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碳达峰应用产业链前瞻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0喜欢:4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把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

巨大的市场下各产业链新的发展机遇伴随着众多投资机会。能源替代是碳中和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

2020年电力行业占能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2.5%,电力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进度将直接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

因此需要能源结构大规模接入新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从而带来各种长期机会。

包括新能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核电、水力发电)、新能源车、新能源化工材料、储能等。

新能源

新能源发电占比从2011年的17%上升至2020年的29%,“双碳”目标的逐步落实将大大加快这一发展速度。

2020年,我国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为5.3亿千瓦,根据“双碳”目标,预计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

国家能源局提出要启动“千乡万村驭风计划”和“千乡万村沐光行动”,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分散式风电建设。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年1-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光伏风电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光伏发电

2010-2020年十年间,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规模化带来的边际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成本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光伏下降幅度最大高达到85%。

降本的同时提质,光电转换效率迅速提升,迈入“平价时代”。十年间光伏发电量实现了从无到有,渗透率不断提高,将成为能源消费结构的中坚力量。

“双碳”目标的提出,更是为未来光伏的总需求带来较强的确定性。整个产业链都在扩产提速其中以中下游的电池和组件的扩产最为激进。

2021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链新增产能

疯狂的扩产下由于光伏制造扩产周期明显短于硅料扩产周期,出现供需错配,短期内快速推高硅料价格。

如今的光伏产业链头重脚轻窘境突显,板块明显分化。上游成本不断向下游传导,下游利润受挤压组装意愿减低反噬需求从而抑制硅料和硅片的高涨行情。

就装机量来看上半年的国内光伏装机几乎创下了近6年来的新低,下半年分布式光伏补贴抢装7月才有了明显有所好,转同比增长达到67.69%,1-7月国内的累计装机17.94GW,同比增长37.05%。

光伏主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玻璃、胶膜、逆变器、跟踪支架。

光伏主产业链,光伏主产业链盈利能力自上游向下游依次递减。

硅料环节主要是将工业硅提纯为太阳能级多晶硅料。硅料是光伏产业链的起点,在一个光伏组件中成本占比为20%。硅料成本和供给量影响整个产业链,技术壁垒较高,在整个产业链中具有较强话语权。

金属硅

金属硅下游应用场景众多又有“工业味精”之称。在环保监察力度背景下,国内新增产能受到严格控制,行业龙头企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双控政策下金属硅产量减少,下游光伏多晶硅、有机硅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缺口导致金属硅和有机硅DMC市场开启大幅暴涨行情。

合盛硅业:公司是金属硅和有机硅行业双龙头。拥有国内第一73 万吨/年的金属硅产能,市占率14.37%,93万吨/年的有机硅单体产能也是国内第一。公司自备电厂且自产原材料,成本优势显著。

多晶硅

我国是全球的光伏多晶硅的主产国,2020年中国多晶硅产量39.6万吨占全球的76%。CPIA预测,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150-170GW。

硅料需求为约54-61.2万吨,而2021年全球主要多晶硅企业产量预计约为58.2万吨。产能扩容较慢,供需错配短期内快速推高硅料价格。

多晶硅环节行业壁垒极高,难以有新进入者CR5 高达 87.5%,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通威股份:A股硅料领域龙头,布局光伏行业十余年,先后收购了合肥通威和四川永祥,逐步发展为电池、硅料双领域冠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成本优势。

特变电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是国内硅料第一梯队,2020年全球硅料市场份额中占据第三。

硅片

硅片在产业链上地位强势,硅料价格上涨硅片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其毛利率水平处于产业链最高水平。

国际上,中国占据了世界硅片生产的绝对领先地位,产量占比达到96%。国内则是形成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双寡头”格局,同时上机数控京运通等行业新势力强势进入。

