变成真金白银,如果不扩大产能,或者横向纵向扩张,那么必然会出现资金冗余,运营效率降低,如果未来一年的总产出不变,那么资本回报下降,ROE下滑,这对股东不是好事。相反,在某些行业,资金并不会出现冗余,盈利部分新增为净资本,分分钟可以产生相同的回报,比如银行保险,即使强制现金分红,他仍然对资本有着极大的渴求。比如兴业银行,无论是基于核心资本的监管要求,还是管理层的扩张冲动,或是市场竞争的倒逼,亦或是银行的ROE确实可观,现实是,他低于净资产仍然急于进行增发,一方面股东在交红利税,另一方面,破净增发又损害老股东价值,双重伤害,这样的现金分红难道不是在犯罪吗?

    所以,将分红奉为圭臬的人,觉得只有真金白银现金分红的,那才是好的企业,真正盈利的企业,不做假账的企业,有现金流的企业,有良心的企业。他们没有分辨好坏企业的能力,就把分红当作三好生奖状,当作国家质量保证证书。这,不怪他们,也许是因为他们在中国这个赌场呆久了,中国股市的骗子太多了。

全部讨论

2017-03-21 10:48

巴菲特说:“我并不试图越过七尺高的栅栏,我到处寻找的是我能跨过去的一尺高的栅栏。”
稳定分红是一尺高的栅栏。

2017-03-30 18:15

故事后面的故事出来了,分红有原因,估计就是为合并大唐做前期!

2017-03-29 22:49

从“合作公约”显示的数据看,仅在银行方面,齐星集团的债务就超过70亿元。

其中信贷规模在3亿元以上的有8家银行及1家证券公司,分别是中国银行滨州市分行、包商银行北京分行、民生银行邹平支行、农业银行济南分行、建设银行邹平支行、恒丰银行滨州分行、工商银行邹平支行,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17-03-29 07:41

你不看好兴业银行?平安银行0.86PB应该进入你的视线范围了吧?

2017-03-28 08:09

ROE过10,分红没实质意义。只不过鉴定一下管理层诚信度,钱不够买点股票不就行了。

2017-03-27 20:20

对于夹头来说 分红是退出的一种方式,又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分红再投的 许多大型机构不会这样

2017-03-26 20:30

#关于分红

2017-03-26 17:58

今年大股东要参与定增,所以分红必定高,分红高净资产就下来了,于是低价增发的嘴也堵上了,三也满足高总说的听党的话,刘主席说高分红是国企的表率作用,一石三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