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投资随笔13-关于卖出股票四种情形的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9回复:66喜欢:89

去年的年中,大约七月左右,我下了决心辞职,开始做一个"职业"投资人,当然没有人给我发"职业证书"。我个人来投资股市,自己是老板又是雇员。那么这个"职业"体现在哪里呢?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第一是我没有其他工作"拖累",可以专心研究股票,我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和需要平时以996的模式操心本职工作的人比较起来,投资就是我唯一的职业,而不是兼职——这叫专职。

第二是股市的盈利和分红是我唯一的收入来源。我如同自己投资办了一家投资公司,把自己的大部分身家都投进去而自己不去管理企业。但我思考以后,决定不开公司做私募,也没有代客理财。最后我这家“公司”经营的怎样,收益怎样,最后都由股市说了算——这叫谋生。

第三是我必须做到自律。既然我喜欢投资,热爱投资,又把大部分身家投入股市,那就要像职业证券从业者一样去研究这个市场,研究持股的公司,在分析公司和行情上必须具有专业性,这才是职业精神——这叫专业。


我的投资体系经过二十几年的摸索,这两年已经趋于成熟,总结起来非常简单。首先是坚定的核心理念——“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其次就是长期持有优质公司的股票,采取“永远满仓+分散持股”的策略,最后我遵守的纪律是“不融资、不择时、不做波段”。具体见置顶的专栏文章,股票投资的“道”与“术”

既然体系如此简单,而我这几年每年在股市的交易次数基本上是个位数,换手率大概平均也就10%多一些。那我现在有了大把的时间,都干什么呢?

我平时除了看书学习、写点心得、锻炼身体、朋友沟通聚会以外,主要精力都放在上市公司研究上。只有更深入的研究公司,如同@徐凤俊@尖峰JEFF@安顺 他们研究宋城演艺汤臣倍健爱尔眼科一样,充分了解公司的历史、商业模式和管理状况,并且与相关对照公司一并研究,自己这家"投资公司"才有真正的护城河。除了对持仓股票及相关公司的研究,我还要对市场上有潜力的公司做跟踪研究,为将来调整投资的结构做好准备。


日常我在操作上就是围绕如何卖出股票建立自己的体系了。因为我通常要留出三年的家庭生活费(也可以算应急资金吧,因为老婆的工资也是进生活费的。)不进入股市,而每年则根据行情还要从股市取出大约一年的生活费(基本上一部分是持股分红,另一部分是通过减仓股票,还有打新股的收益),所以我操作上的思考主要围绕哪些股票应该卖出,虽然卖出不多,但一定要避免干"拔掉鲜花,留下野草"的事情。

我在股市里的资金基本是只出不进,我必须保证自己的年化收益达到一定水平(粗略计算后我最近五年的年化收益率26%,最近十年的年化收益率大约21%),就相当于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分配情况:盈利的6%以下部分为保底并进行分红(取出做生活费),而6%之上才是自己的利润,低于这个盈利水平(如去年)就不能分红了。

接下来我重点讲讲我在卖出持仓股票上的选择和思考,也就是本文的题目所在。这里我还是强调一下,正确决策的前提一定是基于对上市公司的深入研究。

我把我卖出的理由分为四种情形:A-用钱、B-更好、C-变差、D-太贵,下面分别说一说。


情形A是因为用钱,比如家人生病等大的开销、兑现当年的生活费(通常生活费的兑现不是很急的事情,这个要结合一定的时机)。这个情况完全是因为自己的需求,与市场无关,也与持股公司无关,如果非要卖出则只能是个人认为持股组合里面未来一年预估上涨不多的股票(通常我会猜不对,那也可以平均分配到每只持仓股票来卖出)。但如果明确出现了下面C和D的情形,当然首选按照情形C确认的股票卖出,其次是选按照情形D确认的股票来卖出,这个在后面详细说明。

情形B是因为有更好的标的股票要买入而兑现资金。不论股市涨跌、大盘牛熊我都是一直满仓的,因为我确信自己没有能力择时做波段,所以真的发现了好股票,只能是卖出持股而操作换股了。这里有个关键的前提,就是新买入的股票真的是好股票,而且比手中的持股还好。做到这一点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对买入股票的持续跟踪研究,确信符合自己所有的买入原则,并等到一个低估或者合理的价格才行动(包括对已有组合中股票的加仓)。那这个时候我卖出股票主要不是基于持仓股票的好坏,原则上依然是遵循情形A的卖出逻辑(即首选情形C、次选情形D,都没有就平均分配来卖出),而且新股票的建仓步骤通常也不是一步到位,买入以后观察股票的视角通常会有不同,我永远不能保证我这个操作是正确的,及时纠错是必要的。

这里A、B两种情形的卖出都与持仓股票状况无直接关系,原因是我需要卖出得到资金。


情形C卖出持仓的股票是因为公司本身经营上出现问题,尤其是公司未来的发展逻辑出现不确定性或者面临巨大风险。这个就是这只股票真的有问题了,不论是当初买入时看错了还是后来公司内外部经营发生变化而情况变坏都一样。