隆基股份:公司覆盖了从硅片到电池片和组件再到电站的光伏全流程产业链,硅片更是做到了全球第一。

中环股份:主营单晶硅生产和研发,同时向半导体和新能源方向延伸扩展,三大领域交相辉映。

上机数控:210 大硅片龙头,2021年中报单晶硅收入占比 97%,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发展迅猛向上采购硅料保障供应,采购合同超 265 亿元。向下不断签销售合同,合计签单达 344 亿元。

电池片

与硅料硅片相比较,电池片环节成本转移能力相对很弱,利润受挤压。而且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无明显垄断。

电池片还具有较强的技术驱动属性,目前主流技术是PERC,2020年市占率为86.4%。但PERC技术的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已逼近极限。

未来优化空间不大。N型电池或成为电池片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HJT电池综合优势显著,最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路线。

但由于相对成本较高,2020年仍未规模量产。今年国内不少企业开始加速HJT建设,今年就能有产量落地。

通威股份:电池和硅料双领域领军者光伏龙头,积极研发异质结电池的大规模量产。

爱旭股份:在上游疯狂涨价的背景下,公司2021年中报的毛利净利进一步下调,净利润为-0.35%。

组件

由于位于产业价值链底端,今年以来组件受光伏上游硅料大幅涨价影响,利润受损严重。停产的停产,亏损的亏损。

预计在硅料价格拐点临近和光伏终端需求持续旺盛的双重影响下,组件盈利能力才有望得到改善。组件一体化企业盈利明显好于单一环节经营企业。

中环股份隆基股份凭借硅片的毛利支撑,天合光能通过和上游企业签订合约规避了硅料涨价风险,其他单一组件的利润很难看。

天合光能:公司组件业务占比75%,为光伏210大尺寸组件龙头。同时在光伏跟踪支架等领域均有延伸,与组件业务相协同

光伏辅料

光伏玻璃

受硅料涨价影响组件厂商开工率下调,光伏玻璃价格年内降幅超50%。光伏玻璃行业集中度高,2020年CR5达82%,信义光能福莱特和其他形成“两超多强”竞争格局

福莱特:玻璃制造技术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是行业标准的主要设定者。

光伏胶膜

胶膜是封装组件的关键材料,能保护电池组,提高转化效率延长使用时间。行业集中度长期较高,2020年CR3接近78%

福斯特:行业龙头地位稳定,2020年胶膜产量8.74亿平,市场占比超54%

支架

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跟踪支架调整光伏组件的朝向,可以显著提升发电效率。当前国内市场渗透率仅为18.7%,远低于美国70%的渗透率。光伏支架主要原料铝合金和不锈钢,上游价格上涨推动整体造价成本的直接上升

中信博:国内跟踪支架龙头,市占率全球前五,亚太地区市占率第一

逆变器

逆变器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主要两种为:集中式逆变器适用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组串式逆变器适用于分布式光伏系统。

2021上半年,全国分布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7.5%,集中式新增装机同比下降24.2%;户用新增装机占比42%,成为新增装机的主要来源。组串式逆变器将占据市场主流。

国内逆变器价格优势明显,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2020年中国逆变器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60%,出口替代明显。

阳光电源:国内逆变器龙头,全球市占率达19%。公司产品类别齐全另外还发展风电变流器和储能,公司是当前国内最大的储能变流器提供商。

锦浪科技:主营为组串式逆变器,收益于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

固德威:针对小型户用市场发展组串式逆变器,与其他光伏逆变器企业相比,公司在储能逆变器的营收占比最高。

上能电气:产品供给于工商业客户和大型电站的组串式和集中式产品,在户用领域覆盖较少。

光伏生产设备

生产商的扩产以及向大尺寸发展将带来的设备迭代需求。

晶盛机电:公司的晶体生长炉是上游硅片的上游设备,市场份额达到50%

上机数控:国内切片机设备龙头,国内市场占有率45%,全球市占率也已达到33%

迈为股份:公司的电池网设备市占率国内第一

捷佳伟创:主营为光伏电池设备,技术领先同业水平,产品获得下游厂商认可市占率达到50%。

金辰股份:主营为光伏组件设备,目前开发HJT电池的核心工艺装备

应用

分布式光伏得益于户用光伏受补贴政策利好以及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快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得到快速发展。

