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医药年报系列(3):普洛药业

发布于: 雪球转发:16回复:31喜欢:38

普洛是第一个出年报的原料药转CMO的CXO企业,先大致讲讲,估计CXO讲到药明、康龙、凯莱英算是高潮,毕竟那时候可以将中国CXO企业的全球行业地位。在普洛这里,主要逻辑还是讲公司从低估值原料药转型到高价值、高估值CMO业务。

1、经营分析

表观看,普洛2021年是比较平淡的一年,10%多的收入增长,20%级别的利润增速。除了CMO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原料药和制剂都是10%级别增长。但背后还是能看到企业的一些发展脉络,研发方面,研发投入达到4.8亿,研发人员从500人扩张到接近800人,从投入增速(35%)和投入力度来说都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强驱动力。产能建设方面,新建的CDMO全球创新药服务平台项目是年产1,800吨高端化学原料药及250吨高端医药中间体产能;在建工程从往年1亿多规模提升到7个亿。

2、CMO业务

CMO收入14亿,增长32%,毛利率43%,算是稳稳站上10亿规模,这基本是国内二梯队CMO的量级。与30%增速相比,项目进展情况更为可观,新增客户同比增长81%,报价项目812个,同比增长50%,进行中项目323个,同比增长62%。API合作项目数增加明显,同比增长50%。所以,从项目进展以及增量业务看,CMO业务还保持50%以上级别的大发展趋势。

普洛的CMO转型,以兽药为切入点,延伸到人用药,从中间体升级扩展到API。并且也受益于国内创新药崛起的大趋势,意向客户150多家,实际合作30多家,并且已经有创新药制剂CMO项目落地。

3、原料药中间体业务

普洛的原料药有60多亿规模,算是国内体量较大的原料药企业,这几年保持着10%多些的增速。2021年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国内原料药业务的毛利率,出现比较大幅的下滑,公司给出的解释是“由于部分原材料、能源动力价格上涨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进行了销售策略的调整”,未来需要观察国内原料药业务毛利率是否能回到20%以上。

很多投资人觉得原料药转CMO的企业,原有原料药业务比较鸡肋,毛利率不高,还占据大量产能。但实际我们可以把事情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原料药业务,就无法分摊大量折旧,无法积累工艺技术,无法建立合规有效的生产能力。其实也正是在原料药多年积累,才有了转型CMO的契机。

4、制剂业务

普洛制剂的主要产品包括头孢克肟系列、左乙拉西坦片、左氧氟沙星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乌苯美司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注射用头孢他啶(亿帆医药合作项目)。以前比较有特色的品种是乌苯美司,这些年估计因为政策影响下滑较多。现在比较好的契机就是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叠加集采中标需求,譬如左乙拉西坦片单单一个品种就可以靠集采中标突破1亿收入。只不过,仿制药集采会出现,几轮集采下来竞争加剧,原有份额稀释的情况,所以需要仿制药产品群,去整体看集采效应。

总结

普洛药业算是国内具备大规模产能的头部原料药企业之一,并且依托原料药业务带来的工艺know how转型CMO领域,从兽药切入,从商业化项目切入,逐步过渡到人用药和早期项目,从产能和人员扩张趋势看,未来CMO业务仍然有很强的发展驱动力

从投资角度看,普洛属于整体增速不算快,但其中CMO业务比较亮眼,从而估值一直处于可接受范围,算是觉得一线CXO估值贵的次优选择。当然也有很多投资者觉得转型带来的估值重构可能有双击机会,也是对普洛的另一种理解。

$普洛药业(SZ000739)$   

全部讨论

2022-03-22 16:43

惟有万众一心,共度时艰。
“躺平”的代价无法承受!
为什么不能躺平?因为难以承受风险。
引用一组知乎答主言心的数据。截至3月17日,国外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4.6亿人,现有确诊近6000万人,累计死亡超过600万人,病死率1.3%。
同一时间,国内累计新冠确诊病例41万人,现有确诊25万人,累计死亡1万多人,病死率2.4%。从新冠病死数据看,中国仅与有着1000万人口的洪都拉斯相当。
放开,意味着牺牲部分免疫力低下者,来获得整个社会的群体免疫力。
美国已经确诊8000多万人,死亡逼近100万人。英国累计确诊逼近2000万人,死亡16万人。
如果我们放开躺平,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知乎上医学博士“蓝橡树”进行了预测。
Omicron毒株对疫苗存在很强的逃逸,根据香港大学的计算,单独一针疫苗对Omicron基本没有免疫力,接种三针疫苗才能获得比较持久的免疫力。
中国内地加强针(第三针)接种率是38.41%。我们只有不到40%的人具备了对Omicron一定的免疫力。
除了我们和美国,其他国家基本在50%以上。
如果放任Omicron在全国流行,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4.1亿):
按照10%感染率:
全国新冠确诊病例数将达到:1亿4千万人。
全国新冠死亡病例数将达到:84.6万人。
按照30%感染率:
全国新冠确诊病例数将达到:4亿6百万人。
全国新冠死亡病例数将达到:251.72万人。
即使最理想的情况,按照目前全球计算得到的0.29%的死亡率,国内死亡人数也将超过40万人。
上述数据的前提是,我国内地医疗体系不被疫情击穿,所有人都得到了我国香港地区目前的医疗救治水平。
这是不可承受之重,不同的文化对管理者职责的边界大不相同。
言心认为,西方国家精英阶层疫苗接种率不低,越是精英阶层,防疫越严格。此次疫情“定点爆破”了一大批人,而这在我们这里是不可能实行的,也是风险极高的。
不放开,代价巨大,放开,后果可能不可承受。
抗疫成本高昂,经济代价巨大。英国首相约翰逊坦言,英国政府不能继续负担每月2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72.5亿)的新冠检测费用。
因此,最稳妥的办法是逐渐适应与病毒共存,在这之前,必然要稳步前行,包括普遍进行第三针、第四针疫苗接种, Ct值标准从40降到了35,居民可以自行检测,进行网格化管理。
张文宏医生最近说到了第四针疫苗接种。
逐步开放到全面放开,是个过程。
谁不愿意躺平?但预判风险过大,实难躺平。
病毒得抗 市场靠熬
既然前面病毒在抗,后面市场就得熬。
流动性的冬天,估计远没有过去。无论从利率、全球市场来看,宽松期已经过去。
股市、楼市、信托、基金、银行理财等多个方面,表现不如人意。
资本市场向好的根源,在流动性上,在企业盈利预期上……
一靠检测,发现病毒;二靠治疗的有效药,解决病毒!
一切都在冥冥之中………

2022-03-10 10:07

估值还是高了,要分业务估值

2022-04-30 06:54

U大怎么看普洛药业的一季报?

2022-08-31 21:57

U大,过去快半年了,普洛的定单少了不少,U大怎么看

2022-04-01 13:27

CDMO高速增长期可以给30倍以上估值,但往后看增速往下,整体估值压力会增加。传统业务占比太高,没增长了。

我买了这个垃圾股票

2022-03-13 00:03

2022?

2022-03-12 14:33

他有没有新冠药逻辑,您怎么看?

2022-03-10 22:28

好像走势已是强驽之末了呀

2022-03-10 12:58

普洛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