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伊利大额有息负债问题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160喜欢:74

最近逐步建仓伊利,但是在雪球上有很多球友在讨论伊利明明手里有大量现金却还是大幅增加有息负债的问题。这让我也很疑惑。

作为投资者确实需要对这个现象深入分析看企业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我们都知道伊利有小额贷等金融业务,是不是公司拿银行的贷款转手出去放贷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公司就是不务正业,投资伊利就需要谨慎了。

下面尝试对公司非经营金融资产及有息负债进行分析,看看大额有息负债主要用在了什么地方。

这里我说的非经营金融资产主要是公司主营业务外的小额贷,保理,财务、银行间四项金融业务。其中财务和银行间业务很多公司都涉及,而小额贷和保理业务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伊利金融业务主体

根据2022年公司财报,公司负责金融业务的子公司主要是财务公司、惠商保理公司、惠商小额贷公司等三家。可以看出这三家公司净资产总和在50亿左右,总资产在200亿左右,四倍杠杆率。

二、伊利近四年有息负债及非经营金融资产总览

1.近四年有息负债变化

2.近四年非经营金融资产变化

从上图看出两点:

1. 公司近四年有息负债大幅增加,但是公司非经营金融资产也大幅增加,且非经营金融资产一直大于有息负债,幅度较大,不用担心有息债务的偿付问题;

2.公司的有息负债的杠杆并非加在主营业务上。因此只要非经营金融资产自我产生的收入大于利息支出就不会对主营业务利润产生影响。

三、伊利小额贷,保理金融业务规模是否大幅增加?

伊利小额贷,保理金融业务体现在财报的哪些科目里呢?规模多大呢?根据公司2022年财报梳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科目(并未体现在对外贷款科目):

1.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2.其他流动资产

3.其他非流动资产

下表统计了近四年小额贷及保理

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有息负债大幅增加,但是小额贷、保理金融业务规模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公司并没有大力扩大小额贷、保理业务规模,而是保持谨慎状态。

四、既然小额贷和保理业务规模并无增加,那么有息负债大幅增加的钱主要去哪了?

从下表可以看出以2020年为基准,2023年H1货币资金增加了265.7亿,大额存单增加137.7亿,也即货币资金和大额存单共增加了265.7+137.7=403亿。而有息负债增加了429.8亿。两者已经相当接近,也就是说有息负债大幅增加的钱主要去了货币资金和大额存单。

五、财务费用近四年变化

如上述分析,有息负债借来的钱在货币资金和大额存单之间腾挪,但是从下表可知,就在这腾挪间财务费用2022年比2020年却多赚出4.3亿净利润出来。按照2022年归母利润94亿计算,财务费用多赚出来的钱占公司净利润近5%。这个净利润并不是靠小额贷获得的,因为小额贷规模这几年并无太大变化。我想这就是公司近几年大存大贷原因所在,这也是伊利财务子公司的价值所在。

六、综述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1.公司近四年有息负债大幅增加,但是公司非经营金融资产也大幅增加,且非经营金融资产一直大于有息负债,幅度较大,不用担心有息债务的偿付问题;

2.公司的有息负债的杠杆并非加在主营业务上。因此只要非经营金融资产自我产生的收入大于利息支出就不会对主营业务利润产生影响;

3.虽然近年来有息负债大幅增加,但是小额贷、保理金融业务规模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公司并没有大力扩大小额贷、保理业务规模,而是保持谨慎状态;

4.有息负债大幅增加的钱主要去了货币资金和大额存单;

5.有息负债借来的钱在货币资金和大额存单之间腾挪,但是就在这腾挪间财务费用这一项2022年比2020年却多赚出4.3亿净利润出来。按照2022年归母利润94亿计算,财务费用多赚出来的钱占公司净利润近5%,这就是公司近几年大存大贷原因所在,这也是伊利财务子公司的价值所在;

6.财务资金腾挪虽然能带来不小收益,但是也希望公司能控制规模,毕竟这种利润并非公司主业。

$伊利股份(SH600887)$ $贵州茅台(SH600519)$ $云南白药(SZ000538)$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调研团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星计划#

精彩讨论

青春离上草01-11 17:26

伊利做的就是经销商资金周转,完全可以做到三方封闭管理,风险很低

成功还回家01-06 16:46

利息收入增长超过利息支出增长,属于不借白不借。有良好信誉,短债可以滚动还旧借新

笠ne501-11 17:12

去看下伊利的最新公告,你就明白了。

饭饭投资笔记01-06 19:20

假如不搞这些借贷业务,22年末账上就有现金532(非经营金融资产)-(268+93+35)=136亿元,买个货币基金2%的利率也能产生-2.7亿元的财务费用,大于实际财务费用-2.5亿元。可以这样理解吗?

