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保利物业(06049)$ 更多实时纪要关注:“老司机驾新车”

1、股权激励的情况如何?授予、运行流程等

方案公告沿着框架推进中,有各个要求和条件,节前完成了授予和价格确定,定价51块多的50%,接下来就是出资缴款,后面就是委托信托机构完成回购,然后就是两年的等待期,要有业绩的解锁考核,考核条件都已公布了的。激励对于公司而言,是为核心员工的利益共享机制,对于国企而言,不是奖励也不是暴富工具,是公司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还是有比较积极的业绩目标,那是否能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共同努力。

2、激励目标上,来自内生的增长要求是否是比要求的增长要高一些?对于非经常性的费用和成本会不会做一个扣除和调节?

会严格按照会计规则来,激励方案申报是严格按照各方条件来的,管理费用摊销也是在存续均匀摊销的基本原则在做。不会是人为摊销和调节的影响,由会计师来公允处理。

3、去年的三方拓展今年是否都逐步确认为了收入?今年三方拓展的情况如何?

还是稳健增长的态势,部分区域有疫情影响,拓展端的话,在疫情集中爆发的城市,政府项目有延迟,会出现收入的递延。1-4月份看,实际拓展比去年有增长的,但增长有限。回款也有影响,比较不能直接见面拜访的影响,但疫情结束后,预计缴款情况会是比较良好可控。增值服务也会有影响,但都相对可控。

4、今年的整体团购类业务会比过去预期水平更好一些?

需要长期居家隔离的区域是比较少数的,上海情况来看,我们有积极调动供应链做保供服务,但作为央企不会把盈利放在第一位,这是放在使命性地位来做的。通过疫情带动团购大幅增长的逻辑不太现实,也不是我们主攻方向,疫情给了体验机会,但不是长期逻辑,长期逻辑是为业主选到合适的品类,还有就是通过降低成本给业主便宜的东西,以及上门配送和售后方面去给业主提供区别于其他渠道的价值。

5、和集团的关联业务,比如停车位业务开展等,现在车位代销业务情况如何?有其他关联业务请介绍下?

租赁业务方面,我们现在管理了300栋写字楼,以前是物业管理加企业服务,而租赁经营业务过往开展比较少,我们在和地产的互动过程中,集团拿出了广州比较优秀的物业,去打包给我们去做租赁销售,这主要是能培养团队的成长和能力,去补齐我们在商业类的业务板块,过去一年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车位业务去年4季度采取了保证金代销模式,现在有超过15个地区,将近大几十个项目进入了代销状态,目前看销售情况还是可观的。物业对业主的动态、代租、维护等都有很高的匹配程度。去化率等都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当然也有一些因为疫情有影响,只能线上来做。但全年来看,我门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主要是培养了物业的销售团队。

6、停车位代销的货值和收益会是多少体量?

可能会超过几十亿的规模,但不会说有爆炸性的销售,车位销售是循序渐进长久生意,但货量我们感觉还是可以的。

7、公司目前股权激励的回购进度如何?十年的激励是每年回购当年激励额还是先回购大部分?

10年是国资委批准的大的激励计划,我们本次授予是第一期,是分期来做,不超过1%的股本,我们就在年底还预留了一部分,加起来是1%,国资委是最快间隔两年授予1次,因为后面还会继续操作。回购是按照香港的规则做,以回购方式来做,回购1%,回购周期还说不定,就是在解锁之前完成即可,两年之内,也会有股价的择时。

8、现在地产的信用风险比较大,物管的收并购挺多的,那么保利这方面会有什么规划?

我们的态度一直都是积极关注,但不盲目通过并购上规模。主要是一方面战略上是否能补充我们的能力、或某个区域能服能,或有资源效益的;价格上我们是希望合理的,要与它综合实力和战略意义是匹配的。去年也看了一些项目,有些因为价格没有成交,今年来看在一些标的估值上有改善松动,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性趋势。而且在项目融合问题上也很重要,两三年对赌期后能否实现战略目标,要看团队融合和机制适配,这方面我们也会考虑的。在并购上,我们是持开放的态度。

9、公司对未来整体行业规划如何?

物管的业务和地产逻辑不一样的,资金的推动作用只在某个阶段出现,在资本并不像地产那样很重要。物管更多是居民选择服务的支付偏好,还是采购价格的变化,以及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保利在规模已经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规模不是第一位的,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战略目标,还是补齐我们的产业能力更重要的。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是长期稳定的行业,不是资本波动就会有颠覆的影响的。

10、地方财政压力下,在我们的帐期等有没有影响?

城市服务是我们的一个战略单元,目前观察来看,没有出现收不到钱的情况,其次是政府服务项目不是预先付款的,一般都是约定1个季度付款,逾期比较少的。

11、分包集采的改变是怎么考虑的?

分包是我们的阶段性策略,目前住宅产业的物业费调整比较困难,预计是长期稳定的,那么固定成本上升如何降本提效,对于分包方式的改变,是能提升管理效率和改变核心职工的工作职责和方式,员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对业主的服务,而不是用于去管理一线员工。未来来看,我们看政策也有推进业委会自主选择管理公司,政策方面打开了渠道,那么等自主选择成为常态化,物业能凭品质来定价的条件就比较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