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杂音,坦然面对---2023年年终总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9

2023年,是比2022年更为糟糕的一年,但或许再回首时,又会是最好的一年。

今年,是三年疫情放开的第一年,也是骚扰诈骗电话从巅峰到断崖式下跌的一年。有淄博烧烤的陡然走红,有年轻人的一杯酱香拿铁,也有鼠头鸭脖的讽刺。诚挚感谢拼多多砍一刀,让我们都知道对方还活着。

这一年,见到了多年未见面同学,胖的更胖了,廋的也胖了,疫情养肉有着它朴实的道理,猪价如此低迷也可能是大家都在减肥。有幸认识了两位名字带“红”新朋友,可惜依然带不红我大A股,大A命格之硬实属罕见。又参加了几次婚礼,我那些还未婚的同学们,你们的妈妈真该着急了。完成了年初大部分的计划,也深刻认识到目标还是要定高点,反正也不可能全部为完成。

今年,沪深300再次下跌11.38%,三年累计跌幅34.15%,完成了历史性的三年跌。不考虑分红、再融资与成份变动,300成份股总市值仅下跌约4.95%。市场结构分化继续演变,有的跌麻了,有的涨疯了。

2020年沪深300归母净利润约3.25万亿,2023年预计可以达到4.5-4.6万亿,三年归母利润增速介于38%-41%区间。值得欣喜的是代表性指数利润增速依然稳健,期间复合增速超过11%。沪深300整体PE也由三年前的16-17区间倍,降至10-11倍区间。

如果沪深300表现堪称“卧龙”,那唯一能够匹配“凤雏”的也只能颁发给恒生科技了。恒生科技全年再次下跌8.8%,三年累计跌幅55.3%,总市值由14.17万亿,下跌至7.7万亿,跌幅45.6%,这位兄弟是真全面下跌。

目前,恒科经调整PE下降至15-16倍区间,三年前高点区间超过50倍,这可谓是跌中跌中的王中王。两位兄弟再次荣获全球资产最佳排行榜倒一与倒二。

对于近三年还存活在市场的股民们,毫无疑问大家都已经超越了贝莱德、先锋、黑石等顶级外资。如果过去三年投资者收益表现不佳,也实属正常,他们都被扒了层皮,何况心地淳朴的普通股民。大家不买美、日、印等市场股票,也是不“资敌”的最后倔强。

聪明的投资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下A/H市场经过三年的下跌,现有隐含收益率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如果2021年投资环境是三尺栏,2023年过后大概就是一尺栏。也许不会立即反转,但好企业真实回报已日渐清晰。把沪深300作为一个企业,10倍PE,拥有8-12%复合增长,4%永续,3%股息率,你想输也并不容易。

聪明的投资者若在2020年节点上,对于下注中国,看多中国、拥抱核心资产以及对价值投资理念坚定不移,此时此刻就更不必担忧。沪深300与恒生科技为代表的多层次企业盈利增速,充分体现了经济增长韧性。若此时反而摇摆不定,唯有一句,价值投资,所谓何事。

至于海外资本持续流出本质与我们股民也并无区别,无非是一个涨三天就看多,一个是涨三个月或三个季度区别。2020/2021年“核心资产”“新能源”大幅度上涨时,不配置该类企业的基金,会被威胁与赎回。2023年海外资本出走,相信很大一部分还是在于其他在涨,而你是持续下跌。

一跌百病生,一涨解千愁,跌是最大利空,涨是最大的利好。

如果过去百年来某一市场长期复合收益率没有被打破,该回来的,都会回来。当大势向另一个方向扭转时,不行动的资本只有被淘汰,而其他附带因素都可以被解决。

近几年,医药行业一系列政策让化药行业经营持续承压;教培新规,影响近千万人重新择业;反垄断限制让大平台开启降本增效,缩紧风险投资;注册制的推进,让整个资本市场估值大幅度下行;房价的下降,更是带来了十多个行业萎缩与连环暴雷,以及财富的大缩水。一系列收缩性政策与当下经济疲软,再对照欧美市场复苏后,让看空之声一直不停叫嚷。

在互联网社交网络中,每个人要甄别有用信息都更为很难。12亿网名,9-10亿在短视频,每天泡2-3小时,短视频成为大部分人唯一有效信息的来源,但短视频的算法机制却让人层层圈层,很难说大家是更开放了,还是更封闭了。

