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成分类产品产能产量再探之生物发酵产业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0喜欢:4

新和成2023年报首次披露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信息,当年亏损达5.91亿,资产总额约66.88亿,净资产仅剩下约5.1千万元。有必要看看这个项目的情况。

2018年3月7日,新和成董事会发布公告,同意全资子公司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自筹资金,在黑龙江绥化投资建设生物发酵项目。公告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1、项目名称:叶红素500 t/a、己糖酸30000 t/a、淀粉乳折纯146700t/a、葡萄糖折纯155100t/a、山梨醇(含量70%) 60000t/a 2、投资总额:约36亿元(2019半年报:计划35.7438亿) 3、资金来源:自筹资金 4、建设周期:2年 5、项目收益:经公司内部初步估算,项目达产达效后,营业收入约20亿元,利税约7.08亿元,项目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预计为7.80年,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后)约为14.03%。该收益分析仅为公司内部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估算,不构成对公司未来盈利水平的承诺。

公告提到新建项目对公司的影响:目前公司化工合成技术全球领先,但未来生物发酵替代化工合成是一种趋势,公司认为“生物发酵”与“化学合成”将作为驱动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缺一不可。本次投资项目建成和投入使用后,能够完善公司的系列产品结构,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生产经营规模,公司经营实力、创新能力以及品牌竞争力均会进一步加强,营业收入有望较大幅度增加,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可获得提升,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所以,公司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建设的意义不仅限于提升现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是对未来产业发展的预见与布局,是对公司长远发展的保障。

公告对于项目的风险提示: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中玉米和煤的采购约占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项目选址地位于玉米核心主产区,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全球粮食产量波动和人口增长压 力的影响,上述原材料可能存在价格上升的风险,而公司产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存在滞后效应,或公司不能完全通过产品价格上涨来消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因此原材料价格上升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发酵项目前景如何?媒体报导胡柏藩介绍说,搞化工有两种,一种是化工合成,另一种是生物发酵,有些产品是用生物发酵做的,有些产品则是化工合成的,用什么方法取决于成本高低。目前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快速发展,新和成要两条腿走路,建设一个比较大的生物发酵基地,形成规模效应。

2017年报披露:2017年9月出资2千万元新设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3月通过子公司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资2100万元新设黑龙江新昊热电有限公司,间接持股70%。(该热电厂据说也是亏损,净资产已为负数,待核实!)

2018年半年报披露该项目获得的的政府补助如下表:

2018年报披露生物发酵产业园项目本期新增政府补助金额448,510,200.00元;2019年报披露新增补助44,850,000。2020年报摊销金额16,445,340;2021半年报摊销金额24,668,010。2021年报:新增补助111,810,000,摊销金额49,336,020。2022半年报摊销金额24,668,010;2023半年报摊销金额24,668,010,当期公司政府补助所有项目总的递延收益为11.099亿,黑龙江项目就占了4.9亿;黑龙江生物23年维生素C扩产至42000吨技改项目政府补助2,989,900,当期摊销金额74,747.49。

2023年报没有披露补助项目明细表,无法查找具体详情了。统计历年补助金额及到位情况如下:

注:待追踪,补助资金未来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当地钓鱼行为?

2019年12月25日公司回答: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的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一直致力于维生素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的实施,能够完善公司的系列产品结构,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该项目建设、生产等均已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批许可,目前处于试车阶段,谢谢关注!

