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谁是最终的王者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新能源车市场的最终王者需要具备领先的核心技术、强大的创新能力、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现阶段比亚迪特斯拉都是目前市场的领军企业,但未来的竞争格局仍充满不确定性,一大批后来者如小米、华为这样的巨头进来,让这个市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一,行业前景:

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全球化

中金预计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或将达46%。1)智能驾驶、高压平台等新技术创新带来的从1到10阶段增长红利;2)国产龙头扬帆出海进一步提升全球份额;3)机器人等新应用场景开发带来的市场扩容。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

相比之下,2023年新能源车产销量增幅出现明显回落,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加白热化。据统计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2024.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

2024.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2020年,我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现已提前完成。渗透率首超50%的话,意味着新能源车得到了消费者的日益的认可。而且新能源车产品的性价比已经达到了主流消费者接受的程度。

二,谁是王者:

1,比亚迪

王传福表示,做智能汽车就像造房子,不是敲代码就能做好的,必须以汽车电动化为基础,基础做不好就是在盖危房。

2023.12月27日比亚迪首度宣布,7月21日已经在深圳市获得高快速路段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测试牌照,成为拿到全国第一张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测试牌照的车企。根据SAE(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原译: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级标准,L2和L3可被看作是汽车智能驾驶水平的分水岭。L2及以下级别更强调辅助功能,而L3这个阶段则可以在限制条件下执行部分功能决策。

2024.1月1日公告,2023年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302.44万辆,同比增长62.30%。在2023年中国乘用车的市占率将达13.99%,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占率则高达39.02%。1月29日公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290亿元-310亿元,同比增长74.46%-86.49%。

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开工,总投资100亿元,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计划年产能30Gwh。

未来比亚迪新产品、高端化、出口形成2024年三大增长动能。2024.01.21比亚迪:将与经销商伙伴共同在印尼全国开设50家门店。

从2022年9月比亚迪首家海外电动乘用车工厂落户泰国,到2023年首座亚洲以外的电动乘用车工厂官宣落户巴西,欧洲工厂落户匈牙利赛格德市,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工厂投产,比亚迪通过建设更多的海外生产基地,进一步融入当地市场。

英伟达下一代汽车智能芯片DRIVE Thor专为Transformer引擎设计,并将被比亚迪采用。

近期股价下跌原因分析:1,汽车行业具有周期性,比亚迪市值在过去两三年里实现了数倍的增长。这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对公司的认可。2,巴菲特减持套现。3,比亚迪在智能化方面存在滞后的情况。相较于特斯拉和华为小米,比亚迪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4,行业已进入惨烈的淘汰赛阶段,王传福表示,对手价格战。5,特斯拉股价下跌影响。

2024.5月10日,比亚迪的e平台3.0 Evo正式登场。该平台整合了比亚迪多项“黑科技”,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该平台集成了转速达到23000rpm的电机。这一转速水平超过了特斯拉和华为量产电机的最高转速,位居全球之首。

2,华为家族:

余承东:新成立的车企由华为主导技术研发方向 智选车伙伴会陆续加入。

2023年11月25日,华为与长安汽车在深圳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并与华为共同支持该公司的未来发展。长安持股不超过40%。

12月9日,2023华为花粉年会在松山湖基地举行。余承东表示,明年会推出非常有引领性、创新性、颠覆性的产品。余承东直言:“到时候你可以看到我们怎么样能够改写这个行业的历史。希望能够不断地带来超越大家的期待,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或者想到但做不到的事,甚至是他们不敢想的事情。”华为明年将会推出鸿蒙原生应用与原生体验的产品,“那将会是整个中国终端类操作系统里真正的王者”。华为“不造车” 但喊出了“遥遥领先,问界M9上市。

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节点在于问界M9的发布,这款车不仅是华为深度参与赋能问界的首款旗舰豪华车型,更代表着国产汽车与传统豪华燃油品牌开启正面抗衡。2024.03又一“华为系”力作即将搅局,由华为和北汽打造的全新品牌享界首车S9有望继续增强中国品牌在豪华市场的竞争力。享界S9是华为与北汽合作推出的全新车型,也是目前华为系轿车中尺寸最大的车型。
3,特斯拉

特斯拉依赖神经网络的FSD V12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一套未经证明的新路径,若得以走通,将对行业产生较大颠覆;FSD V12有望打造自动驾驶领域的基础底座,引领视觉(算法)的GPT时刻。

“价格战”冲击波下特斯拉(TSLA.US)2023年利润7年来首降!