这个市场中,很多人声音都很大,但声音大者却未必掌握了准确且完整的信息链条。不信谣、不听谣、不制造杂音,安安静静做一个小可爱,也挺好的。

某某说,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作为一名乐观的投资者,当然更愿意相信在五年、十年或更远的未来,回首2020-2023年时会记录下医药领域政策缓解了看病买药贵的问题,为老龄人口社会结构打下了基础;双减新规之下,打破了越发畸形的教育生态与儿童成长环境;互联网反垄断的重拳出击,让商业竞争更为公平;注册制全面推进让社会融资更为宽松,对A股估值高回报低、炒小、炒垃圾的生态带来了改变;在三道红线限制下,十多年来让人无声叹息房价开始松动。

如我们投资类似,沪深300连续三年的下跌,给当下投资者带来的唯有伤痛,但在更远的某一天,我们能记住的或许只是在2023年错失的机会。当下饱受煎熬忧心如焚的形容词,也会成为一个过去式的名词。眼前所有的让人难受之事,都可能是未来更健康、更持续的开始。

从整个博弈角力看,市场三方的参与者长期总会处于平衡状态。投资者处于强势状态时,监管层就会驱动融资者就会不断涌入,投资者处于弱势状态时,就会推动企业释放更多的回报。

2021/2022年A股直接融资及印花税合计金额为1.88/1.77万亿,分红及回购合计金额为2.04/2.3万亿,已连续两年实现净回报,预计2023年会继续实现大额净回报。即便保持现有的融资状态,在2028年左右大A将全部偿还2006年以来融资金额,对于经济发展速度与成立30多年的A股市场已经非常不错。

此前A股净回报分别在2012/2013年以及2018/2019年,接着2014/2020年就进入了小牛市,此规律因2023年的下跌而打破。

今年,大毛与二毛扔在扳手腕,巴以也开始了新的竞技。美联储的加息并没有带来分析师认为的美帝衰退。欧美股市上行,打破无风险利率上升的引力作用。国内风险利率的下降,也没有带来A股的上涨。大家认为的强劲复苏似乎也降至了温和。

年初,我们预计全年电影票房能够恢复2019年的85%,但暑期档表现却远超预期,一度以为会超过预期,然而国庆档表现却出乎意料的不尽人意;我们预计小米2023年利润将存在30%弹性增长,但实际可能超过100%;我们预计阅文的经营能够好转,但实际却不如其他腾讯系其他两家企业;我们预计腾讯音乐社交娱乐能够基本稳住,实际却大幅度缩水,但其他业务却超乎意料好;我们预计疫情放开后,啤酒行业确定性会进一步增强,然而业绩持续增长,反而使得股价回到了2019年;煤炭、运价即便如预期般下行,但股价的表现却格外强劲;我们预计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业绩将继续修复,然而利润的修复带来的却是PE的历史性新低,股价走势让人直呼违反常识。

2020年油价一度跌至负数,看似不可思议事情就这样出现在大家面前,随后又一跃上升至130美元/桶。十几年来沪深300指数从没有实现三连跌,但今年就是实现了。连续两个周期显示的净回报后的小牛市,也被打破了。投资者一直高呼降低印花税的政策出台后,上证指数反而又跌了300点。

上述种种事情无不在告诉我们,在一段的时间内市场没有一一对应的因为、所以关系,也没有一套一直重复使用的规律。

同样,没有任何人能够确定2024年美联储能够真正降息,纵使降息欧美股也可能继续上涨,A/H股也可能延续下跌。没有任何数据能够表明23倍PE的标普500不可以上涨至50倍,也没有任何数据证明今天仅有10倍PE沪深300不会下跌至5倍,百年美股也多次出现8-10年不涨的市场。

没有本土主义思维限定的外资,面对现有的全球市场环境,很容易做出相应的选择。

作为本土主义纳米级的投资者,我也很容易做出决定,高赔率的积极下注是最佳选择。时代脚步行至今天,无论是各类的政策影响,还是金融市场的表现,遇到了概率事件也只能坦然面对。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市场,什么是有效的?

是政策吗?利好政策,从年头出到年尾,对资本市场影响微乎其微。政策刺救不了脆弱的人性。

是企业的业绩吗?企业的业绩对股价的影响,短期内也是飘忽不定。没有任何样本能证明短期内业绩好,股价涨,业绩降,股价跌。而我们所说的长期有效,长期也没有准确定义,可能是3-5年,也可能是7-8年。

是市场的预期吗?有太多样本显示涨了全是好的预期,跌了全是坏的预期,到底谁是鸡,谁是蛋,很难辨别,总是在上涨/下跌之中不断肯定与否定。市场一致性预期越强烈,走向另一方向概率就越大。

