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老龚的AlphaZen投资框架是从供需格局入手,从中观出发,兼顾宏观研究和微观调研,做产业研判和大择时,进行行业非中性配置,秉持#中观配置策略# ,从不All-in某个赛道,会按照6S行业优选框架+8M选股模型,选出4-5个符合投资框架标准的行业,既保证能抓到当年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又能在单一行业出现波动时,组合中的其他资产也能发力,实现组合层面的Alpha,不会在市场风格轮动时大起大落。
所以老龚目前主要仓位在“锂光芯军材”,即电新、半导体和军工,生物药械和消费、化工和海运做了些均衡配置,二季度开始选股策略主题词是6S框架中的“Scarce”——核心资产配置偏上游稀缺产能和稀缺材料/金属/新能源化工(供需严重失衡/量价齐升~需求暴涨+涨价周期),卖水人/先进制造如光伏、半导体、锂电制造设备及数控机床龙头(疯狂扩产周期受益标的)。
生物药械板块也是同样逻辑,优先配置TSO(新兴Tenbagger+稀缺Scarce+集采免疫Open)标的,个人认为医疗健康板块下阶段的超额收益在新赛道和专精特新的硬科技企业,比如卖水人科学服务上游支持企业如纳微/泰坦科技/东富龙、即将上市的诺唯赞/菲鹏生物,免疫集采的医疗服务如爱尔/通策等、眼科牙科医美器械耗材“三美”如爱博/爱尔创/爱美客等,CXO新热CGT-CDMO如金瑞斯、创新疫苗/RNA沃森-艾博等、创新药新赛道ABC+国际化新小龙如$荣昌生物-B(09995)$ 等高成长的新赛道优质标的,“后浪们”一是“新”——高成长,远期空间大,能够引发投资者关注,投资者持仓不拥挤,二是具备较高的投资研究性价比——认知壁垒不高,胜率要高,这样的赛道往往能够形成医药基金和全市场基金的最大公约数。配置结构上“防守20%+进攻80%”组合,弥新的老姜负责防守,高成长后浪负责进攻,守正出奇!
比如,医疗器械股优先配置$微创医疗(00853)$$先瑞达医疗-B(06669)$南微医学,老龚更看好它们的弹性和上涨空间,耐心陪伴他们从几百亿中小盘成长为上千亿中大盘;迈瑞医疗在一个月前已经减仓90%,持仓成本几乎为零,迈瑞涨跌无碍,从投资角度,巴不得迈瑞再多跌一点。相比较而言,迈瑞还是有长期持有价值的,但个人只是将其作为“防守20%”品种配置。中观配置策略玩家,不会纠结于某个个股,要纠结也是重仓迈瑞的大基金,但它们的实际持仓成本也比较低,这点涨跌幅也都比较淡定,大概率用不了太久,迈瑞股价又会回到450+位置!所以持不持有迈瑞、迈瑞跌不跌、迈瑞好不好(收购HyTest后),跟咱们说安徽集采这事儿其实没太大关系!

回到集采这个事,上周专门写了一篇#集采经济学# 置顶小文,虽然只是只言片语论述不全,但基本的主张还是“在降本普惠/提高药械可及性的同时保护创新、兼顾国产替代”,现阶段集采有其重大的历史性意义,有不得不为的逻辑,但集采的方式方法和机制设计需要更精细化、更专业。
老龚只是对安徽IVD集采操作中“外资、国产分开定价,外资、国产价差达40%”这种叙事有些迷惑,即便要撑外资品质优势和溢价,也不便这么直接赤裸裸地的[为什么],即便如此,外资厂商基本集体不来参与集采投标,这个博弈就很有意思了。有专业的圈里人,可以代为给广大关注此事的球友解惑!
引用:
2021-08-26 00:12
今天的安徽化学发光试剂集采,提有“意思”!
1.打脸:显失公平打脸“国产替代”,集采招标采用了匪夷所思的“进口、国产试剂被分开定价”——给进口品牌的入围限价是按目前收费的28-30%,给国产的入围限价是按照目前收费的20-25%——也就是说如果国产品牌最终以目前收费20%的价格入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