FSD入华,究竟将成为一条鲇鱼,还是一条鲨鱼?引入“端到端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对超一百万辆行车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影响车辆控制,如操作方向盘踏板、转向灯等,而不是对每一种驾驶行为进行硬编码,这一变革被誉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更丝滑”“更拟人”是常见评价。海外车主大量实测视频显示,面对复杂的施工路段、夜晚临时路桩、飞扬的纸袋、路过的动物等,特斯拉FSD均能做出灵活且准确的反应。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距离走入现实仅“一步之遥”,其大规模商用一旦落地,将成为特斯拉利润丰厚的“现金奶牛”。用马斯克的话说就是,特斯拉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

一套“能打”的自动驾驶系统,将成为车企进入智能电动车决赛圈,甚至是人工智能终局的“入场券”。

4,小米汽车终登场。2024.2月3日,小米掌门人雷军通过微博宣布,将把更多精力放在汽车业务上。3月25日雷军发文表示:“三年前小米官宣造车发布会上,我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创业,我愿意押上我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过去的三年里,我每天都战战兢兢,经历着各色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我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向前!这是小米汽车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人生最后一战的开篇。小米SU7在3月28日晚7点发布!”雷军在去年12月18日的央视《面对面》节目中曾透露,小米汽车的第一辆车整体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研发费用超100亿元。雷军曾直言,自己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动辄百亿规模的投资,而且要3-5年才能够见效。上千亿的现金储备,给小米汽车“亏得起”的底气与支撑。

5,得益于营收的大幅增长和毛利率的稳定,理想汽车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3年的净利润为118.1亿元,较2022年(净亏损20.3亿元)扭亏为盈。凭借2023年的盈利,理想汽车填平了之前五年的累计亏损。在理想MEGA上市20天后,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进行了反思。李想发布了致员工信,复盘了理想汽车在3月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了自我批评。“我们错误地把理想MEGA的‘从0到1’阶段(商业验证期)当成了‘从1到10’阶段(高速发展期)进行经营。理想MEGA和高压纯电,必须经历一个与理想ONE和增程电动相似的‘从0到1’阶段,无法像理想L系列一样,一上市就能拥有‘从1到10’的经营势能。”李想认为,理想汽车对纯电战略节奏的误判,是导致理想MEGA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6,2024.2月27日,苹果公司在内部披露宣布将停止电动汽车项目,部分员工将转移到苹果的人工智能(AI)部门。特斯拉CEO马斯克社交媒体转发了苹果停止造车的消息,配上了敬礼和抽烟两个表情。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去年还讨论过,汽车行业新进入者会在2024年内全部出牌,但除了苹果。2024年后的十年会进入淘汰赛和全明星赛。但没有想到苹果在2024年出了这样的牌。

三,思考:

1,汽车行业的周期属性

2,行业内卷价格战

3,传统厂商转型期内卷

4,技术路线正确(颠覆性技术出现)

5,智能化落后,电动化只是开幕式,智能化才是终场。

6,2024.02.29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百度、小马智行、AutoX安途和文远知行颁发高速道路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这4家企业旗下智能网联乘用车获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之间开展载人接驳。这标志着世界首个首都城市机场自动驾驶接驳载人示范场景正式开放。

7,出海政治风险:2024年以来欧盟发布通知对自华进口电动汽车进行海关登记,未来可能对相关车辆征收“追溯性关税”,英国、美国准备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或国家安全风险调查。美财长耶伦称政府正采取措施确保美国内电动汽车行业取得成功。

欧盟将从2024.07月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欧盟委员会6月12日发布公告称,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加征关税将于7月4日左右实施。欧盟委员会表示,对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其它制造商将征收21%的关税;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

美国白宫2024年5月发布声明称,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从25%提升至100%,此项措施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

8,中国汽车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已经进入了“摩尔时代”,全新产品开发周期已经缩短至30-40个月,小改款车型的时长仅需8-12个月。新车型密集发布,一款新车型的生命周期正在加速缩短,过去一辆车卖10年,现在一辆车能卖2年就算是很好的了。单车销售规模已经不再是企业的重要目标了,企业的目标是看推新的速度。

9,小米创始人雷军在直播中也直言,纯电轿车没有任何一家是挣钱的,在这个巨额亏损的行业里不能纯粹谈论性价比,“每一部纯电轿车都有很强的性价比,因为都是亏损的。”

1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4.04.28发布了国内首个汽车大模型标准。标准主要涵盖三个能力域,其中场景丰富度侧重评估汽车大模型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细分场景的支持情况,能力支持度重点关注汽车大模型在感知、理解、推理、生成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上的表现,应用成熟度主要评估汽车大模型在系统生态、部署定制、场景适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四,NOA高阶智驾成为竞争焦点

2024年3月19日,在加州圣何塞举行的英伟达GTC开发者大会上,英伟达也宣布了与多家中国车企加强合作,比亚迪小鹏以及广汽埃安旗下的Hyper品牌。吉利旗下的极氪和理想汽车均宣布将采用英伟达的DriveThor技术。NOA(NavigateOnAutopilot,导航辅助驾驶)2024年就是中国NOA高阶智驾的扩张之年。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NOA计算方案市场份额榜单》,2023年英伟达市场份额高达48.99%,排名第一,地平线市场份额35.49%,排名第二,华为海思市场份额7.99%,排名第三。

五,固态电池时代

上汽集团宣布,首个国家队大厂的重磅发布——超级智能轿车智己L6将于2024.4月8日正式亮相。该车搭载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超快充固态电池”,引领新能源汽车进入“固态电池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