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喜欢:0
回复@用户3079462954: 说白了,根子还在于乳业难以形成差异化,消费者很难得出哪个奶一定比哪个奶强的结论,乳企就难以做出高价产品。//@用户3079462954:回复@巴芒实践者:乳业打价格战的基础就是上游奶源产能过剩,下游乳企有了源源不断的过剩供给才能打价格战。
如果时间驳回到2018-2019年,上游原料奶供给不足,原料奶涨价至4.3元,下游乳企都在为获得足够的奶源满足产能而发愁?谁还会去打价格战?都忙着涨价。
真是经历了原料奶短缺的阵痛,伊利,蒙牛甚至飞鹤都抢着溢价购买上游奶牛场,也正是资本市场的推动,造成上游奶牛场过度扩张,读一下当时上市的奶牛养殖企业的融资扩张计划,与两年内依靠资本市场推动搞成产能严重过剩的光伏,锂电行业极为相似。
各地方政府将奶牛养殖搞成扶贫项目,或者是地方发展项目,给予政策支持,进一步加速上游奶牛场的扩张。
现在原料奶跌至3.4元,社会化牧场甚至跌到3.1元,全行业亏损,倒逼上游奶牛场出清过剩产能。
去年地方政府给予下游乳企补贴,要求下游乳企对原料奶“应收尽收”,维持上游奶源奶3.7-3.8元价格以维持上游奶牛生存,造成下游乳企超额收储,原料奶有保质期,即使喷粉做食品工业原料也有保质期,倒逼下游乳企降价促销清理库存。
现在回看,依靠政府补贴维持上游奶牛场生存的效果并不好,现在除了内蒙古河北宁夏黑龙江4个奶源大省之外 其他省都在加快出清产能的速度。
现在伊利,蒙牛,飞鹤都有大量上游奶牛场的资产,每年都在大额计提联营企业的资产减值及分担亏损,侵蚀了三家乳企的财报盈利。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伊利蒙牛飞鹤股价阴跌三年,即使这三家乳业龙头企业增加分红,股票回购,估值跌到历史低位,还是看不到触底反弹的希望。
引用:
2024-05-13 14:03
不得不说外资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格局比国内企业要强很多,他们是不会和你打价格战的,他们更注重品牌建设、企业盈利、给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引领行业不断升级,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利润做支撑,所以,你们会看到,很多外资企业能活的很久,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的信赖,宁愿溢价也愿意购买,目前...

全部讨论

05-14 15:38

高端低温奶的口感是不一样,蒙牛的每日鲜语,光明致优等。
液态奶是可以实现消费升级的。
关键是目前处于乳业产能过剩周期,

05-14 12:31

那只是你的认为而已,其它的消费者都会选择伊利这类高质量的产品,你去选择不知名的奶制品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