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断贷问题九问九答——思考再启航0005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Q1:

近期断贷问题影响到底有多大?

A1:

短期看,涉及问题楼盘的按揭总量,真实断贷的比例更小,短期影响不大。根据各家银行的公告,涉事楼盘的按揭多则几亿,少则几千万,且真实断贷比例很低,根据某股份制银行反馈,他们在100个盘中有8个盘投放按揭,合计不到6亿,但目前仅有2个人申请延期。。

中期看,除非发生极端情况,停贷这个问题即使范围有一定扩大,对银行体系的冲击也有限,根据克而瑞调研数据显示,重点城市停工面积2021年末在2500万方,按照重点城市比例反推到全国可能在4700万方左右,对应6000-7000亿货值,4000亿左右的按揭,但需要警惕这种现象的蔓延对金融体系、资产价格、市场预期的严重次生伤害,容易形成叠加和共振的巨大风险

长期看,地产断贷有多方面的长期隐患,比如房产价格全面下跌、地产企业加码摆烂、信用秩序破坏道德风险蔓延等,但除了地产,大家都注意到现在各个领域困难层出不穷,看似有外部、内部的原因,但核心在于资产负债表衰退。在这样的环境下,私人部门支出疲软,由于信用持续收缩甚至陷入明斯基时刻,经济对货币刺激不敏感甚至总量持续收缩,资产端和负债端之间互相冲击被动去杠杆,金融体系遭受重大考验,同时将这种冲击通过金融体系进一步传导扩散到整个经济体,历史上来看,比较剧烈的有大萧条、次贷危机,缓慢但同样很痛苦的是日本失落的三十年。

Q2:

最极端情况能有多少按揭出问题?

A2:

先给几个前提假设,第一,虽然各地都有个别长期烂尾的项目,但毕竟少数,真正风险主要集中在最近两年的销售中,最多扩大到最近三年的销售;第二,违约房企也并非所有楼盘都会停工烂尾,草根调研问题房企停工比例大概在20%左右,而即使是优质房企,在目前整个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也可能拖延工程进度,导致阶段性停工,因此单独看停工率肯定会夸大实际的烂尾风险;第三,目前中国新房首付比例大部分在30-40%的区间,过去几年全市场平均约40%左右,也就是新房销售额的60%会转化为按揭贷款;第四,目前爆雷房企大概市占率在30-40%的范围。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估算数据,第一,19-21年三年住宅销售合计46万亿人民币,20-21两年住宅销售32.3万亿,目前已经爆雷房企大概占比30-40%,按照35%算,停工率假设20%,三年维度对应3万亿货值停工,其中影响按揭在1.8万亿,两年维度,对应2.2万亿货值停工,影响按揭可能在1.3万亿,也就是极端情况有1.3-1.8万亿的按揭出问题;第二,从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角度的数据,19-21年三年增加16.5万亿人民币,20-21年增加11.5万亿人民币,按照目前10%的停工比例,过去三年1.65万亿,过去两年1.15万亿,大概也是1.2-1.7万亿的水平,两个角度基本一致。

Q3:

不管是4000亿还是1.8万亿,对银行体系的直接影响有多大?

A3:

4000亿的情景相对可控,按揭不良率1%,整体不良率上升到1.92%左右,未触及历史最高点1.96%。但极端情况下会有明显压力,1.8万亿对应不到5%的按揭不良率,银行整体不良率上升到2.74%,对金融体系造成沉重的负担,且次生灾害难以估量。

目前来看,大行、部分优秀股份制银行由于全国布局,且主要合作开发商为央国企,底子也较厚,冲击比较小,中小行虽然整体涉房贷款也有监管,但他们合作对象民企较多,且分布在下沉三四线,结构性影响可能较大。

Q4:

会有哪些次生灾害:

A4:

第一,银行体系整体稳健,但结构上来看城商行、农商行近几年涉房贷款比例相对较高,新增投放占比大概在55-60%,尤其是中小银行,近期村镇银行负面频发,负债端压力极大,如果叠加资产端双重挤压,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

第二,烂尾停贷事件大概率会推动地方政府更加严监管项目,会导致房企流动性更加困难,更容易躺平,同时无论金融市场还是购房者情绪也更悲观,购房需求进一步下降,下行压力互相交织,情况更加棘手。

第三,如果出现更多恶性事件,股票、债券、汇率各方面的资产价格在预期和杠杆推动下,可能出现共振下跌并互相传染

第四,金融市场最需要的是信心和契约,不管是债务违约、还是停贷断贷,实质上都破坏了信用秩序,但债务违约之前更多集中在专业投资者市场,影响相对可控,此次居民部门集体断贷,若导致在普通人乃至整个经济中道德风险蔓延,后果无法设想。

Q5:

如果堵上窟窿,政府需要填多少钱:

A5:

所谓窟窿,无非就是流动性窟窿和资不抵债的窟窿,但对于爆雷房企来说,除了保交楼层面的流动性需求,实际上负债端已经没有太多其他的流动性压力,且考虑到政府进入的效果,只要注入信用,负债端会稳住,因此花多少钱,决定在两点,第一,资产端的窟窿有多少,即保交楼需要多少钱,第二,赎买股权需要多少钱。

第一点,资产端窟窿有两个层面,即期需要投入保交楼层面的窟窿,即预售资金和工程进度之间的窟窿,根据测算,目前30-40家出险房企合同负债2.8万亿左右,假设其中20-30%需要救助,大概5600-8400亿左右,建安成本对应销售大概占30%左右,对应1700-2700亿左右的资金;远期资不抵债的问题,但这部分,除了极少数类似恒大这样的企业,大部分房企目前来看难言资不抵债,而且如果可以用好债务重组工具,如打折、转股,将资产稳住将债务做小,实际上大部分房企的资不抵债的问题是不存在的。