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作为业内公认的新兴分布式光伏模式和“零碳建筑”标识。

隆基股份:收购森特股份布局BIPV市场,作为今后重点业务之一

拓日新能:从事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和太阳能产品研发生产。积累了光伏建筑设计的丰富经验,多次选为模范项目。

风力发电

绿色能源的另一个“风光”发电项目就是风电了。风电与火电的发电原理类似,由自然风代替煤炭作为动力、叶片代替汽轮来带动发电机发电。

统计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72%,季度招标量创历史新高,风电由此开启了“魔幻开挂”模式。

风电能够逆市场预测发展,核心点在于成本下降。随着风机大型化,带来功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仅小幅增加零部件重量,使风机单位成本持续降低。

金风科技6月的项目招标报价降幅高达31。风机大型化实现了2021年陆上风电平价上网,带来了新需求。

随着风电的国产替代以及龙头规模化,风电装机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风电从长、短期看都有发展空间。目前A股风电板块估值低、性价比高,或迎来估值修复。

纵观整个风电产业链,以2020年报的毛利率数据来看,行业地位:中游整机及配套<上游零部件<下游电力运营商。

上游随着原材料成本涨价,下游多为央企用招标压价且有补贴,中游则没有议价权两头受气。

上游零部件

需求旺盛产能严重不足,叠加原材料涨价,零件价格普涨。中小企业接到外溢订单,业绩弹性大,但潮退后更强的依然是具有高壁垒与稳定盈利的龙头公司。

其中主轴、变流器集中度高,叶片、轴承、铸件仍较分散有提升空间。叶片 风电的核心部件之一,占风机成本最高(约17%),大宗原材料价格回调对其影响较大。

中材科技:叶片市占率多年连续第一,同时是特种纤维龙头(叶片原材),且生产锂电的隔膜。

不过天顺风能明阳智能等同样涉足叶片生产,行业竞争较激烈,因此中材科技的毛利不高,仍有提升空间。

时代新材:老二,研发海陆双用大叶片,符合行业趋势,但主营杂毛利低。

铸件轮毂主要起支撑传动作用,全球风电铸件超60%产能在我国。铸件质量影响设备的耐用性、稳定性,因此转换成本高,有较强的客户粘性,CR5达64%。

日月股份:全球市占率20%,今年扩出的产能较多,是老二的两倍,且毛利比同行高5-10个百分点,未来集中度提升还有空间

锻件主轴/法兰主轴连接风翅与底座,主轴企业的毛利率(45%)远远领先其余部件,可见该部件有较高议价权,有技术壁垒。法兰联结塔筒轮毂,龙头恒润股份

金雷股份:全球主轴龙头(市占25%),产品型号齐全,与主要整机厂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毛利净利大幅领先同行通裕重工等

恒润股份:法兰A股唯一标的,拟定增16亿扩产能,并拓展轴承、齿轮箱等,且外延收购Inuitive半导体。

轴承除主轴外的轴承锻件,风电核心零部件,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电机的工作性能。技术壁垒高,海外公司垄断,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才是轴承发展的硬道理

新强联:A股唯一标的,目前已自主开发多种轴承,部分实现进口替代。随着技术成熟,开发周期或缩短,进入高速发展期。当前公司已与国内多家头部企业建立稳定合作。

目前全球CR2过半,这说明在中国是有机会产生国产轴承寡头的。作为国内最强玩家,搭乘风电大型化的东风,新强联有很好的机会,最新定增15亿建生产线,前途光明

变流器风电和光伏一样,转换电的频率和相位才能并网传输

禾望电气:大功率高端风电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光伏、风电逆变器龙头

齿轮箱随着风电大型化的发展,技术变化后齿轮箱将被边缘化,机舱罩电机外保护罩,标的双一科技、振江股份

中游整机及配套

中游风电整机厂商利润空间小,最有动力推动风机大型化,也起到最重要作用,但高负债低收益的行业特性,纵使红利期也只喝到几口汤。整机最苦,塔筒、海缆次之,只有高空设备日子过的不错