分众传媒为例,去年年中阿里入股后,公司的股价就一路向下,并在今年年中创下新低。那分众是不是属于情形C呢?曾经在雪球的大V唐朝给的结论是不确定,我也是这样认为。分众的股价比去年同期接近腰斩是事实,营收、利润大幅下滑也是事实,而且两个事实的匹配就让股价已经反应了基本面的表现。但公司的经营有没有问题呢?我的结论是问题不大,虽然逆势扩张的姿势很难看,但是不是这个策略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呢?未来分众的营收利润何时见底回升并继续做大梯媒广告市场依然不确定,但可以期待。因为这个市场中分众的竞争力依然最大,梯媒广告依然前途远大(否则不会有三家互联网巨头入局),对于分众,我只能等待结论,不加仓不减仓是当前的策略。

类似的公司是汤臣倍健。小汤的情况要好一些,一方面最近三年股价都是上涨的(包括去年也有15%涨幅),另一方面就是盈利增长是确定的,只是最近比预期增长的少了些。小汤遇到的情况与分众类似,最近一年外部环境都不好,保健品销售遇到各种政策的打压,而叠加收购LSG商誉摊销和整合的磨合期,导致利润增幅放缓。这家公司管理没问题,外部环境未来会逐步好转,唯一的不确定因素LSG的益生菌生意未来依然看好,短期有一定负面影响,未来保健品的市场依然非常巨大。因此,对汤臣倍健我可以明确的说不属于有问题的公司,未来前景和竞争力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暂时的利润和营收增速下滑,以及市场的情绪。小汤依然是优质低估阶段,但考虑有不确定因素,我不会卖出其他股票而加仓小汤。

情形D卖出持仓的公司是看好公司未来前景,但股价短时间涨幅过高,透支了未来一两年上涨空间的情况。由于公司本身依然前景看好,卖出减仓是临时的,未来买回来的可能性很大,但也有可能无法低于卖出价买回了。

以持有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为例。这两家公司今年以来股价涨幅巨大,市盈率都达到80倍以上,从每年的增长率衡量起来的确可能透支了未来一两年的上涨空间。但实际未来走势会如何呢?我不确定。

第一,医疗服务股票的龙头是稀缺品种,外资和机构建仓首选,因此短期上涨空间并不受市盈率制约。第二,估值的均值回归是一个规律,对于这两家公司来说,市盈率降低到40倍左右在未来是大概率事件。市盈率的下降方法一种是股价下跌,另一种就是业绩上涨而股价不动来慢慢完成,后者的概率更大。这也是制约未来一两年涨幅的主要因素。我在2017年买入的时候,这两只股票也是很久没有像样的上涨了,说明快速上涨不能持续,慢慢涨而涨不停是规律。第三,通策的风险大于爱尔。这两只股票的高市盈率是建立在增长率和确定性上面的。通策近两年50%以上利润增长很难长期保持,而爱尔30%的利润增长率不仅可持续并被机构认可,因此通策未来利润的增长率降低到30%应该很正常但市场的反应可能会不正常。爱尔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复制基本成功且模式成熟,通策的省外复制依然处于起步,这也就是增长确定性上市场给爱尔的市盈率比通策高的原因。

后面C、D两种情形的卖出都与对持仓股票的深入了解和预测有直接关系,主要看持有公司的质地,这也是我大部分时间作功课的地方。

以上我结合自身投资体系的特点,详细总结了卖出持仓股票的四种情形,这是对我整个投资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今日话题 $分众传媒(SZ002027)$ $汤臣倍健(SZ300146)$ $通策医疗(SH600763)$

全部讨论

2019-10-12 21:34

主要是爱尔之前几年一直在超出我的预期,并且接下来几年还值得期待,我基本上是满仓和加融资投爱尔了,现在已经在适当提高担保比例和考虑做一些组合。

2019-10-14 09:09

楼主的经历蛮有意思的,从外科医生转型财务,这可不多见

2019-10-13 17:53

我现在也算为了避免被淘汰,提前加入纯消费者队伍了。网页链接

2019-10-12 22:36

彼得林奇在他的一本书中有一个例子:投入股市10万美元,每年取7%,即7000美元用于生活。而这部分市值有3%的分红和每年股价8%的上涨,即11%的年化收益。这种情况下,即便每年至少取出7000美元,到了20年以后,10万市值依然达到了34万美元。林奇以此说明,把钱投入到股市中是最划算的生意或者理财手段。别和我说中国股市不一样,我20多年的实践也验证了彼得林奇的完全正确,中国股市也是一样,前提是不要投机,耐心持股即可。

2019-10-12 22:26

祝灯老投资路上一帆风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019-10-12 21:38

对于敢于辞职炒股的我都由衷佩服。

2021-06-27 10:58

支持!继续学习

2020-12-08 04:32

2020-07-16 09:03

多谢分享

2020-02-21 07:41

哈哈,咱俩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