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大涨!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加税,受损的却是美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1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的事,真把我整笑了。

昨夜,欧盟宣布将对中国电动车征税,比亚迪吉利上汽未来将分别面临17.4%、20%和38.1%的关税。

剩下的中国车企,配合调查的,收平均21%的关税。不配合的,收平均38.1%的关税。

虽说这只是“临时性关税”,不过考虑到现在欧洲政坛大幅右转,这个临时性关税大概率会成为正式关税。

有意思的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的,居然是欧洲车企。

更好玩的是,今天中国新能源车厂商居然出现了集体大涨。

新能源车指数,今天涨了0.52%。

最逗的是比亚迪,今天居然还大涨4.15%。

比亚迪日k

数据来源:雪球

你以为在打我的屁股,没想到是却拍了我的马屁。

总而言之,现在出现了一个非常吊诡的情况。

被加税的国产电动车厂商一声不吭、股价还出现大涨,理论上能受到利好的欧洲车企却集体反对。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2

欧盟这次加税,与其说是制裁,不如说是撒娇。

咱们平时老说什么欧美国家、西方国家,但实际上,欧洲和美国,是不一样的。

欧洲国家确实和我们在价值观上有冲突,但也没想着我们死。

不是朋友,也算不上敌人。

有冲突,就竞争;能共赢,就合作。

比如这次加税,欧盟那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欧盟真正在意的,根本不是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死活。

它们在乎的,是自家的就业问题。

所以,你会看到欧盟一边对中国能源车行业加征20-30%的关税,一边又在积极争取中国车企去欧洲建厂。

比如,比亚迪就在匈牙利建设了乘用车工厂。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说:

比亚迪决定将第一个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建在匈牙利,这是匈牙利历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投资项目之一。”“匈中央和地方政府将为比亚迪整车厂项目提供各方面支持,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运营”

又比如奇瑞杀入西班牙,西班牙运输、出行与城市议程大臣拉克尔·桑切斯表示,西班牙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绿色与数字化转型,期待与中国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加强合作。

路透社估计,奇瑞能为巴塞罗那带来1600个工作岗位,将对巴塞罗那当地的经济产生明显改善。

如果国产汽车都去巴塞罗那建厂,那巴萨估计就有钱把梅西买回去了……

所以,欧盟加征关税的真义,是要敦促中国车企去欧洲建厂、搞本地化生产。

你在中国生产,我们要加你关税;你来我这生产,大家皆大欢喜。

这也是为什么宝马大众等车企要实名制反对加关税的原因。

一方面,宝马大众等欧洲车企在中国也有工厂,它们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在卖回欧洲时,也会被加征关税。

另一方面,加关税政策将肉眼可见的加速中国车企赴欧建厂,进一步蚕食它们的一亩三分地。

毕竟,对欧洲人来说,你在当地建厂,那就是最好的广告。

相比之下,美国对中国的电动车加征100%的关税、用各种莫须有的理论禁止中国能源车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同时还完全不欢迎中国车企去美国建厂。

这才是真的希望中国新能源车行业死。

哪怕自损八百,也希望要伤敌一千。

3

咱们也不要觉得欧洲逼咱们去搞本地化建厂,是在跟我们搞敌对,是想薅我们羊毛。

汽车行业的利益太大,任何国家都不愿意放弃这块肥肉。

比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汽车崛起。

日本车又便宜又省油,一下子就干掉了福特、通用这些美国车企。

那美国工人不爽了,直接对日本车搞起了打砸抢。

美国媒体呢,也是变着法的泼黑水搞污蔑。

是不是和现在以各种安全为由禁售中国新能源车很像?

传统艺能了属于是。

那日本是怎么办的呢?

很简单,去美国建厂、去全球建厂。

现在,每年日本本土生产的日本车只有800万辆,而海外工厂生产的日本车却有1700万辆。

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韩国起亚。

现代起亚在欧洲、美国、墨西哥、印度都设有工厂,主要产量都由海外工厂消化。

以至于,现在起亚在海外风生水起,反而在韩国国内越混越差。

甚至于咱们当初也是一样,外国车企想进中国?没问题,但你必须得接受合资,必须把一半的利润给我。

追求共赢、追求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像美国似的在那搞零和博弈,这才是商业世界的真谛。


这个过程中,谁不合群,谁吃亏。

现在,欧洲对中国车企加税,更像是一封软硬兼施的邀请函。

“知道你们在这方面全球领先了,以后带着咱们一块玩玩行不?”

这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其实对中欧双方都有利。

欧洲获得了就业,也分到了一部分蛋糕。

中国虽然短期内得让出部分蛋糕,但长期上获得了市场,能够更安全得把蛋糕越做越大。

真正的受损方,就是如三体中的智子那般,企图完全锁死我们先进产业发展的美国。

说到底,自由贸易、分工合作终究是效率更高的商业行为。

这个道理,不知道美国是真不懂,还是在装不懂。

全部讨论

06-14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