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投资记录与总结反思---2024.2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0

每月记录自己的投资总结与反思。我水平很菜,总是在出错,我的总结看看就好[捂脸]

一、本月情况概述

二月一共涨了13万出头,总和收益率10.22%。

其中2月6号单日上涨215975.35元,创个人单日上涨记录。

二月略微加了几百股海尔生物,目前一共持有44812股海尔生物。

二、目前投资体系的主要漏洞

23年归母净利润才4.06亿,比我预期的少不少,第四季度的营收明显低于我的预期。24年要开始新一轮股权激励,不排除公司把部分年底订单放在24年确认的可能,如果这样的话倒还好一点。好像海尔生物从建仓开始,我一直在调低盈利预期[吐血][捂脸]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来,很多时候,我对一个行业短期内的需求情况其实是完全无法准确预判的。这事情我在22年11月的总结里就有提过[捂脸]

出现这个问题其实也很正常。一直以来,我在做投资计划时,只考虑公司所处行业长期的需求情况,并没有考虑短期的需求情况。公司自身护城河没问题、行业需求长期增加逻辑没问题的话,也不存在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短期碰到了问题也就是多等等而已,对我来说不算大问题。

应对方式就是在准备要买的时候,按悲观情况来考虑一家公司中短期内的业绩来进行估值,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更高的安全边际。比如如果我要现在买海尔生物,长期比方说十年内我明确看好15%以上的平均年化增速,短期虽然看不清楚,但24年的营收和利润最差最差也很难比23年低,那不妨按4.2亿的24年利润、21倍PE来给估值,90亿的总市值显然是短期内不会套太多的。

另外,由于海尔生物近期股价表现差其实是因为业绩差,并且行业需求短期还没看到明显好转的希望,所以1月总结提到的引入基于股息率的估值修正因子的方法现在就舍弃了,因为当时归结的原因现在来看是归结错了。

三、确定性打分表的两个优化

1.“对供应商议价能力”和“对客户议价能力”合并为“对上下游议价能力”

要么能让供应商不涨价,要么能把成本上涨大部分转嫁给客户/不易受到客户压力而降价,其实是一回事,没必要分成两项考虑。

此外,这个问题我以前更多是看毛利率的绝对值来考虑的。但我最近仔细思考觉得,毛利率是否稳定比毛利率绝对值高低更能反映议价能力。比如很多药企的毛利率在80%以上,但它的议价能力未必强,两者没必然关系,其业绩可能很易受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反过来说,靠快速提价来增加业绩,不可能长期持续,还可能影响客户感受,不是一个好主意(比如涪陵榨菜10年-20年里涨价涨太猛了,现在想靠这招来继续拉业绩,眼下几年里是行不通了)。长期看,价格端能跑过成本端的上涨,毛利率保持稳定或稳中有进,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似平常的现象底下需要很强的竞争优势做支撑。

2.把“行业进入门槛”和“产品差异化”两项删掉,换成分为六档的“商业模式”

详见商业模式的进阶思考

等年报全部出完之后整理,估计自选股又要删掉一大堆了。也好,书先越读越厚,再越读越薄。多看案例学习积累是好事,化繁为简也是必须的。

全部讨论

03-08 18:11

“但24年的营收和利润最差最差也很难比23年低,那不妨按4.2亿的24年利润、21倍PE来给估值,90亿的总市值显然是短期内不会套太多的。”
我觉得你还是过于乐观 这个结论完全靠想象得出来的 并没有逻辑或者数据支持。
一路乐观 一路往好的方面想象 结果是一路失望 这就是海尔生物。

03-12 17:50

对长期发展确定性打分表又做了一些修改。另外由于海尔生物买完之后业绩一直不及预期,我觉得很有必要再弄一份对可能造成短期业绩低于预期的各种因素进行汇总以备建仓时清查的安全清单。寻找投资机会时两份表格放在一起看,我的长期投资体系就基本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