2019年年报:生物发酵项目,通过强化项目化管理,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试生产。…发酵项目全线打通工艺路线,试生产负荷逐步提升。

2020半年报:生物发酵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试生产负荷逐步提升。2020年报:生物发酵项目(一期)顺利完成达产验收,实现满负荷生产。2020年10月22日公司答投资者: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一期)正式投产的主要产品为叶红素与维生素C。原己糖酸项目改为了维生素C,实际只是换了个名称。大概是为规避当年国家政策限制VC的产能扩张而采用的变通措施,因为己糖酸可以说只是制造VC的原料。

2021年报:完成黑龙江绥化市新和成生物发酵产业园二期部分工程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工作。累计投资13亿。 网上信息:目前(2022年11月)黑龙江基地主要产品包括维生素C、辅酶Q10、维生素B12等。

从上表可知,自2018年项目投入建设始,至2023年底,已累计亏损12.4341亿;注册资金7亿,累计投资13亿;负债66亿余,净资产仅剩0.51亿。估计今年净资产就会亏到负数了。2022年营收基本上达到当年项目上马前的预期20亿左右,但效益却意外的是亏损3亿多,去年更是营收下降,净利润亏损扩大,连年的巨额亏损令人吃惊!这还是那个让人放心的新和成吗?

在雪球上遍查公司自2018年3月以来的黑龙江生物项目的信息相关的年报、半年报、董事会决议及相关公告,没有搞清楚项目至今建成的具体单项究竟有哪些,规模各为多大。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信息如此难得到!该吐槽谁呢?收集网上资料整理如下表:

一期工程比原计划延后一年正式投产。二期项目建设情况不明;除2021年报中提到产业园二期部分工程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外,一直没从新和成官方渠道找到相对完整的资料。非官方信息二期项目原计划2020年10月投产,后延期到2022年,然而至今也未见公司有正式的消息公布。今年4月10日公司答复投资者提问:目前一期项目已建设完成,二期在建设中。从VC原计划的6万吨总规模规模改为环评的4.2万吨,应该是调整缩小了二期整体规模;VC总规模打了个7折,从上表数据分析,一期结晶葡萄糖的产能可以满足内部需求。不过公司对外宣称的VC产能是4.5万吨,不知道多出来的3千吨产能是在哪个产区(待查)。项目原计划主要是建设VC和叶红素,近50亿的投资;结果VC建成规模只有原计划的7成,建安成本这一块,应该是出了什么问题。

不过园区内另外增加了一个辅酶Q10子项,但是具体情况也不是很清楚;增加了一个3000吨产能的B12。还在搞一个3000t维生素及氨基酸项目,其中2500吨产能的泛酸钙(B5)已投产。2023年7月2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经构建了从菌种开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体系,与全球领先企业合作,系统布局生物法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品和其他生物基产品,目前已经产业化的包括泛酸钙、丝氨酸等。又冒出来了一个已经产业化的丝氨酸,什么情况?是不是3000t维生素及氨基酸项目中的菌丝蛋白?

关于VB5,从媒体获知如下信息:

当前,全球VB5市场需求每年约两万吨,中国是第一大生产国,产能占全球的80%,但VB5企业经常因高污染被限产或停产。VB5参与脂肪、糖类能量转化,协助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和临床治疗。采用化学方法生产VB5已有80多年历史,但需使用甲醛、异丁醛和丙烯腈等易燃易爆原料,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剧毒的含氰废水。

过去30多年,荷兰、德国等国企业一直在尝试用生物发酵法取代化学法,但未能突破一个关键技术瓶颈,即具有细胞毒性的副产物杂质含量一直在15%以上的高水平徘徊,严重影响提取收率和生产成本。

反观中国,微生物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温廷益团队对野生大肠杆菌进行了近30轮代谢工程改造,将杂质含量降到2%以下。

凭借明显的技术优势,2022年4月,温廷益团队开发的VB5生物发酵法,以9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国内维生素龙头企业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4月,该企业已建成产量达2500吨的全球首条VB5生物发酵绿色生产线。

新发酵法以源于玉米的葡萄糖为原材料,目前转化率达30%以上,成本低于化学法。“与化学合成法相比,新工艺水消耗减少92%、能耗减少16%,使用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产品质量优异。”新和成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2023年10月,半年间,该公司利用生物发酵法生产的VB5已达1500余吨,产品出口北美、东南亚等地区,已占全球VB5销售份额的10%。因为尝到甜头,他们计划下一步将产能扩大到年产8000吨。

