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2018年宏观经济与投资策略中被忽视的核心因素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5

        这几天是承下启下的日子,买方们多在回顾去年得失,卖方们多在展望来年行情;作为一个买方,看了多份卖方对2018年宏观和策略的展望报告,多是线性外推,味同嚼蜡,所以想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以备日后反省或者吹逼之用。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粗暴:2018年CPI的通胀会大超预期,超出政策制订者和资本市场玩家的预期,从而扭转过去数年的政策倾向和资产价格趋势。具体来说,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被迫结束,而建立在宽松货币政策上的诸多资产价格将会遭受重大打击。

         为什么CPI的通胀会超预期?

         关于通胀机理,学界和市场都有非常多的说法。比较流行的三种,有人认为通胀就是货币多了,有人认为通胀就是猪价涨了,还有人认为通胀就是油价涨了。如果拿这些对通胀的认识来看,2018年的通胀不会怎么样:对于货币,中国M2增速在往下走,全球也都开始收紧货币,怎么会通胀呢?对于猪价,现在补栏这么积极,猪价不跌就算好了,还能大涨?对于油价,虽然OPEC能推动上涨,但有页岩油的存在,这种上涨也会很有限,不会大涨,那怎么推动通胀呢?

         所以,在卖方们对2018年的展望中,对通胀几乎都没有提及,即使有提及的,也只是个跑龙套的待遇。但我认为,2018年的经济中,通胀所呈现的实力,远不止跑龙套,而是主角。

        上述三种认识,要反驳是很容易的。拿货币来说,15年以来,中国就一直在大放水,股市、债房、房市轮番上涨,但怎么一直没有点通胀的影子呢?拿猪价来说,15年都创新高了,通胀在哪里?油价这个反驳也不难,95年、96年、05年等等,都是反例。这几种认识,归根结底,都是自下而上的简单经验判断,比如70年代油价与美国通胀同涨,09年后猪价与中国通胀同涨;这些认识,都没有真正落实到CPI的微观结构上。

         从微观来看,CPI的构成挺复杂,食品的,非食品的,品类繁多,但另一个角度,CPI的构成又很简单,那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消费。所以,通胀水平,取决于普通老百姓日常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

        首先看供给。因为日常消费品的种类非常之多,所以可以认为供给在产能上并没有瓶颈,那实际的产能或者说供给水平,更多地取决于价格(或者说利润)。回顾过去这三五年,通胀一直在低位,意味着这些品种的利润也不太好,所以供给肯定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身边的很多消费品的销售是不好的,比如方便面、火腿肠、香烟、苹果、服装、奶粉……等等,直到2016年,都还是比较差的,这些行业的公司们,也消失了不少。所以,我认为老百姓的这些日常消费品的供给端,在过去几年是在调整、抑制、甚至收缩的。

        再看需求。需求的决定因素是老百姓的消费支出,支出取决于什么?按照Ray Dalio的理解,支出取决于收入和信贷两方面,这里我要补充一下,居民的支出取决于收入、信贷,还有财富(也就是资产价格)。但是,对于不同的人群,这三个因素的作用又不太一样。简单来说,对于富人,财富影响更大,所以可以看到在14、15年债券、股票、房地产都涨了之后,高端消费如茅台、奔驰、澳门博彩这些最早开始复苏;对于中产,信贷影响更大,所以可以看到在利率走低之后,房地产、汽车消费在16、17年明显复苏,而且伴随着信贷渗透率的提高和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大幅增长;而对于更广大的中低端人群,收入对支出的影响最大,而也正是这部分人群,对CPI的影响最大。

