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梦碎:恒大汽车从市值7800亿到资不抵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历史上,恒大汽车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的起起伏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兴衰史,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资本市场波动的一个缩影。曾几何时,恒大汽车被视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璀璨明星,但今日,它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恒大汽车近日发布公告称,“纽顿集团战略投资终止,公司此前拟议的交易及债转股的条款修订尚未取得任何进一步进展。”这意味着,恒大汽车盼星星盼月亮,苦等的“救命钱”彻底没戏了,许家印留下的“最后底牌”,还是炸了。

恒大汽车的故事始于2015年,当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在起步阶段,许家印便洞察到了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恒大不仅迅速布局,而且在2019年推出了国能93车型,这标志着恒大正式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军。此举一度使恒大汽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其市值一度飙升至7800亿港元。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恒大集团的房地产业务遭遇困境,恒大汽车也开始显露出内部的脆弱性。到了2022年,恒大汽车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巨额的亏损和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得其发展前景变得黯淡无光。

恒大汽车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战略上的失误。首先,许家印精力也不怎么在恒大汽车身上,为了面子,他还给汽车业务装入了杂七杂八的工程。

2022年,伴随恒大相关业务陆续暴雷,恒大汽车由一个未来充满期待的造车之星,沦为许家印操作债务的工具,他在几次与境外债权人的缠斗中,将恒大汽车视作“最后底牌”。

彼时,外界有观点说,“只要恒大汽车还是优质资产,许家印就能继续扛着,跟各路债权人打太极。”实际上,2022年的恒大汽车就不能算“优质资产”了,它们当年无奈发布了迟到两年的财报,就把市场吓了一个激灵。仅仅两年时间,恒大汽车就巨亏了989亿元。

不仅如此,总资产1152亿元的恒大汽车竟然背负了1839亿元的债务。

此外,恒大汽车在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上的投入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持续竞争力。尽管恒大曾宣称要在3-5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但这一雄心壮志并未能转化为现实的成效。

到了2022年,恒大汽车的财务问题变得越发严重。根据公开的财报数据,恒大汽车巨额的亏损和债务让整个公司陷入了生存危机。在多次尝试债转股和寻求外部投资失败后,恒大汽车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市场对其未来的信心也逐渐丧失。

面对严峻的市场和财务挑战,恒大汽车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新能源行业愈发成熟,竞争白热化,比亚迪、华为、特斯拉牢牢锁定市场份额,小米异军突起。比较起来,恒大汽车在市场基本毫无存在感。

尽管公司依旧在努力寻找出路,包括可能的资金注入和业务重组,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恒大汽车想杀出一条血路来,无疑面临着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