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拼多多:光明一片与灯下黑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3喜欢:2

我们之前在阿里觉醒的时候说到,淘系外的电商靠流量起家的大部分都不成功,活下来的平台中京东靠的是正品物流体验(早期也有3C数码图书类目的价格优势),唯品会走特卖抓住了服装行业特有的清库存机会。

而他们之中真正的王者 $拼多多(PDD)$   ,依靠的则是社交流量+ #C2M#  ,一路高歌猛进。

社交流量好理解,七大姑八大姨微信群聊朋友圈,大家一起分享购物砍价,一起邀请拿红包不亦乐乎。

而C2M,则是从供给侧切入,直接对接工厂,通过薄利多销打爆款,一方面帮助客户去掉中间环节省钱,一方面帮助工厂快速出货提高资金周转率。

拼多多卖得最好的纸巾为例。

一方面,因为耐保存且必须的特性,纸巾是电商获客的最好方式;另一方面,中国有数千家造纸企业,我们熟悉的纸巾品牌不会超过5家,余下大部分造纸企业都在苦苦探索新渠道,而拼多多创立的C2M的模式,则有效地满足了这个需求。

同样逻辑的还有农产品,拼多多在电商上投广告的案例“不愁卖了”就是以农产品举例的。

当年淘宝也搞过特色农业,但他们做的是地域特色模式,路线走得太高级了,一直没搞起来。拼多多农产品成了之后,抖音GR部门搞扶贫,学的就是拼多多的模式,可见这一模式在农业领域广受认可。

再后来,淘宝直播搞产业带、搞工厂直播如火如荼,与拼多多的模式也是如出一辙,都是低毛利推爆款。

也是如此,拼多多的GMV和营收业绩才能大幅增长。但私以为电商平台的核心指标还是用户。GMV要去看基于用户的GMV,订单量要去看基于用户的订单量,客单价和活跃数更是如此,这些才是一个平台长期发展的根基。

接下来,小王子就从用户的角度整理下拼多多这块的数据。


A面:用户相信拼多多

从营收和用户数两方面看,拼多多无疑是优秀的。不仅优秀,而且是持续优秀。

从2017年开始,无论是GMV还是下单用户量本身,拼多多一直在保持高位增长。

在每季度官方给出的活跃买家数量和消费额的增长上,拼多多同样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消费额,12个月消费额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308元提升到了2020年1842元

消费额的提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订单金额,一个是订单数量。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拼多多从2017年到2019年三年时间里,用户的年下单量从17.57单增长到33.66单,翻了近一番;而每笔订单的价格则从32.84元提升至51.10元。

不管是订单的数量还是价格,拼多多在用户的心中的印象正在改变,低价、假货、质量差这样的标签正在逐渐优化,毕竟便宜又好用的东西谁不爱。换句话说,今天的拼多多正在走淘宝走过的路,当年淘宝面临的平台问题,也需要拼多多自己解决。

解决了,那就有可能是下一个淘宝。

而这,也正是大多数投资人看多拼多多的理由。


B面:从沉睡的用户开始说起

前一阵有媒体稿说,拼多多的月活用户已经超过了淘宝。用户数量的角度其实挺值得研究的,因为拼多多正是社交流量起家。

2020年一季度,拼多多月活用户达到了4.87亿,同期过去12个月里购买过商品的用户(active buyers)达到了6.281亿。

各位,请细品这里的数据,近12个月下单的用户比月活用户多了1.411亿。

而淘宝的数据呢?财报显示其年度活跃花费者达7.11亿,淘宝月活跃用户数超8亿。活跃用户数>下单用户数,这是漏斗比较常见的模型。

为什么拼多多下单用户更多?因为这1.4亿用户是在距今3~12个月时间里下的订单。换句话说,这1.4亿用户在最近3个月没有下单甚至是没有打开拼多多App(后面这个不一定,因为是月活口径)。

小王子姑且将这群存在一定休眠期的用户称为沉睡用户,从2017年开始沉睡用户就一直存在,且数量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呈缓慢上升趋势,目前这群用户的规模在1.4亿左右。

沉睡用户极有可能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因为亲朋好友的拼团需求或者平台优惠等方式被唤醒,成为了下单用户。但他们本身的需求在平台得不到满足,又或者尚未对平台建立足够的信任,总之一次消费之后长期再没有二次消费。

从这个角度上说,沉睡用户本身代表着拼多多的吸引力,包括产品、价格、品牌、售后等各个方面的信任。

从2018年开始,拼多多突飞猛进之时,沉睡用户的特征开始出现,数据上看GMV与沉睡用户的数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如果说沉睡用户是下一单就跑,那么对应的平台还存在大量的深度用户。

还记得前面我们说2019年拼多多用户年平均下单量吗?

33单。

如果一个用户12个月分别下单,那他一个月至少需要下3单;分到4个季度下单,每个季度需要至少8单。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怎么操作,用户的下单都是脉冲式下单、集中式下单,用户对平台的迷恋不言而喻。

一面是沉睡,一面是沉迷。

从短期来看,决定拼多多平台发展空间的关键变量,就是迷恋拼多多的用户群体有多大,以及他们的消费能力有多强;而长期来看,拼多多的挑战则是在于如何将沉睡的用户唤醒。

对于新用户,我们可以用优惠;对于深度用户,我们可以用折扣;而面对这些沉睡的用户,品类覆盖、平台建设、用户体验可能才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些仅仅靠平台补贴是难以支撑的。

好在,这个用户群体只有日活的一半不到,但别忘了他们可能才是未来争夺的关键。

下篇债见!

 

全部讨论

2021-11-27 00:45

一年多了,没想到变化这么快:从平台角度看,已经稳了,也实现了盈利,但面临的内容电商冲击,似乎还没想好招

2020-07-15 12:37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