整机由于抢装,国内龙头主机厂商产能不足,集中度呈现一定程度下滑。2021年主机招标价竞争激烈。

金风科技 整机龙头已经打通了中下游的各环节,下游电力场毛利高可以提升业绩。行业地位对标隆基股份,但是利润和股价表现就远远不如隆基了,份额受同行挤压,业绩增长少

明阳智能 整机龙三,海陆风并行,业绩增长很快,并且进军光伏领域,产业较完备,受到较多关注

运达股份 虽然是次新股,但它是最早研发风电的企业,这几年得益于大兆瓦机组和拓展海风业务,市场份额不断增长,有望进入第一梯队,因为干苦活抢低价单利润率很低

塔筒塔筒起支撑作用,将风机架设高空中。塔筒越高,越能提高风利用率。塔筒制造存在规模效应,但具备较强的运输半径,市场格局分散。

天顺风能:龙头,但市占仅10%,仅凭塔筒想做大做强很难,向风电开发转型是重点战略,它与泰胜风能同样量产叶片。

而塔筒因风机大型化而提升行业壁垒。凭借绑定全球大厂商、产能布局成熟的优势,在逐步与泰胜风能、天能重工等拉开差距

大金重工:近日逆板块而上走势很强,除了塔筒还积极布局风电场运营和叶片等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海缆业务壁垒高、格局稳定,毛利60%。海缆玩家主要有东方电缆、中天海缆、亨通光电三家,龙头东方电缆可以关注。

高空作业设备风塔内部中空,需用升降设备维护。该设备事关人员生命安全,风机厂商会倾向有经验的企业且不更换,目前仍以外资主导,努力实现国产替代

中际联合:走势不错的新股。风电大型化更需要高空作业设备;劳动力保障提升升,存量加装设备的需求增加。毛利58%、净利30%,是风电少有的高利率,目前营收还小但一直在稳步提升且增长较快

下游电力运营商

但总的来说制造业苦,上中游技术内卷赚取的红利都被下游电力运营商收割了。

日前国常会明确煤电市场价格上浮幅度进一步放开至20%,缓解煤电企业经营压力,电价可以涨打开了行业长期盈利的空间。

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发电侧,需要新型电力配套系统与之相匹配,为消纳风电、光伏创造更好条件,这又给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盈利模式,投资逻辑有新的改善。

电力是特定运营商才能进行,主要为“五大四小”电力央企集团:华能国际、国电电力、大唐发电、国投电力、中广核、三峡能源等

新能源运营商

龙源电力:风电龙头(H股),风电大型化带来的效率提升转化成源源不断的利润增厚,三峡能源:风电光伏都有,是最契合新能源发电题材的企业 。

节能风电:专注风电场,新投产项目多,发展非常快,中广核新能源:主营风电太阳能(H股),也是基数小发展快的代表。

传统转型运营商

华能国际:传统电力龙头、种类全,基础实力雄厚,转型优势明显

福能股份:切入风光发电速度快(2016年),依托福建沿海,携手三峡能源,体量小,新能源业务对未来业绩有大幅拉动

核电

核电的主要问题是安全问题,同时其商业模式也存在问题如:前期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区位限制、铀矿稀缺资源受限等。

不过核电低碳、稳定、高效的优点使其成为解决沿海地区发电量不足问题的理性选择。目前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0%,未来有望维持在90%。

由于其特殊性核电的开发运营壁垒极高,目前国内仅中核、中广核、国电投、华能4家拥有运营牌照。

A股市场上,中国广核和中国核电是我国核电的主力军。截至 2020年末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54.42%和40.56%。

水电

水电是依靠水高度落差产生的动能发电,是传统的清洁能源。受到区域限制,投入周期长,发展慢,但建成后就是印钞机。

“水风光互补”即以水电为基础对风光“互补”。主要体现在:水电对风光消纳的改善,及丰枯期电源的互补。

目前抽水蓄能是水电发展主要方向将作为电网侧储能的主力,这也是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传统水电龙头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川投能源等。