        而中低端人群的收入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善的?2017年。逻辑很简单,2012年以后的几年里,经济持续低迷,企业经营日渐困难,居民的工资增长自然放缓,极端的行业比如煤炭,到2015年的时候,山西所有煤炭企业的中高层工资下降近一半,一线员工也下降近三成,更不要提过年过节那些福利了;但自2016年以来,经济复苏,各行各业的盈利和现金流都明显好转,员工的工资待遇自然也在随后好转。居民收入提高后,消费也就好起来了。所以2017年以来,可以看到很多中低端的消费品的销售好起来了,比如奶制品、方便面、火腿肠、香烟、啤酒、王老吉、酱油,等等;相产的股票也开始上涨,比如伊利股份、康师傅、海天味业、华润啤酒,等等;诚然,这些股票的上涨都有一些自下而上的原因,但大的趋势上,都有着终端百姓消费需求好转的推动。

        为什么经济2016年就好转了,中低端人群的收入2017年才好转?用学术一点的话来解释,工资具有粘性。

        2017年,老百姓的收入回升出现苗头,普通消费品的好转也开始显现;2018年,收入的回升会更加明显,普通消费品的好转也将更加明显。落实到价格上,就是CPI的通胀。

         2016年底的时候,PPI大涨,很多人预期PPI会向CPI传导,所以2017年会出现通胀,结果被打脸。PPI向CPI传导,背后的逻辑是原材料价格涨了会推动产成品的价格上涨;但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这个逻辑显然是不成立的。衣服价格会随着棉花价格涨吗?伊利的酸奶会随着原奶价格涨吗?房价会随着钢材、水泥价格涨吗?不会。在实际的经营中,如果终端需求不好,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首先会由企业自身来承担,实在承担不了了,才会向下游传导一点点,这一点点,对于CPI的贡献微乎其微。所以,纵使2016年PPI大幅上涨,也无法推动CPI回升,因为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还没有提升。但到了2017年下半年,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开始提升了,PPI却不行了,那CPI会怎么走?很多人因为对2018年的PPI不乐观,所以对CPI也不乐观,但我反而认为CPI在2018年会大放异彩,因为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回升会更加明显,这种力量好像很微弱,但实际上非常之强大,因为其体量是巨大的,不容低估。

         通胀的到来,对投资意味着什么?

        中国的通胀如果超过3%,会对目前的整个经济政策造成极大的改变。首先是货币要收紧。虽然13年中、17年中,央行都主动搞过两次收紧的动作,但这两次,都是央行主动为之,是掌握着主动权的,紧缩的火候是可以控制的,因为当时的通胀水平很低;而一旦通胀超过3%,央行再次收紧的时候,那就完全是被动了,那种收紧的力度,不会像之前那两次可以由央行随意把控。对于美联储,也是一样,过去两年里,联储的加息一直加得很勉强,市场也不把美联储的加息放在眼里,核心原因也是通胀水平低迷,但待明年通胀水平起来,加息就会流畅许多,市场对加息就不会像过去两年那么无感了,对各类资产价格的“效果”也会显著许多。所以,通胀到来首先冲击到的就是各种建立在宽松货币政策上的资产价格,比如美国的股市、中国的房子,等等。

         除了做空,我觉得也会有少量的做多机会。也就是我在去年8月份文章(布局三大平民产业链:粮食、服装、快消)中提到的三大产业链:粮食、服装、快消。细节不再赘述,有一点值得回味:2017年,A股中信29个行业分类中,表现最差的5个行业分别是:纺织服装、传媒、计算机、国防军工、农林牧渔。这里面传媒、计算机、国防军工都是前几年的大热门,今年出现在跌幅榜前五也算实至名归;但纺织服装和农林牧渔是什么鬼?以前也不见热炒,如今也来凑热闹?我想,主要还是从周期的角度看,这两个行业还没有摆脱2012年以来的下行趋势,不过我倒是认为这个趋势马上就要结束了。

        最后,通胀来了,黄金也该醒醒了。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8-01-02 16:52

落脚点在于囤黄金

2018-01-02 15:01

嘿选股看运气,你信吗???

2018-01-02 14:57

结论可能靠谱,推论基本都是一叶障目毫无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