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新锦绣的问题比你想象中要多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23喜欢:27

因为暴露了比较多的微盘股风格,华夏新锦绣最近受到的关注很多。但我认真看了一下这个基金,发现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大家可能感兴趣的问题有:

1. 华夏新锦绣在2022年的空仓,是主动管理的结果,还是被动管理?

2. 为什么A类和C类的累计收益率差别很大?

3. 到底是不是定增策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做几点说明。我下面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公开数据和我对于投资/业务的理解的一些大胆猜想和小心求证,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误差。产品实际情况与官方的声明为准,也欢迎懂内情的朋友跟我交流,来验证一下,我的猜想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我先简单讲一下我发现的几个问题,有一些内容会比较长,数据会比较多,你可以收藏再慢慢看,最终我会把所有的论据汇总到一起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首先,基金经理21年之后就变更为:张城源。所以业绩参考更多的是2021年5月之后。

2022年空仓原因分析

你看之前的收益波动跟权益类还是挺像的,后面就是变成固收了,一条直线,后面又切换到权益。所以一个很大的问号是:中间的空仓是主动管理还是被动管理的结果。

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2022年整个都是配置现金为主,到2023年才开始重新配置股票。

整个系列产品之前规模都在2亿左右,最低的时候只有1个亿。

从持有结构来看,之前这个基金是机构投资者占比为主。规模不大,同时机构投资者占比也比较高,同时规模保持在2亿左右,会让人高度怀疑,这是一个私募借公募的打新产品。但理论上,华夏这种大机构也不至于干这种事情。(后面看了一下机构资金从2017年就开始一直配置了,所以打新的壳,这个概率不大)

这个产品背后的投资者大多数时候是同一个实控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往期的持有记录:持有九千万份额的同等份额的有两个机构,但这看起来很明显就是两个产品均衡配置的结果。所以,这个产品很有可能是机构定制产品。

2020年三季度的时候,有一个机构产品跑路了。然后另外一个机构,在2021年1季度的时候,最早的九千万份额的机构也走了,而且是刚过完年就走了,这个时点真的好,在年后走比年前走要好啊,年后走,年前的资产还算规模呢,不然少了九千万的规模。说明这个机构是比较配合这个基金公司的。

其中2021年2月的时候公布了基金经理变更计划,可能机构比较早就知道了基金经理变更,所以提早跑路了。剩下的这几个机构也是偏等权配置,可能背后还是同一个实控人。重点需要关注一下,2020年的接盘资金,是非常明显主动拉过来接盘,打新产品清算的,你看申购的时间点,都是年底最后一两天才申购进来,这个就太明显了,一般是付出了一定资金成本的产品保壳资金。

这一笔接盘资金一直持有到2021年四季报,又换了另外一个机构来接盘。所以,为什么2022年突然变了策略,你大概率猜到了。

这笔基金在2022年三季度的时候,就开始有赎回了。

然后在2022年四季报,这部分资金就跑路了,又换了另外一个来接盘的。2022年四季度的时候,就开始又有一些非机构的资金进来了。

2023年1季报又有一些变动了,然后2023年二季报,这个机构3明显就是华夏旗下自己的FOF产品,这是给自己家的产品导资金保壳呢,还是提前知道了会有微盘股,所以额外加仓了。(很多个人投资者开始关注这个基金产品的时候,就是中报的全部持仓数据出来了,发现微盘股持仓量很高,然后一下子涌入的),但是比较鸡贼的是,华夏自己的FOF就开始跑路赎回部分份额了,难道是故意让后面的个人投资者来接盘?这其实是有一点利用“内部信息”交易了。作为华夏基金自己内部,肯定是很容易知道这个基金是否持有微盘股的,但是对于外部投资者,我们只有在全部持仓公布之后,才知道是买了微盘股,而且中报的公布时间还有点滞后两个月,更严重的问题是,大家发现了,积极申购,自己内部人就先跑了,这个确实有点说不过去的。

A类和C类净值差异大

而且比较诡异的是A类和C类的业绩曲线差异特别大,这个主要原因是C类份额没有人认购,没有人认购,都咩有资产,自然是没法画线了。

产品风格漂移

无论从持仓和风格来看,这个产品的漂移是很严重的。早期可能是基金经理变更的影响,但2021年-2023年这种剧烈的风格切换和大类资产轮动,我觉得运气成分更大,而不是能力。

早期的打新收益占比也挺高的,甚至在21年上半年都有,整体规模都在2亿左右,最高的那个4亿,是故意留下来重规模的,其实也就2亿,这个是最合适的打新规模了。所以我才高度怀疑,这个是机构定制的打新通道产品。

不同产品业绩走势差别很大

相同基金经理的不同产品,差别很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你看其他产品的业绩走势在最近1-2年都比较一致,唯独华夏新锦绣混合,走出了独立性行情,这更加加深了我的怀疑。

真的是定增策略?