新能源车产业链

随着全球环保政策日益趋严、能源结构改善要求日益迫切,各国纷纷制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汽车电动化为大势所趋。

我国新能源汽车8月份的总体销量同比增长了167.5%,环比增长了12%,国内零售渗透率创新高达17.1%。

上半场是供需失衡导致产品溢价,考验企业的技术优势能否较快带来的新增供给量;下半场则是考验供应链布局下的成本优势,重点还是各细分行业的龙头。

上游:矿产资源,中游:锂电池四大材料,下游:三电系统及整车制造

新能源车用半导体

上游金属资源

锂:中国是个缺锂矿的国家,只占全球6%,中国57%锂辉石矿在四川,盐湖在青海西藏。

目前锂资源获取主要有锂辉石提锂、锂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三种工艺。锂辉石提锂技术产出质量最高,盐湖提锂提纯难度较大,产量较低。

锂云母提锂工艺已较为成熟,生产成本已降低至约 4 万元/吨水平下,未来副产品开发利用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

国内氢氧化锂产能前四名分别为,赣锋锂业、雅化集团、天华超净和盛新锂能

碳酸锂产能的上市公司较多,前三名为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和盛新锂能

中游锂电池四大材料,电动汽车中锂电成本占比最大,接近一半

隔膜

在四大材料中隔膜的龙头效应最强、格局最好。目前动力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大多使用干法隔膜,而三元锂电池使用湿法隔膜。

隔膜核心竞争力在于涂覆隔膜的配方工艺和设备需要很长时间去累计生产经验和参数,把良品率做高。也正是因为如此,隔膜扩产周期长,有效产能释放需要2年以上。

恩捷股份:锂电池隔膜龙头通过并购不断做大,目前产能和成本控制都大幅领先,国内市占率达到50%。良品率上可以做到接近80%,而行业平均仅60%

电解液

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当前各电解液订单饱和,库存水平维持低位。受制于VC和六氟磷酸锂供应紧缺,开工率仅为62.2%。不过好在成本可以顺利向下传导电解液价格也随之走高,在涨价的行情中受益明显

电解液产量格局

天赐材料:电解液龙头企业,市占率30.0%。一体化布局,六氟磷酸锂产能全国最高供给自身电解液生产,工艺领先带来显著成本优势

新宙邦:电解液龙二市占率21.1%

溶质六氟磷酸锂

由于上轮周期底部扩产意愿不足,今年新增产能跟不上,下游需求激增导致价格猛涨。从去年8月最低价7万元/吨跃升至今年10月的47.5万元/吨,涨幅高达578.6%

市场频现六氟磷酸锂长单锁定,企业扩产情绪高涨。但是由于投资强度大,扩产周期长,短期内新增供给非常有限。在供需格局偏紧的背景下,六氟磷酸锂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维持在高位

天赐材料:液体六氟一体化布局强化龙头地位,采用液态六氟工艺,成本较固态六氟有显著优势

多氟多:凭借提纯工艺成本在固态六氟厂商中处于领先位置,抢先的产能卡位。新增 5000 吨六氟产能在三季度已经完成爬坡开始贡献增量

添加剂VC、FEC为代表的添加剂是电池差异化的关键。铁锂电解液中 VC 的添加比例比三元更高,而磷酸铁锂持续回暖,推动了对VC的需求。

供给紧缺导致 VC 价格从去年的15万元/吨上涨至如今的50万元/吨。同时使得添加剂在电解液成本中的占比从一开始的8%飙升至25%,成为了仅次于溶质的材料,成为电解液扩产的瓶颈。

目前各大业内厂商均在积极扩产,近期产能释放最快的是永太科技,年内5000吨产能可以达产,规划的25000吨明年也会投产。宁德跟永太科技签了长单,基本锁定了永太的主要VC产能。

