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美股全球资产泡沫两极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中房美股,全球最大的两个金融资产泡沫,不同的是美股升息周期导致美元资产升值,全球资本流动性追逐美元资产,导致美股长期一骑绝尘,金融资产螺旋式上涨 。

前提是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政策影响全球金融资产价格,美元成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货币,所以当石油美元体系建立,石油美元通过大宗商品交易价值进而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权。

各国央行为了摆脱石油美元定价权抑制,只能被动增持黄金避险资产,外汇储备多元化,进一步削弱石油美元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影响力,尽可能减弱美联储货币政策带来的金融资产波动性风险。

中国由于土地国有带来的土地人民币体系建立,通过外汇管制有效的摆脱了汇率自由化风险,毕竟中国土的,房地产都是国内人民币资产,在本币汇率基本管制的情况下,杜绝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风险,进而隔绝了人民币资产波动性风险,尤其是房地产资产。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M2长达三十年的持续大幅增长,说白了就是央行在持续印钞,截止目前,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302万亿M2相当于中国名义GDP126万亿的2.4倍,2023年中国名义GDP126万亿同比增长4.6%,扣除年化4.5%的长期通胀率,实际上经济增长已经止步不前,也就是说在广义货币M2增速高达7%的情况下,实际经济增长已经接近于零。

在过去三十年中国工业化进程期间,广义货币增速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明显失效,同期中国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基建投资,房地产接力工业化,天量信贷沉淀于土地资产,否则中国通胀洪水滔天,毕竟房地产金融化,金融创新可以消化天量信贷。

回头再看出口,中国工业化进程完成,建立了全球化工业体系,中国制造出口全球带来的近四万亿美金外汇储备在2015年基本见顶,随之而来则是平缓下滑,由于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管制,出口赚来的近四万亿美金外储无法自由流通,那么由央行外汇储备汇兑出来的基础人民币信贷则由商业银行经过六倍货币乘数派生出天量人民币信贷近200万亿如何消化,答案是房地产市场。

天量新增信贷流入中国土的市场,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全球史无前例的房地产泡沫,原本出口企业辛辛苦苦赚来的外储被央行转手流入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本来流入消费市场的外储被中国外汇管制硬生生改道流入中国土的市场,房地产市场,美其名曰创造资产升值,实则为土的人民币体系建立提供了海量金融资源。

不幸的是金融创新本身具备自我破坏性创新,看看国际上十年一度的金融危机周期,纵观全球金融史,无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都无法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资产泡沫破灭过程。

目前中国城镇化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曾经的历史高点70%,中国城镇化已经66%,城镇化已经完美见顶,接下来步入发达国家的城镇化30%市场规律之道。

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处于康波周期萧条期末期,信贷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无法刺激经济增长,全球经济面临需求萎缩,供给过剩的局面,全球贸易主义升温,地缘政治导致局部战争升级……

再看投资,产业投资空心化严重,从光伏锂电两个产业来看投资资本空前绝后内卷,产业资本投资信心降至冰点,伴随着价格战血拼,截止目前光伏四大件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已经全部跌破现金成本,产能严重过剩,新能源车锂电同样如此,这还是新兴产业资本投资,传统产业更甚,因此顶层设计出台新质生产力,规划低空经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发展未来产业,量子科技,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俗称产业升级,也就是新旧生产力升级,不过短期基本上看不到前景……
在中国制造供给全球需求的大背景下,面对产能严重过剩,而全球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周期开启导致部分传统在需求不足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情况下,迎来补库存周期的短期景气度回升,从大宗商品来看,的确导致新一轮大宗商品供给侧小牛市的短暂繁荣,这也就是缘何经济增长已经明显乏力,却为何通胀涨涨不休,也就是明显的经济滞胀周期,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过的滞胀周期,最终在格林斯潘时代领导的美联储强硬货币政策立场主导下,强势抑制高通胀低增长的经济滞胀周期,重新引领经济步入新一轮信息化工业革命。
另一方面也就是产能出海,尤其是基建产能出海,引导严重过剩基建产能出海布局一带一路,消化严重过剩的基建投资产能,本质上依旧是去产能去库存周期,在国内基建投资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不得意而为之,本质上依然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