实际运行策略与公告中的基金运作分析,牛头不对马嘴。我有点不太理解,定增主题与微盘风格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是定增主题,那么必然会有个股是受限制的流通股。但是在具体的持仓数据,流通受限的股票,只有在2022年中报的数据,然后最大的持仓才不到6W块,开玩笑了吧,大哥。你持仓几万块,还说着力布局定增主题,这个就有点搞笑了。拜托,基金的定期报告还是认真写一写吧。

然后我统计了一下21年年报,受限制的流通股总市值也不到100万,这个跟2亿规模,着力布局定增主题确实不太匹配啊。

空间有限

因为转型了微盘股,所以你能够看到反推的规模急剧减少,到时候可以看一下最终限购的规模来看看这个反馈的规模是否有效。

小结

下面,我来回答一下,前面的三个问题。回答之前,我再次申明,下面只是我个人的猜想与实际情况可能不太符合,实际情况以华夏基金公司公告为准。

1. 华夏新锦绣在2022年的空仓,是主动管理的结果,还是被动管理?

大概率是被动管理的结果,因为从之前的分析来看,之前基本都是机构持有为主,而且很明显很有可能是同一家机构,所以这个产品很有可能是定制化的产品,比如打新策略等等。其次,2022年刚好换了一批机构,很有可能是基金公司找来的产品保壳资金,可能是机构的要求,所以以固收类为主,而不是权益。这个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开始感觉就是一个定制的产品,2亿的规模,最合适的打新规模,到了23年的时候,我的感觉是破罐子破摔,反正之前的线已经画乱了,所以干脆来赌一个微盘股风格好了。对于基金经理其他产品业绩,这个产品明显不一致,更加加深了我的这种怀疑。

2. 为什么A类和C类的累计收益率差别很大?

主要是有一段时间没有C类的申购,所以没法画线了。

3. 到底是不是定增策略?

早期可能参与定增项目比较多,但整体参与市值好像并不高,到了2022年年报就没有看到还有限购的流通股了,但是基金经理的定期报告,还是一直在复制粘贴着力布局定增主题,这个确实有点太敷衍了。

其实,这个基金经理也挺尴尬的,挂名被迫去做了一些他自己没法管理的事情。这种基金经理,很容易被懂行的机构看穿的,然后直接将其拉入黑名单。

同时,华夏FOF团队在这个产品上的持仓变动,微盘股之前做了申购,等到大家发现是微盘股一窝蜂买入之后,他就开始偷偷跑路了,这做得真的有点不太光彩。当然,我没有说这种行为就是错的,就是违规的,只是给我的感觉不太好而已。

至此,全文完,感谢阅读。

如果您发现我的分析有错误和遗漏的地方,欢迎指正和补充。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中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人所在机构没有任何关联,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投资者不应将此作为投资或决策依据。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等说明,充分认识该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点赞在看,投资更赚¥

#微积分量化价投##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ETF星推官#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蛋卷基金 @球友福利

点击查看:历史文章

点击查看:基金定量分析框架介绍和2000多个基金分析底层数据

$华夏新锦绣混合A(F002833)$ $华夏新锦绣混合C(F002834)$ $华夏聚盛优选一年持有混合(FOF)A(F014568)$

全部讨论

02-07 08:30

这是华厦新锦绣,坑基民,太过分了,求教,还能有机会回本吗?

2023-11-30 23:32

大概率是机构定制,22年有可能是主动也有可能是机构主动要求的择时,不一定是经理的能力。但22年收益和打新占比关系很低,更不是啥固收。你唯一值得怀疑的只有择时能力

2023-11-30 21:38

研究半天有啥用,好不好你又买不到了,现在就是全仓的微盘股,做得好就留着做不好换掉,简单得很

2023-11-30 22:02

都是阶段性工具人 什么市场用什么人

2023-11-30 20:49

能赚钱就行 管那么多干嘛

2023-12-01 09:17

感谢大师分享,准备逐步清仓

2023-11-30 23:11

专业

02-07 08:44

华夏新锦绣的问题比你想象中要多 因为暴露了比较多的微盘股风格, 华夏新锦绣 最近受到的关注很多。但我认真看了一下这个基金,发现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大家可能感兴趣的问题有……

01-01 17:31

冷静客观,自己思考分析,不人云亦云

2023-12-01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