第二点,赎买股权需要多少钱,目前房地产板块估值极低,A股和港股爆雷企业市值合计也就小几千亿,前面所说的保交楼层面的资金,实际上已经足以拿下控股权,可以后续通过让民企股东吐出体外资产、个人财富的方式来回笼。

因此,目前静态匡算,政府需要填的钱在2000-3000亿的水平,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小,但动态的看,这种金额大小可能会有变化,比如首先,取决于资产端,房价涨了,政府填的就少了,其次,在资产负债表持续失血的当下,救助速度越快成本越低,最后,如果政府进入,周转速度起来,需要的钱也就少了。

当然,在这些计算之外,谁来拍板、谁来承担所谓的道德风险,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Q6:

政策需要怎么做?

A6:

首先,在行业方面,需要市场环境保持稳定,比如要遏制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和价格的继续下滑,否则各参与主体的躺平动力更强,解决问题成本会非线性上升。

其次,在政策方面,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短期不能做,比如预售资金监管继续加码、预售改现售等,这样只会造成爆雷房企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恶化。

除此之外,严重的监管资金挪用的问题并非广泛存在,主要集中在少部分企业和楼盘,如恒大、蓝光、泰禾、阳光城等,在部分区域比如河南、湖南、湖北、福建、云南、重庆等,情况更复杂更严重一些,这些需要有政府资金介入,不管是以入股、拆借、合作、代建等,已经看到了一些地方政府在积极协调,但重灾区可能协调难度会偏大一些。

最后,现在这个状态完全不可持续,行业销售崩盘、房地产企业持续爆雷违约的问题,需要有转机,否则昨天恒大泰禾、今天融创世茂、明天就是金地远洋,万科也不远,总不可能一地违约房企,一地烂尾楼,那样最终结果就是大萧条,是无论政府还是民众还是经济都不可承受之重。

Q7: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A7:

现在房地产悲剧的触发因素,自然是行业高杠杆、高周转带来的风险,但时至今日,民企几乎全部爆雷的今天,在所有人都悲观和迷茫的今天,问题已经从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变成了整个国家资产负债表结构性衰退问题。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从去年开始,除了少数行业之外,大部分行业预期都非常悲观,在收入预期下行、资产价格下跌、且整个经济高杠杆运行的这种状态下,私人部门的资本开支意愿大幅下降,货币政策刺激失效,很难给经济增长提供动能,且由于负债端的刚性约束和资产端的价格弹性,在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层面形成负面反馈。

的确,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在私人部门和地方政府方面尤为明显。总体来看,居民60%以上资产是房产,家庭收入越低,往往占比越高,因此房产的变化,不管是下跌甚至烂尾,都会对居民资产负债表造成严重冲击,当前的地产、消费疲软症结都出在这个上面。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0.6万亿,居民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从之前40%,下降到不到20%就是最好的证明。

企业部门情况稍好一些,但从银行调研中也可以清楚的发现,现在贷款增长,主要通过指标考核冲量,结构上体现为票据多、短期贷款多的现象,实际真实需求是偏弱的,甚至存在降低信用标准增加贷款投放的情况。如果经济内生动能不企稳反弹,对于企业部门来说,即使短期融资上宽松了一点,假如在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之间产生互相传染的风险,企业部门的资产质量、权益和债务融资能力都会受到更加明显的冲击,衰退的速度比居民部门更快。

地方政府方面,大面来看,负债端尚属稳定,但在包括云南、贵州、天津、山东、贵州、甘肃等存在问题的部分区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信用收缩信号,有包括公务员工资缓发、公开市场再融资困难、非公开市场债务违约和展期的情况,本身这些区域地方政府当前压力就比较大,如果房地产市场继续崩塌,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上面只是分部门来看,但经济运行是在一个庞大复杂系统之下,孤立的看组成部分是不行的,如果我们把这些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合并来看,由于各个部门高度耦合,且其中房地产、土地是居于这些部门之间关键位置,或者是核心资产、或者是核心担保品,任由上面所说的问题蔓延,那么会在系统的作用下,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之下互相传染,酿成长期萧条之风险。

Q8:

那么房地产行业怎么办?

A8:

在不再一次炒高房价的前提之下,问题的解决只可能有三条路径,当然实质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萧条、要么救助,第一,放任出清,那就是快速萧条,类似美国大萧条和次贷危机的情况,第二,减缓出清速度,但不做强力支撑,最终和日本一样,很快进入失落的20年,第三,政府注入信用,民企股东清零、债务打折转股,创造出共赢空间,央国企战投进场,在市场化、法制化的背景下完成地产行业内的信用重塑和资产负债表重塑。

Q9:

目前市场怎么看?

A9:

最近两天观察,主流投资者通过数据匡算和高频调研,基本上形成了风险暂时可控的市场共识,因此市场总体比较稳定,除了银行股票下跌幅度较大,但大盘波动也有限。其他包括境内外的债券、汇率都相对稳定,境外中国主权违约互换保持稳定,中资银行债券利差走阔有限,中小行跌幅要大一些。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后续次生灾害出现,很难估计市场影响,毕竟在高通胀、高波动的全球环境下,金融市场不稳定程度极高,容易给出极端的定价。

$保利发展(SH600048)$ $万科A(SZ000002)$  $上证50(SH000016)$