“未来,如果把生产中发酵剩余的菌渣做成肥料或类似豆粕的培养基原料综合循环利用,成本会更有优势,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温廷益说。

2024年01月17日公司回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坚持“化工+”和“生物+”的战略主航道,通过黑龙江生产基地积极布局前沿生物科技,打造“生物+”平台,丰富产品种类,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公司借助基地位于玉米核心生产区的优势,得到保障并降低采购成本,发挥了原材料产地的区位优势。公司VD3年产能2000吨,尚不在单独披露范围内,请理解。

近几年年报及相关官方公开的表示是:积极布局前沿生物科技,打造公司“生物+”平台。…坚持“化工+”和“生物+”的战略主航道,通过黑龙江生产基地积极布局前沿生物科技,打造“生物+”平台,丰富产品种类,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坚持生物科技的战略大方向应该没错,但具体的战略战术布置却不得不进行反思,黑龙江基地今天的结果,公司当年做决策时肯定是没想到的吧。从园区的建设规模来看,公司应该意识到了盲目扩张的问题,也主动压缩了VC 的建设规模,调整了产品结构;管理上也换了园区总负责人。

放上一张网上收集到的玉米价格多年走势图,看看主要成本的变化,对于新和成生物发酵项目的经营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应该有所帮助。

$新和成(SZ002001)$

全部讨论

05-30 10:14

新和成:2024年5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网页链接

05-27 21:04

来源:绥化日报 2022-02-24
图为年产12万吨结晶糖车间生产时的画面。甄理 全媒体记者 许宏伟 摄
东北网绥化2月24日讯( 甄理 全媒体记者 许宏伟) 2月22日上午,记者在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各条生产线全速运转,工人师傅正在查看设备的运行情况。“今年初以来,克服了疫情的影响,实现了辅酶Q10、VC、山梨醇、结晶糖等产品的正常生产,目前企业各条生产线处于满负荷生产中。”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刘浩向记者介绍。新年伊始,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树牢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抢抓市场机遇,开足马力夺取首季“开门红”。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系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2017年8月,“黑龙江新和成生物发酵产业园项目”落户绥化,主营玉米精深加工产品。今年初以来,公司各项指标持续稳定向好,生产成本控制情况优良。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勇担责任,“干”字当头,向着实现今年首季“开门红”的目标奋力迈进。为满足市场需求,抢抓订单,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开足马力、加紧生产,为全年工业经济开好头、起好步。截至目前,一期项目已完成投资超50亿元,已形成500吨辅酶Q10/年、3万吨VC/年、6万吨山梨醇/年、12万吨结晶糖/年生产能力,处于满负荷生产中。
  科技赋能,让企业发展动能澎湃、产销两旺,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公司生产的维生素C和辅酶Q10等产品,先后获得了KOSHER(犹太洁食认证)、HALAL(清真认证)、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22000、FAMI-QS(欧洲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质量体系认证)、BRC(英国零售商协会认证)等国际标准体系认证。产品80%销往欧盟等国际市场。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也正在投料试车中。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春节期间“不打烊”,保持正常运转,公司发挥排头兵、领头羊作用,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一线员工坚守岗位,铆足干劲忙生产,春节期间产值大幅增长。春节期间,公司为生产中的1500多名一线员工免费提供精美餐食和10余种饮料。公司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24小时轮流在公司值班,确保每日24小时正常生产运行。公司还提前制定春节期间企业生产运行方案,落实落靠节日生产、要素保障、应急值守、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用贴心的服务力促企业“开门红”“开门稳”。
  据介绍,“黑龙江新和成生物发酵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玉米年消耗量200万吨,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公司将立足玉米原料优势,依托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打造国际一流的生物制造产业基地。
新闻报导的结晶糖只有12万吨,而不是规划的15.51万吨;辅酶Q10规模为500吨/年;全部处于满负荷生产中。

