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发布于: 雪球转发:50回复:73喜欢:183

去年旧文在演究tjx之后的一些感想,今年刚好读了弘章资本翁怡诺先生的书,翻出来看看,当初的很多自己思考的东西仍然还是有些价值,拿出来分享一下。

本文我作为一个外行人来谈谈自己对于零售业的一点看法。诚如文章标题,零售业既是投资者的天堂,也有可能是投资者的地狱。

美国历史上回报率最高的零售企业有沃尔玛,a股回报率最高的零售企业有苏宁易购。零售业也是让股神巴菲特先甜后苦,早期投资的零售业公司收益都很高,比如内布拉斯加家具店,波仙珠宝;但后来却频繁在这个领域失手,巴菲特93年以换股方式收购德克斯特鞋业,德克斯特95年后利润下滑,而且常常亏损。乐购为世界第三大零售商,英国第一大零售商。巴菲特06年-10年间不断逢低买入其股票,12年以来发展屡屡低于预期,14年乐购爆出财务造假丑闻,股票后来跌去一半,最近巴菲特又清仓了持有长达20年的沃尔玛,回报率不佳,无疑零售业的投资难度是极高的。

”>>>我眼中的零售业<<<//

零售业的主流模式有以下三种//

1、自己生产产品同时建立自己的零售网络,典型的比如:优衣库,zara。

2、主要售卖其他公司的产品同时部分产品联合其他公司或者自己开发,典型的如:7-11,沃尔玛好市多,kfc,呷哺呷哺等。

3、完全售卖其他公司的产品,自己不负责生产。比如:美国的tjx折扣店,国内的奥特莱斯。

零售业的本质是信息撮合,其实干的是一个中介的活,包括早期的沃尔玛农夫山泉有一句广告,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到一些零售企业身上。

零售业的特质造就了一些成功企业的高回报,往往后期经营不佳的企业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零售业的一些基础特性//

1、资产

以后两种零售业模式举例,其实它只拥有现金和部分不值钱的存货,其他全靠借,场地是租的,产品都是靠其他公司生产的,自己不拥有任何厂房,因此可以说公司几乎没有什么资产。

2、存货周转

大多数零售企业的净利率都不会太高,毕竟你只是倒腾一手,不可能对商品进行太多加价,一般大多在10%以下,因此最最关键的就是存货周转率了,比如tjx折扣店存货大概是1个月周转一次,举个简单粗暴的例子,一家公司有100块的现金资产(假设等于总资产),每个月进100块钱的货,1年产生的利润就是120块,而另外一家公司如果3个月周转一次,那么同样1年产生的利润只有40块。因此可以看到零售业实际比拼的就是存货周转,周转越快的公司理论上利润会越高。

3、股东回报率

由于零售业大多不拥有什么实际资产,如果周转率较高往往会产生非常高的资产回报率,比如tjx高达30%多,呷哺呷哺也有20%多,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指标,很多行业和公司往往无法达到这个数字。

//零售业的增长源泉//

主要来源:

店铺数

对于一家零售业企业最重要的收入与利润增长方式是店铺数量的有效合理增加,如果一家零售业的店铺开始缓慢增长或者停滞不前,那么公司的高速成长基本就结束了。

次要来源:

同店增长

很多人非常看重和期待的同店增长更多的是镜花水月,跟踪了多份零售业的年报以后我发现很多公司都会披露同期的同店增长数字,并且大多和销售额相关,但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统计数字误导,比如没有公布同期的cpi涨幅,那么到底是公司的销量带来的增长还仅仅是通胀带来的产品价格提升导致的增长我们不得而知。实际最后大部分增长还是来自通胀涨价和店铺数量的增加。

供应链提升

有效地整合供应链降低公司成本的同时可以维持收入的稳定与持续。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第一,根据零售点有效地建立配送中心,降低物流配送的成本,我们可以看到好的零售企业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出色。零售业比拼的是周转率,高效的配送效率非常关键。

第二,建立足够的买手或叫做采购顾问,零售业的采购环节非常关键,需要比较专业的买手,通过对不同的产品供应商进行比较,找到最适合企业的产品,缺失这一环节的零售业往往很难持续的成长。