溶剂作为电解液第三大成本构成,上半年受六氟磷酸锂和VC紧缺的影响,电解液开工率较低导致对溶剂的需求也较为缓和。伴随着两个制约产能的释放,溶剂需求将会有较大的提升,整体价格平稳上行。

石大胜华:电池级溶剂龙头企业,拥有五种溶剂其中DMC、DEC,市占率高达60%。

正极

正极和电解液一样原料成本占比80%以上,可以顺利传导成本,在终端产品涨价的行情中受益明显。正极材料有两条主流的技术路线:

三元材料正极和LFP磷酸铁锂正极。7月以来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出货量、增幅均大幅反超三元电池,进一步拉大差距。

三元正极

当升科技:国内锂电传统正极材料龙头企业,连续两年成为国内动力多元材料出口量占比第一的企业,但其在高镍三元正极方向上的进展较慢。

容百科技:容百科技目前是国内唯一的一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达500吨以上的隐形冠军。规划募投6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线,供应自身内部正极材料生产。

磷酸铁锂正极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行业格局比较分散,老大德方纳米的市占率20%出头,前五的企业都能实现规模出货。

下游需求爆发,再加上进入门槛很低,磷酸铁锂的扩产潮已经逐渐离谱。除了业内传统企业德方纳米、湖南裕能这些外,一大波看到好处的钛白粉、磷化工企业正在赶来的路上。

这些企业依托成本优势也要分一杯羹。据统计,2021年1~7月,新建设的磷酸铁材料项目产能已经超200万吨

负极

四大材料中,格局最差、竞争最激烈的是正极,整体毛利率也最低。负极在锂电池的成本占比仅6%左右,需求量较少。

负极的主要壁垒在于石墨化,石墨化占到负极成本的一半,因此谁拥有的石墨化产能越高,优势也越大。

行业里面,璞泰来、杉杉、贝特瑞、中科电气都在往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石墨化自供比例,前三名份额差距不大,总体发展平稳。

21H1贝特瑞蝉联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第一位,市占率22.9%;璞泰来、杉杉股份紧随其后,市占率分别为16.3%、15.5%。

导电集流体用的电解铜箔市场倒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头部企业年内订单已经排满

嘉元科技:锂电铜箔的核心供应商,占领了锂离子电池用高档电子铜箔35%以上市场份额。

诺德股份:锂电铜箔龙头之一与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等主流锂电池企业有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

下游三电系统及整车制造

锂电生产设备

先导智能:公司为中国锂电设备龙头企业,可提供前端到后端一体化的锂电池整线设备。且先导智能已与宁德时代深度绑定,成为第二大股东持有7.15%的股份。

杭可科技:杭可科技是锂电后端设备领先企业,客户有三星、韩国LG、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锂电池制造商。

锂电池生产商

新能源车产销两旺延续,动力电池高出货确定性强。储能政策频出,储能电池需求旺盛、出货高增。

但目前成本较难往下游传到,也就导致各家电池厂得毛利逐渐降低,于是选择加快拓展上游产业链来降本提效。

宁德时代:全球动力锂电池老大,市占率高达32%。通过垂直一体化布局打造一方电池王国,目前通过直接或间接参股的上游材料企业已经超过20家。

比亚迪:新能源整车加刀片电池龙头,布局全产业链

电机

电机类似于燃油汽车中“发动机+电控单元+变速箱”的作用。

电控

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总控制台,如同“电动汽车的大脑。

汇川技术:工控龙头,2020年公司电控产品份额达10.6%,国内排名第二,仅次于全产业链的比亚迪 。

新能源整车

国内有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还有以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为代表的造成车新势力;同时小米、华为等生态巨头也宣布入局电动车领域。

新能源车用半导体

新能源汽车未来增量显著,其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正明显带动车用半导体价值量提升。电动化是指将动力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动能,在这一过程中,用于电能功率转换的功率半导体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而汽车智能化主要带动车用数字芯片、传感器芯片及存储芯片等的用量。功率半导体显著受益电动化趋势,是车用半导体中价值量提升最为显著的类别之一。