06-10 14:08

2019-12-18
你好,贵公司黑龙江绥化工业园己糖酸项目目前建成投产了吗?此前应有投资者在关注此项目情况。经查资料显示,维生素C(又称L-抗坏血酸)为酸性己糖衍生物,属于国家限制类项目,贵公司通过新建6万吨己糖酸项目是否涉嫌违规?是否变相新建Vc项目?我们担心由此会带来投资风险。不要说都是按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审批许可,环保部门对该项目的审批,请贵公司回复是否存在变相新上国家限制类项目,请给投资者一个合理的回复。谢谢!
新和成:您好,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的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一直致力于维生素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的实施,能够完善公司的系列产品结构,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该项目建设、生产等均已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批许可,目前处于试车阶段,谢谢关注!

06-10 14:05

2022年6月30日钴氨酸生产线环保竣工验收。

06-02 11:09

黑龙江新昊热电有限公司煤炭卸车、倒运服务项目招标公告
日期:2022-09-05
项目名称:黑龙江新昊热电有限公司煤炭卸车、倒运服务。
2. 项目概况及招标范围
2.1 本内容包括:黑龙江新昊热电有限公司煤炭卸车、倒运服务。
2.2 黑龙江新昊热电有限公司煤炭卸车、倒运作业,具体类型如下:
2.2.1 煤炭卸车约25万吨(含卸车、推平、清底、开、关大箱板等);
2.2.2 露天煤场转运至干煤棚。

05-31 21:23

2023年2季度,北港5500大卡均价997,今年2季度至昨天,均价850元。

05-28 16:01

饲料是养殖的主要成 本,而终端使用的全价饲料主要是由能量饲料、蛋白饲料和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剂构 成。其中以玉米为代表的能量饲料和以豆粕为代表的蛋白饲料是动物饱腹感的主要来源,在用量上没有削减空间。维生素虽然对动物来说是必须的且在饲料成本中占比仅 1%- 1.5%,但是由于维生素添加量的边际收益递减、可调整的范围大的特点,在养殖利润较 低或亏损的时候,养殖户也会削减维生素的用量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养殖利润高 时,养殖户为加速畜禽出栏和提高养殖产品品质,会加大对饲料添加剂的添加量,对维 生素的需求量形成提振作用。

05-28 15:56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科学家们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成为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科学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转变成为可能。
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团队筛选出了适应力非常强的工业微生物菌株嗜盐菌Halomonas,实现了生物制造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中国农业科学院团队历时15年研究,通过解析大豆疫霉菌几丁质合成酶的冷冻电镜结构,成功破译几丁质生物合成完整过程。几丁质俗称甲壳素,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多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之一,广泛存在于真菌以及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外壳中,可用于食品、医用材料、药品等行业。

05-27 10:42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05月07日讯,有投资者向新和成(002001)提问,公司黑龙江基地是国内大型合成生物学生产基地,主要负责公司合成生物学产业落地,承担着公司“生物+”战略发展的重任,请问公司黑龙江基地固定资产总投入大概多少,2024年玉米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部分产品价格提升,黑龙江基地一季度的盈亏数据是多少?能否谈谈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中长期规划。
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黑龙江子公司目前固定资产原值56亿,一季度受投入产出未达预期、产品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尚未实现盈利,具体经营情况请关注公司披露信息。公司看好合成生物学前景,布局了先进研发平台和现代化生产基地,构建了完整的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作为公司两大平台之一,“生物+”是公司未来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柱,将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创造价值。谢谢!

05-26 14:54

我国虽然出台了保护玉米种植户的政策,对玉米进口实行了年度进口配额制度,每年进口720万吨玉米享受1%的关税,超过配额的部分则要缴纳65%的关税。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这几年在加大库存储蓄,国家对超过配额的玉米进口给予一定的关税减免,降低了进口成本,促进了玉米进口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