//零售业的护城河//

低成本

观察了很多零售业企业以后,发现对于零售业来说真正的护城河在于低成本,其他则太容易被取代,比如最近玩具反斗城,西尔斯百货的破产申请,他们都曾经是长期霸占零售业的巨头,低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更高效的把客户需要的产品送达客户,比如zara能把当季潮流产品最快交付,现在甚至有2周交付的快时尚;同类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比如优衣库针对基础产品的不断研发,使自己的同类产品永远拥有最高的性价比;让用户更加便捷的完成任务,比如kfc,m提供的餐饮方式可以让用户快速的完成吃饭这个事情,而其他餐饮则大多数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等待流程,包括麻烦的用餐方式;更低的价格销售相同的产品,比如tjx折扣店以及国内的奥特莱斯店,低于正价20-40%拥有同样的产品。其他比如口味,潮流大多随着时间流逝了。

//零售业的衰落//

零售业的衰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总会有新的聪明人想出新的方法来打败你,当然有的人也自己打败了自己。零售业一旦衰落,几乎不可能再次翻身,比如属于苏宁易购的美好时代已经过去。a股大多数的服装公司也是如此

新的颠覆者

零售业的衰落主要因素是新的颠覆者,它们大多采取的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加便利消费者。早期的企业由于组织结构或者流程无法与新的企业进行竞争,自身市场会慢慢被低成本企业蚕食,最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所有的低成本竞争者都值得我们去关注。比如线上对线下的冲击,新的销售方式对老销售方式的冲击,新的组织流程对于老的组织流程的冲击。

同店下滑

同店的数据仍然重点值得关注,一般零售业企业同店会先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然后启稳,因为公司最早的店铺一定是最适合公司发展的,或者受到当地欢迎的,往往会导致同店数据非常好看,但是一旦企业店铺开始铺开,尤其是向全国进军以后,数据无法避免的开始下滑,如果在稳定一段以后继续下滑就需要警惕,同店下滑往往意味着店铺数量也可能停滞不前,公司的衰落可能已经发生。

盲目的收购

如果在自身店铺发展不顺利的情况下,公司开始采取收购策略则往往意味着失败,这点从国内外各大零售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收购的成功率其实是极低的,因此一旦零售业的公司开始大力收购往往需要我们极度警惕。

以上就是我对零售业的一点浅见,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我的公众号: 林奇法则(yiqigunxueqiu)

全部讨论

2020-01-08 20:36

我永辉都两年多了还是亏的,都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

2020-01-08 18:45

近十年零售业租金成本越来越高,线上越来越多的网店瓜分市场,越来越难做了,线下要做的只有加强用户体验服务?其他没什么好路子走啊。

2020-01-08 18:34

zara的衣服不是都是别人的么。

很多上市零售企业都有固定资产啊,而且占比不少,怎么会只有现金和存货呢

2020-01-08 10:19

成本才是零售业的命根。

你说的零售应该是指渠道。餐饮更多服务业,而非简单的实物商品销售。同质化的商品只有靠低成本高效率一条,另外一条路是差异化才可以产生溢价,差异化也很难,品牌是可以产生差异化,渠道目前看不到,那渠道只剩下一条路。线上渠道依然还有强势的惯性,线下的百货废了,超市基本不行了,可能还不错的有购物中心、便利店和奥莱,分别提供了社交、方便和便宜的感觉。

2020-01-07 15:00

应该是做零售扩张销量来降低成本吧,零售的市场我倒觉得只会越来越大,毕竟人口是在增长的,收购则是最快的战领市场的方法,只要收购后能经营好就行

2020-01-07 14:55

既然是零售,还是销售为主吧, 类似苏宁的门店,打通渠道

2020-01-07 13:32

建议你读一下零售女王厉玲的书《永远的零售》。零售就是零售,不是被颠覆,只是永远在变化。

2020-01-07 13:21

多,快,好,省。零售尤其是二道贩子的零售最苦逼了。时不时被新技术干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