我国功率半导体的现状

我国功率半导体产业起步晚与海外厂商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90%的中高端MOSFET及IGBT器件依赖进口。

市场基本被欧美、日本企业垄断。产能紧张及地缘政治因素带来国产替代契机,部分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IGBT是新能源车高压系统核心器件,深度受益电动化趋势

IGBT将动力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供应驱动电机使用,是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行驶性能。

斯达半导:IGBT国产替代领头羊,车规IGBT供应破冰者。2020年,公司IGBT模块配套覆盖超过20家汽车品牌,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供应车规级IGBT模块的厂商之一。

士兰微:产品线丰富的IDM厂商,IGBT产品实力强劲。公司自研芯片的电动汽车主电机驱动模块已在2020上半年通过部分客户测试,并接获小批量订单。

MOSFET在低压系统应用广泛,未来用量将持续提升

MOSFET用在汽车高低压系统的电能转换,随着汽车上电子部件的增多,MOSFET在汽车上的应用也与日俱增。

新洁能:MOSFET设计龙头,已开启新能源汽车渗透。公司部分产品已经应用到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等领域。

汽车领域客户包括长城汽车、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此外,公司亦积极布局应用于汽车的第三代半导体产品。

新能源化工材料

新能源产业持续高景气,带动上游化工材料高增长。

氟化工—PVDF主要应用涂料、塑料、光伏、锂电等领域。

在新能源领域用于光伏背板以及正极粘结剂使用,使用量约1.5-3%。近年来供给端产能扩建较慢,叠加成本端价格上涨。

而需求端受益于下游光伏、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供需缺口扩大9月以来价格持续高位。核心标的:联创股份、巨化股份

EVA,主要用在光伏领域

EVA是生产光伏胶膜所需的主要原料之一,产品受益于光伏装机需求的增长,8月以来EVA原料持续紧缺和价格飙升。核心标的:东方盛虹、联泓新科

磷化工—磷酸铁—磷酸铁锂,主要用于锂电池

磷酸铁是磷酸铁锂的重要上游,其成本占磷酸铁锂成本50%以上。磷矿是磷酸铁的上游,成本占磷酸铁成本约39%。

未来磷酸铁锂装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不断渗透率,对磷化工产生新的需求。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磷化工的下游需求还是以化肥为主,磷酸铁锂的需求只占总供给的零头。

此外具备上游磷源的企业以及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硫酸亚铁,可以用来制磷酸铁在磷酸铁行业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因此纷纷进军磷酸铁行业。

核心标的:云天化、兴发集团、川恒股份、龙佰集团、中核钛白

储能

新能源革命,最终应用离不开电力系统的调节。风光发电靠天吃饭,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双碳目标”下的传统电力系统将面临巨大考验。

核心是发展用电负荷的削峰填谷的储能,既提高发电的稳定性,又能减少弃风弃光率,这些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是长期赛道。

储能的形式多样,目前抽水储能占比最高,氢、热储能不成熟占比小,但电化学储能发展迅猛才是主流。其中电池和逆变器则是核心环节,率先在新能源储能产业中受益。

储能应用场景又可分为用户侧(锂电池)、电网侧(抽水储能)、发电侧(风光储能)

抽水储能 传统抽水储能受区位限制大,增长慢,限电带来新的储电需求。建设储能电站需要水轮机(龙头东方电气)、发电机设备(闽东电力)与建设方(中国电建、桂冠电力)。

电化学储能 应用于源网荷各环节,建设周期短,灵活性强,电池企业 主要是锂电池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百川股份。

PCS企业 逆变器+UPS 阳光电源、固德威、上能电器、科士达

系统企业 全环节系统 比亚迪、星云股份、派能科技

电化学储能与新能源车全产业链高度重合,区别在于应用场景。2021年是以新能源为核心的一年,趋势的力量,正在让这场新能源革命的速度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