是市场的偏好吗?从核心资产、到光伏新能源最终都让投资者苦不堪言,近几年损失最为惨重的人,大概就是核心资产与新能源拥护者。

是对经济、利率、人口的预测吗?看似理所当然的因果逻辑,都可能是自我的安慰。现阶段我们不可能比日本老年化更严重,不可能比美国利率更高、也不可能比印度社会结构更复杂,更不可能比战火中俄罗斯更令人担忧。

对于不确定性、反常识、理所当然结果的认知是今年最大的投资收获。

正如我们今年一直讨论的市场是否有效,大师们的翻译也总是通俗易懂:市场“通常”有效,但并不“总是”有效。通常与总是之间的灰色地带,就像脱缰的野马,既造就疯狂的牛市,也造就冷清的熊市。

那什么是投资者能够把控的呢?浅显的认为可以分为三档,由易到难。

第一档,在于自我最可控预期,生命的长度与资金储备。生命的长度,能够保证投资者活到反转的那一天,也可以兑现一家持续经营企业的回报。或许跌至9倍PE阿里真的超出了芒先生的最坏预期,但芒先生却看不到被纠正的那一天了。资金储备可以让身心保持健康,不至于让投资控制你的生活,变得本末倒置。闲置、亏损为0都不影响生活的资金,能够省掉大部分投资中的焦虑。

第二档,估值与适当分散。多算算估值与回报,面对不确定性总会帮助,只要不是永久性损失,持续性经营的企业理论上依靠时间的长度都可以有收获,虽然时间成本很高,可能需要50年、100年或是更长。25倍PE中枢可以参考,围绕估值0.8-1.3买卖也可以作为参考。适度的分散总不是坏事,股债、行业、地区都可以考虑,一般投资者3-5股票即可,单个行业最好不超过40%。

第三档,尽量找有能力的管理层。虽然这不太好把控,但的确可以节省很多噪音,维持回报的可预期性。如同信誉高的人,可以省很多事。

同样重要的是,远离散户代言人大霄同志所说黑五类企业,新、小、概念、伪成长、无业绩企业。远离进锡同志2800加杠杆的危险思想。

2023年是来知常容的1613天。2019年立志要找一只十倍股,由于市场环境极度的配合,既没有出现也没有放过。2020年认识了价值投资的方法与理论,2021年学习价值基础理论知识与系统,2022年系统性学习了财务知识,2023年学习了企业基础战略创新发展,2024年做点改革宏观方面学习。

今年,在资产配置方面依然维持着70%股票、25%基金定投、5%可转债。基于两个准则,一是年龄准则下的风险错配;二是守正出奇,用丰富多样的ETF基金对市场进行基本覆盖,尽可能贴近市场,在此基础之上追求更高的资产收益。

20-23年收益分别+66%、+0.2%、-22%、+18%。20年主要来自于小米,21年来自于同仁堂国药、IMAX拯救,22年没有白衣骑士出现,23年同样主要来自于小米。围绕估值0.8-1.3买卖,虽然不完全正确,也可能出现很多问题,但的确可以解决很多实际性问题。以小米为例,若估值19港币,24港元左右进行减仓,可能不会是太坏的选择。

估值在可控上仅属于第二档,并不完成可靠,高风险经营波动企业,所谓估值变动会非常剧烈。具有强烈冒险精神投资者也可以考虑以始为终,着重思考最终企业会达到什么样状态,自身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以预期最终形态为锚定估值,也是一种可参考的方式。

从最近3-4年权益资产表现看,可转债品种有自身较强一面,无论市场偏好风格如何变化,都能寻找到稳健品种。股票波动则非常明显,大方向标的方面没有太大变化。基本维持对产品通用,普遍性以及全球化适应性方面看重。以目前企业庞大的生产能力,工业化制作能力作为国内企业优势能力,不输送出去,着实会卷的没有边际。保持对品牌型,平台型企业的优先考虑。

对“卧龙”与“凤雏”这两个定投标唯有苦笑。定投组合总体维持在一个不过分、可接受的亏损幅度,所以投资者到底是有多卑微。

好的资产配置到底是什么样子?不同的时代背景有不同的理解,推荐三个不同方向的著作,或许会有自己的答案。

追求高收益,则必然要做好承受相应高风险,推荐《怎么选择成长股》。追求稳健,则需要多方面资产配置,考虑有效的对冲,推荐《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追求保守增长,高预期本金加利息是优先选项,推荐《聪明的投资者》。

2023年,再见!

2024年,大家都好好的! #2023年投资总结#

@今日话题 $小米集团-W(01810)$ $伊利股份(SH600887)$ $安琪酵母(SH600298)$

全部讨论

01-08 13:56

团队年度总结文章,欢迎阅读!$沪深300(SH000300)$

摒弃杂音,坦然面对---2023年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