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开开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7
过去的航运公司价格战非常激烈,价格低谷甚至公司是得贴钱运货的,在十年前价格战时期,中国运到美国一份快递,甚至比国内发一份还便宜。所以倒闭破产几个大的公司。价格的周期性是非常强的,现在是三大联盟形成默契,暂时没看到价格战的趋势。
同时航行过程中控速,因为20年那一轮发现了,价格战不如大家齐心赚钱,毕竟前两年赚太多,想熬死友商几乎不太现实,就变成手牵手垄断赚钱的形态。
但是新船的订单和在役的船只实际上23年时过剩的,这也是为什么运价一直跌跌不休的原因。这轮红海事件多少是救了一些小集运公司的,比如以星。
还有你的问题,因为集装箱船满载和空载的成本差别没有多大,所以运的货不够多,反而亏得更多,就会降价抢货。所以运价跟供给是强关联的强周期

热门回复

以前就是这样,所以很多人看衰航运。但这轮赚太多了,熬再多年也熬不死,最骚的是中远没下单多少高价新船,所以成本更有优势了。
现在已经算是几个寡头了

以前行业大哥带头打价格战,没办法的

可以这么说,本轮红海危机实际上带来的是一波小的周期行情,和21年没法比

暂时来看,大家都很默契的一起控价。同时开始布局港口、陆基侧的供应链一体化,周期弱化概率有。但万一有航司发疯,还是很难说。这就是机构一直看空的理由,但本质上集运的核心矛盾已经是落后的全球航运贸易供应链跟不上日益增长的贸易量了,非常脆弱,苏伊士运河出点问题就供应失衡,国外因为公会原因,港口自动化一直推进不了。
所以这个公司那么让人纠结,套了一大批人。好的地方真好,不确定的地方也是真不确定

现在能避免吗

这个行业应该是挣钱少买船,只是折旧更新,控制供应,这样商业模式才更稳健。

这样难道不会进入赚钱,买船,亏钱,退出的循环,直到几个寡头出现。

其实如果没有红海事件,中远和东方海外四季度都在亏损边缘了,证明了联盟保价效果很有限,如果常态化这样确实未来的利润不够看。

楼主研究的真透彻啊,学习了[很赞]

感觉不安全,有仓位,反弹要减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