无心寄语873901-06 16:54

这几年收购,股票回购,股权激励,分红,产能建设等消耗了大量现金,后几年只有分红了,估计现金流会改善的。

全部讨论

看到好多球友又在讨论伊利的借款问题,希望我的这个长文能解答部分疑问,通过我的这个长文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简单的结论:
1.伊利用于对外供应链金融的规模并不大,这么多年虽然有息负债大幅增加,但是供应链金融规模很稳定在65亿左右;
2.伊利的有息负债并没有被主营业务占用,公司的非主营金融资产一直大幅高于有息负债;
3.有息负债主要体现在了大额存单和现金资金周转上面。
但是有一个疑问我的长文还是没有解答:
伊利的有息负债利率这几年稳定在3.45%左右,公司是怎么做到在这个借款利率下通过大额存单和现金资金实现超过3.45%的利息收入的。这个利息收入是不包括供应链金融带来的收益的。
还请知情的球友可以发表一下意见。另外也可以下次问一下公司。
$伊利股份(SH600887)$ $贵州茅台(SH600519)$ $云南白药(SZ000538)$

$伊利股份(SH600887)$
帖主还是很用心的,基于财务报表做了很细致的分析,我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你“基于财务报表”。
提一个问题,供帖主思考:如果巨额的借债,长期存在,但是又没有反应在资产负债表上,你该如何分析处理?
,再详细的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1,伊利的350亿短期借款,虽然每个季度末都还了,但是下一个季度马上又开始借,持续了两年多,这实际上是长期存在的一笔巨额借款,伊利非常需要它,而且长期需要它,只是伊利通过这种反复的短期借与还的手法掩盖了这种长期性!
2,由于财务报表,特别是资产负债表,无论是一季报,还是半年报,三季报还是年报,都是以季度末最后一天的财务数据为基准。伊利的这350亿巨额借款,在每个季度末都还掉了,这样就不需要体现在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上,也就是说在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项目,都不需要体现这笔350亿的巨款!
请问一下,如果不考虑这笔350亿的巨款,你基于财务报表做的细致分析,能够全面吗?

01-06 16:46

利息收入增长超过利息支出增长,属于不借白不借。有良好信誉,短债可以滚动还旧借新

$伊利股份(SH600887)$ 依靠主业搞供应链金融,解决上下游客户资金需求,既能够支持主业发展,又顺带赚取利息差额。
供应链金融客户依靠伊利生存,通过控制应付货款结算兑付,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伊利资金体量大,本身就能腾挪,再将供应链融资期限与自身短融债期限最大限度地匹配,能够做到大额资金短借快还,季度底时收回对外供应链融资偿还短融债,季初借短融债向客户提供应链金融。
少量融资客户有期限长的,伊利也可以用自身资金偿还短融债。有资金临时紧张的,也是客户去搞资金“过桥”,并承担成本费用。只要伊利主业经营健康,市场利率水平较低,这个“融券—放贷—收贷—兑付”办法可以一直搞下去。
为啥短融而不长融,一方面是期限短利率低,一方面跟应付款账期匹配,客户拿到货款就还账,第三是期限短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第四“优化”财务数据,短融债和大多数供应链融资数据都能够避开时点财报,“保密”大家都看不到供应链金融规模。
以上全凭推理,纯属猜测。

假如不搞这些借贷业务,22年末账上就有现金532(非经营金融资产)-(268+93+35)=136亿元,买个货币基金2%的利率也能产生-2.7亿元的财务费用,大于实际财务费用-2.5亿元。可以这样理解吗?

01-06 16:54

这几年收购,股票回购,股权激励,分红,产能建设等消耗了大量现金,后几年只有分红了,估计现金流会改善的。

01-06 16:23

可以不谈融融方面的风险,但是这方面带离的收益增量也基本没了,因为能使用的额度23年达到了上限(400亿额度,其中三个月期350亿,一年内期的50亿)。主业如不能好转保持增长,利润增长率的预期会很一般。毕竟过去金融方面的收益是增加的,对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率有贡献。说到底,主营才是最根本的核心。

01-06 16:53

从这些也看得出公司的金融业务规模是非常谨慎和稳健的,也有偿还的能力,还能扶持合作伙伴。

01-06 19:02

大存大贷这个事,如果你不是内部人,最好还是别下结论说没问题。

01-06 18:32

一般企业开始玩金融,财报就开始失真,最后结果都是炸掉,但不妨碍投资者享受过程,刀尖上跳舞。但如果这些人还自诩价值投资,那真是脑子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